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典型的外语学习环境,学习者远离目标语社区,没有自然习得所需的大量语言输入,课堂是主要输入来源,由此是重要的习得环境。因此外语课堂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我国相关研究成果与国际甚至中国的香港和台湾相比,相差甚远。为了更好地了解外语课堂中的教与学,本专著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我国外语课堂展开研究,具体涉及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最后对外语课堂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在中国,外语课堂是外语教学与学习的主要场所,外语课堂研究就是对发
生在课堂内的教与学的实践以及指导这些实践的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其目的是
详细描述课堂行为,以便充分了解课堂的真实情况.具体来说,就是如实记录
课堂里发生的一切,将此作为研究教与学的一种手段,从而确认促进或阻碍课
堂学习的现象.朗(Long,1980)把外语课堂比喻成一个“黑匣子”,为了揭
开“黑匣子”之谜,外语教育研究者需要把注意力从结果转向过程,积极开展
课堂研究.然而,长期以来专门针对外语课堂的专著极为匮乏.由此,本书聚
焦外语课堂,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考查外语课堂中教与学过程的一系列重要
问题.
首先,就理论而言,它对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理
论影响课堂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课堂教学很难意识到课堂外语教学生态中多
因素的相互交织作用;另一方面,理论影响外语课堂研究的路径和方法以及数
据收集方式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研究过程和研究步骤,尤其会影响研究
者看待研究问题的方式.此外,研究者在阐释研究结果并得出研究结论时也需
要理论的支撑,否则我们很难超越现有研究数据从而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
拓充现有知识.理论还决定着研究关注点,针对同一现象,使用不同理论会让
研究者看到该现象的不同方面.例如,探讨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环
境中的互动,从互动假说、社会文化理论和加工水平理论三个不同理论视角出
发,其研究重点就不同.在互动假说指导下,CALL能强化输入;社会文化理
论视域下,CALL 能为学习者使用语言提供支架;加工水平理论参照下,
CALL能使学习者对语言倾注更多注意.
其次,课堂研究强调“实证性”,课堂实证研究发现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
反思教学实践以及隐藏在其后的理论,实证调查还能够发现那些可能不会被注
意的问题,而且有时还能为这些问题如何在具体教学环境中得以解决提供
证据.
本书共有三大部分组成,分别为理论综述篇(第1~15章)、实证研究篇
(第16~28章)和回顾展望篇(第29章).第一部分首先从不同理论视角宏观
上探讨外语课堂中教与学的相关问题,如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外语课堂研究、动
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课堂二语习得研究、社会认知视角下的外语学习者投入研
究;然后就外语课堂中的两个核心要素课堂互动和纠正性反馈进行了详细论
述;随后又进一步从不同理论视角阐述阅读、视听说和写作等具体问题,如基
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外语阅读策略教学、基于多视角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另
外,鉴于教师是决定外语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第11~13章分别就外语教师
教育、外语教师语言意识、外语教师研究方法进行论述.最后结合当前信息技
术发展为外语创新教学与研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信息技术运用给外语
教学范式、语言观、教学目标等方面所带来的变化,总结信息化外语教学的研
究重点和未来趋势,以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第二部分
为实证研究篇,研究主要围绕课堂环境中的学习者、教师、教材等三个核心要
素展开,例如,学习者的阅读、听力、口语能力及英语学习焦虑自我调节策
略、语法教学、教师发展等.这些实证研究向读者展示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并
表明研究方法本身无好坏之分,具体研究方法的使用取决于具体的研究目的和
研究问题.第三部分为回顾展望篇,首先回顾外语课堂相关研究内容及不同时
期的研究热点,然后介绍课堂实证研究主要方法,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对未来外语课堂研究提出展望.
外语课堂中的教与学是一个系统,学是这一系统的中心,而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教师的主要职责即教的主要作用就是如何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各种有
利条件(如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环境的创建、学习方法的引导等).本书作
者多年来一直热衷于外语课堂研究,本书是作者及其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外语教
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结晶.希望本书的出版一方面能为我国外语课堂研究者提
供内容和方法上的参考,同时为外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提供指
导;另一方面能促进国内外语课堂教学与研究者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吸引更
多一线外语教师、研究生以及广大外语教学研究爱好者致力于探索外语课堂
“黑匣子”之谜,从而在基于大量实证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能体现我国特色的
外语教学理论体系.
本书的出版首先要特别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领导的支持,还要感
谢我的博士研究生李斑斑、范玉梅、文灵玲、雷鹏飞、朱茜、陈聪、聂睿、李
昶颖、李霞、刘文波等,以及我的硕士研究生李红、程相连、秦凯利、潘晨茜
等.本书的顺利完成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同仁和广大读
者批评指正.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徐锦芬
徐锦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第二语言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ESP评测中心常务理事,中国外语测评中心指导委员会委员。在SSCI及CSSCI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10多篇,出版专著和主编各类教材共26部。
目录
第1章 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外语课堂研究
1.1 引言
1.2 多层面的核心理念
1.3 多维度的研究主题
1.4 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1.5 结语
第2章 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课堂二语习得研究
2.1 引言
2.2 基于DST的课堂SLA研究理论框架
2.3 DST视角下课堂SLA研究的方法
2.4 DST视角下课堂SLA研究的实例
2.5 结语.
第3章 社会认知视角下的外语学习者投入研究
3.1 引言
3.2 学习者投入的内涵
3.3 学习者投入实证研究
3.4 社会认知视角下的学习者投入研究
3.5 结语
第4章 外语教学中的课堂互动
4.1 引言
4.2 课堂互动对二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4.3 课堂互动研究对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意义
4.4 如何开展外语课堂互动研究
4.5 结语
第5章 外语教学中的纠正性反馈
5.1 引言
5.2 纠正性反馈的类型
5.3 纠正性反馈的理论基础
5.4 语言教学中实施纠正性反馈的观点
5.5 结语
第6章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外语阅读策略教学
6.1 引言
6.2 外语阅读策略系统
6.3 外语阅读策略教学
6.4 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外语阅读策略教学
6.5 结语
第7章 基于多视角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
7.1 引言
7.2 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7.3 实现大学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的理论探讨
7.4 实现大学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的实践体现
7.5 结语
第8章 新时期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材编写理念
8.1 引言
8.2 教材编写理念
8.3 教程的内容编排及任务设计
8.4 教材特色
8.5 结语
第9章 国际二语写作研究动态分析
9.1 引言
9.2 二语写作研究核心领域
9.3 二语写作研究热点的变化
9.4 二语写作研究核心文献及作者
9.5 结语
第10章 外语课堂中的协作写作
10.1 引言
10.2 协作学习、合作学习及协作写作的定义
10.3 协作写作理论基础
10.4 协作写作实证研究
10.5 结语
第11章 外语教师教育创新研究
11.1 引言
11.2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中的质化研究
11.3 跨学科理论在外语教师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11.4 结语
第12章 外语教师语言意识研究
12.1 引言
12.2 教师语言意识概念及评价指标
12.3 教师语言意识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12.4 教师语言意识培养
12.5 结语
第13章 二语教师研究方法
13.1 引言
13.2 二语教师发展研究方法的总体分布情况
13.3 二语教师实证研究的常用方法
13.4 思考与展望
13.5 结语
第14章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资源建设
14.1 引言
14.2 课程资源的概念
14.3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现状
14.4 对未来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考
14.5 结语
第15章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外语创新教学与研究
15.1 引言
15.2 信息技术背景下外语教学特征及教师素养要求
15.3 信息化外语创新教学研究典型案例分析
15.4 信息技术背景下外语创新教学与研究的未来趋势
15.5 结语
第16章 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自我调节策略研究
16.1 引言
16.2 文献综述
16.3 研究方法
16.4 结果与讨论
16.5 结语
第17章 大学生英语听力风格及其对短文听力理解水平的影响
17.1 引言
17.2 听力风格的界定及划分
17.3 研究方法
17.4 结果与讨论
17.5 结语
第18章 认知要求对学习者口语产出质量与注意分配的影响
18.1 引言
18.2 文献综述
18.3 研究方法
18.4 结果与讨论
18.5 结语
第19章 我国重点院校新生英语能力综合调查与分析
19.1 引言
19.2 研究方法.
外语课堂中的教与学
19.3 结果与讨论
19.4 教学启示
19.5 结语
第20章 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自我评价实证研究
20.1 引言
20.2 研究方法
20.3 结果与讨论
20.4 结语
第21章 形式聚焦教学实证研究
21.1 引言
21.2 研究方法
21.3 结果与讨论
21.4 结语
第22章 任务前后语言形式聚焦对语法习得影响的对比研究.
22.1 引言
22.2 研究方法
22.3 结果与讨论
22.4 结语
第23章 我国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研究
23.1 引言
23.2 “反思”的内涵
23.3 研究方法
23.4 结果与讨论
23.5 结语
第24章 高校中外籍英语教师课堂中介作用调查与对比分析
24.1 引言
24.2 Feuerstein中介作用理论及前人研究
24.3 研究方法
24.4 结果与讨论
24.5 结语
第25章 优秀高校英语教师专业成长叙事研究
25.1 引言
25.2 文献综述
25.3 研究方法
25.4 结果与讨论
25.5 结语
第26章 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研究
26.1 引言
26.2 文献综述
26.3 研究方法
26.4 研究结果
26.5 讨论
26.6 结语
第27章 大学英语教师使用教材任务的策略与动机研究
27.1 引言
27.2 文献综述
27.3 研究方法
27.4 研究结果
27.5 讨论与启示
第28章 从思辨能力培养视角探析德国优秀英语教材
28.1 引言
28.2 “思辨能力”的定义及构成
28.3 德国英语教材思辨能力的体现
28.4 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材编写的启示
28.5 结语
第29章 外语课堂研究回顾与展望
29.1 引言
29.2 外语课堂研究内容的历史性回顾
29.3 外语课堂研究方法概述
29.4 外语课堂研究展望
29.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量表
附录2 听力风格测试
附录3 访谈问题
附录4 Selectedexamplesofstudents’descriptionoftheirmentalprocessing
andlisteningstrategiesandskills
附录5 ReadingAbilityQuestionnaire.(阅读能力自我评价)
附录6 学生对自我评价过程的反应和看法
附录7 阅读文章
附录8 改错题.(样题)
附录9 图片描述题
附录10 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反思量表
附录11 ForeignTeachers’MediationQuestionnaire.(外教中介作用问卷调查表)
附录12 中国教师中介作用问卷调查表.(教师用表)
附录13 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