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集聚的实际经济效应如何?《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集聚效应的实证研究》将基于生产率提高和贸易增长两个视角,通过实证方法考察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基地对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效应。
全书结构如下:第1章导论。阐述服务外包基本概念及分类。第2章回顾相关基础文献。第3章以北京、上海、大连、苏州、杭州、深圳、西安7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例,分析我国服务外包集聚发展的特征。第4章通过理论及实证模型,考察服务业空间集聚的机制及规律、服务外包集聚的劳动生产率效应;进而证明通过集聚优势创造比较优势的可能性。第5章的实证研究考察了我国服务外包集聚的贸易促进效应;并从接包国视角,分析了经济中影响服务外包贸易规模的重要环节及因素。第6章为结论。
世界经济一体化,其实质是专业分工在国际范围内的不断深化和广化。这一过程也表现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外部专业化资源,从而使组织机构得到精简,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提高了生产经营的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快速应变能力。服务外包就是上述过程的一个显著范例。作为高端的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具有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优势,被称为“绿色引擎”,因此积极承接服务外包,是我国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浪潮中以最低成本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之一。
近年来随着以邻为壑的贸易冲突增加,尤其是针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光伏、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纺织等行业使用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技术贸易措施等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增加了中国商品出口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与此同时,我国服务外包出口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推动了生产性服务业质和量的增长,对提升我国在世界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有重要意义,正逐渐成为我国新的外贸增长点。
我国高度重视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十一五”及“十二五”规划纲要、2006年商务部“千百十工程”及2007年国务院7号文件,都提出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其中,“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曾特别提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建设若干服务外包基地”,目前已形成以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基础的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三大服务外包基地,表明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已进入集群化发展阶段。
那么,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集聚的实际经济效应如何?本书将基于生产率提高和贸易增长两个视角,通过实证方法考察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基地对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效应,从而回答上述问题。
全书结构如下:第1章导论。阐述服务外包基本概念及分类。第2章回顾相关基础文献。第3章以北京、上海、大连、苏州、杭州、深圳、西安7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例,分析我国服务外包集聚发展的特征。第4章通过理论及实证模型,考察服务业空间集聚的机制及规律、服务外包集聚的劳动生产率效应;进而证明通过集聚优势创造比较优势的可能性。第5章的实证研究考察了我国服务外包集聚的贸易促进效应;并从接包国视角,分析了经济中影响服务外包贸易规模的重要环节及因素。第6章为结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研究起始于2013年,因服务外包缺乏系统的统计数据库,只能从一些相关统计报告、媒体报道中获取零散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必须加以归类整理,才能形成研究所需的系统数据,因此本研究在收集数据、整理资料等基础工作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之此后对我国服务外包基地发展的研究综述、对我国服务外包劳动生产率、贸易效应的建模和实证检验等工作,整个研究和成书时间持续了几年,因此书中相关数据统计区间仅截止到2012年,恳请读者谅解。
申朴(女),1972年出生,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系,现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2017)访问学者,曾获得“第十一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学术鼓励奖)”(2004),并在《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问题》、《世界经济文汇》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第1章 导论
1.1 服务外包分类
1.2 ITO弄口BPO
第2章 基础研究回顾
2.1 关于外包的组织机制研究
2.2 服务外包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
第3章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集聚发展:以主要示范城市为例
3.1 我国服务外包集聚发展及总体趋势
3.2 我国主要示范城市服务外包发展综述
第4章 我国服务外包集聚的劳动生产率效应研究:理论模型及实证检验
4.1 服务业空间集聚:基于市场潜力方程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4.2 服务集聚与劳动生产率:一个理论模型
4.3 服务外包集聚的劳动生产率效应:一个实证检验
第5章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集聚的贸易效应研究
5.1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集聚的出口促进效应:基于示范城市ITO面板数据的EC2SLS估计
5.2 服务外包出口的影响因素讨论:接包国视角的实证研究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