一本帮你涨姿势的书
一本帮你学会严谨的社会科学逻辑的书
一本帮你看透生活的书
“求知是自我保全的工程。”
本书试图解释的问题,都来自生活中极易观察到的现象,因此也早就有五花八门、几乎都经不住反复琢磨的解释。
不过,除了提供准确、有力的答案,我们更希望能提供不同的思维方式,通过丰富、准确的视角和工具,让生活呈现出更多的维度,展现更加清晰的真相。
比起复杂、细碎、容易被忘记的知识,本书希望普及的,是一种好奇心和理性意识——前者用以提问,后者用以释疑。
学习复杂、细碎的知识,并不是为了逃离日常生活,而正是对它的智性激活,看见那些司空见惯的,听见那些充耳不闻的,挖掘那些习以为常的。
一个观点,比其他的都对
文〡大象公会
本书是“大象公会”的文集,所以和大象公会一样,从题材到内容都是五花八门的。古代人的货币和夜生活、当代人的面膜和旅游街、“武林高手”为什么爱劈砖、美味的日本和牛从何而来,以及其他许多纷杂的话题,都在这本书里有所解释。
因为具体内容经常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相关,所以大象公会也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社科科普类”。但社会科学毕竟不同于自然科学,几乎没有什么知识可以被认为是确定的,更并非都值得人们知道。
我们写这些文章,是为了给身边最值得好奇的问题,提供相对靠谱、有力的解释。
我们相信,很多问题早已埋藏在各位读者的心中,却在无数次令人失望的回答之后,被默认为不可能得到准确而精练的答案,因而不值得认真深入的追问。
这种想法也许并非完全错误。在本书中回答的诸多问题,比如中国人为什么热爱嗑瓜子?犹太人为什么特别聪明?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嗜辣而有些地方的人口味清淡?为什么理工科男多女少?为什么程序员不爱打扮?……都来自生活中极易观察到的现象,因而也早就有很多几乎经不住反复琢磨的解释。而且,对于这些极为复杂、门类众多的问题,本来也没有人能在寥寥几千字内给出精确无误的回答。
但我们相信,在所有不一定正确的回答中,有一些采用正确的学术工具深入挖掘得出的答案,远比其他的更接近真相,而且也常常颠覆所谓的传统、普遍的认知。这样的答案值得我们倾尽全力去挖掘和传播。大象公会成立5年以来,始终以此作为是否对得起读者和自己的判别标准。
本书是我们努力的初步成果。而它的问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我们一直以来耕耘的移动平台上,有一群怀有同样好奇心并且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的读者——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超出了人们对这类平台用户的一般想象。
正如很多评论者所说,这个时代的读者都处在所谓碎片化阅读的重围之下。几十年前,人们看一张报纸,会把报纸中缝的征婚广告、寻人启事、寻物启事都仔细看一遍,因为那时候没有多少东西可看;现在,为了争夺人们花在手机上越来越多的精力,最有创造力、最有想象力、最勤奋努力的人们都在拼命研究人类大脑对信息刺激的反应,以强大的多巴胺算法对准人们神经系统的弱点,战胜人们的自我控制力,最终占有人们宝贵且不断流逝的时间。
然而,这个时代也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机会:拥有强大的求知欲和自控能力的人,不但注定不会被算法与碎片化内容俘获,而且能够在激荡的信息洪流中,敏锐而又坚定地找到我们真正想得到的东西。
拜移动互联网时代所赐,我们得以和这样的读者更加迅速、精准地发现彼此。因为他们的存在,大象公会的这些篇幅很长、信息密度极高、经常被误以为是“小众趣味”的文章,会在微信平台上拥有150万订阅读者。
如果你还不是其中之一,我们很高兴你从这本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