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古地图集(中英对照)
该《北京古地图集》是从国家图书馆地图专藏和书型古籍中遴选出的59种113幅有关北京的中外古旧地图,按成书(图)的时间先后编排而成,旨在通过展现古代北京在全国的空间位置、所属所管沿革,尤其是通过展示北京城市的空间布局、市政建设等发展变化,勾勒出北京城市的空间发展轨迹,并通过文字介绍相关背景,解读这些古旧地图背后的历史,为全方位了解北京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
从本图集收录的几种宋元时期成图的地图中,如《历代地理指掌图》、《禹跡?》、《华夷图》等,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北京从远古时期的蓟城到辽代的燕京、南京,再到金人的中都、元代的大都的历史沿革。丰富的明清时期及民国时期的地图则更加清晰地揭示了北京在“北平”、“北京”、“北京特别市”等名称变化中所折射出的地位变化。北京曾经的所辖所属也在“腹里图”、“北直隶图”等图及相关地名标识中得以体现。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已经陆续出版了《中国古代地图集》三卷本、《中国古代地图集》城市地图卷、《中华古地图珍品集》等若干部古地图图集。与同类地图集相比,虽然有些地图已经被收入出版,但《北京古地图集》所选地图 集中于北京城,就一个城市的地图来说,无论数量、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其它图集都不能堪比,《北京古地图集》选入一些外国人绘制的北京地图,也是以往中国古地图集从未有过的特点,可以通过中外地图的对比来启发读者的思考;而且地图的文字说明采用中英文对照,更符合现代中国出版物推向国际,有利于促进中外地图学史领域的文化交流。 《北京古地图集》具有独特开创、功能实用和内容丰富三大特点。首先,图书馆里珍藏着丰富的与北京有关的地图,但一直没有人对其进行广泛的开发和利用,本图集是首次对与北京有关的古地图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并汇编成图集,所以说其具有独特的开创性;其次,地图中承载了大量的自然、社会和人文信息,描述 了这些信息的在特定时间内的空间分布,其重要功能就是实用,古地图也不例外,他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实物资料,本图集从地图的实用性出发,以北京为描绘对象,将精选出的古地图按年代先后排列,使这些古地图可进行纵向比对,为今天研究北京历史、地理、文化提供完整、丰富的地图资料,大大提高了这些本分散于各 处的地图的利用价值;最后,本图集的内容丰富表现在收录了从数万种古地图中精心筛选出来的各个时代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北京历史变迁的古地图上百种。该图集的出版无疑会对挖掘、整理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起到积极的意义。
010/ 序言
013/ 序言(英文) 018/ 古地图上的北京 024/ 古地图上的北京(英文) 026/ 禹迹图 (1136年) 028/ 华夷图 (1136年) 030/ 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 (1185年) 031/ 帝喾九州之图 (1185年) 032/ 唐十道图 (1185年) 033/ 宋朝元丰九域图 (1185年) 034/ 地理图 (1190年) 036/ 燕地指掌之图 (1205年) 038/ 晋献契丹全燕之图 (1271年) 039/ 契丹地理之图 (1271年) 040/ 腹里图 (1297—1307年) 041/ 燕京图 (1325年) 042/ 腹里图 (1340年) 044/ 漕运总图 (北京部分) (1528年) 046/ 北京城宫殿之图 (1531-1561年) 054/ 九边全图 (蓟州附近) (1538年) 055/ 北直隶舆图 (1555年) 056/ 京师五城之图 (1560年) 058/ 金门图 (1573—1620年) 059/ 畿辅图 (1573—1620年) 060/ 顺天京城图 (1573—1620年) 061/ 京都众水图 (1573—1620年) 062/ 西山图 (1573—1620年) 063/ 玉泉山图 (1573—1620年) 064/ 河防一览图(北京附近) (1590年) 066/ 北直隶各府所属州县图 (1613年) 067/ 北直隶各郡诸名山总图 (1613年) 068/ 燕山图 (1613年) 069/ 九边图·皇都 (1628年) 070/ 分省防务图·北京幅 (1628年) 071/ 北京地图 (1636年) 072/ 新中国地图集(封面) (1655年) 073/ 北直隶与北京地图 (1655年) 074/ 京城图 (1683年) 075/ 皇城图 (1735年) 076/ 京城图 (1735年) 077/ 顺天府舆地图 (1735年) 078/ 北直隶省地图 (1737年) 080/ 八旗方位总图 (1738年) 082/ 镶黄旗满洲蒙古汉军地图 (1738年) 083/ 正白旗满洲蒙古汉军地图 (1738年) 084/ 镶白旗满洲蒙古汉军地图 (1738年) 085/ 镶蓝旗满洲蒙古汉军地图 (1738年) 086/ 镶黄旗满洲蒙古汉军地图 (1738年) 087/ 正红旗满洲蒙古汉军地图 (1738年) 088/ 镶红旗满洲蒙古汉军地图 (1738年) 089/ 镶蓝旗满洲蒙古汉军地图 (1738年) 090/ 乾隆京城全图 (汉经厂附近) (1750年) 092/ 乾隆京城全图 (北海附近) (1750年) 094/ 乾隆京城全图 (景山附近) (1750年) 096/ 乾隆京城全图 (隆福寺附近) (1750年) 097/ 乾隆京城全图 (鼓楼附近) (1750年) 098/ 北京内城地图 (1765年) 104/ 京城图 (1784年) 105/ 顺天府图 (1784年) 106/ 城池全图 (1788年) 107/ 大内图 (1788年) 108/ 皇城图 (1788年) 109/ 内城图 (1788年) 110/ 正蓝旗图 (1788年) 111/ 镶白旗图 (1788年) 112/ 正白旗图 (1788年) 113/ 镶黄旗图 (1788年) 114/ 镶蓝旗图 (1788年) 115/ 镶红旗图 (1788年) 116/ 正红旗图 (1788年) 117/ 正黄旗图 (1788年) 118/ 外城图 (1788年) 119/ 外城东北图 (1788年) 120/ 外城东南图 (1788年) 121/ 外城西北图 (1788年) 122/ 外城西南图 (1788年) 123/ 西山图 (1788年) 124/ 首善全图 (1796—1820年) 132/ 京师总图 (1805年) 133/ 大内总图 (1805年) 134/ 皇城总图 (1805年) 135/ 内城总图 (1805年) 136/ 正蓝旗居址之图 (1805年) 137/ 镶白旗居址之图 (1805年) 138/ 正白旗居址之图 (1805年) 139/ 镶黄旗居址之图 (1805年) 140/ 镶蓝旗居址之图 (1805年) 141/ 镶红旗居址之图 (1805年) 142/ 正红旗居址之图 (1805年) 143/ 正黄旗居址之图 (1805年) 144/ 外城总图 (1805年) 145/ 苑囿总图 (1805年) 146/ 北京城区图 (1817年) 154/ 天津至京都水陆地里全图 (1851—1861?) 170/ 京师城内首善全图 (1870年) 176/ 京城内外全图 (1875—1908年) 182/ 颐和园至西直门路程图(1875—1908年) 186/ 北京西郊地图 (1875—1908年) 194/ 京师城内首善全图 (1875—1908年) 200/ 北京内城图 (1899年) 202/ 订正改版北京详细地图 (1900—1911年) 208/ 北京全图 (1903年) 220/ 五园三山及外三营地图 (1904年) 228/ 京师全图 (1908年) 236/ 最新北京精细全图 (1909年) 242/ 北京自来水分配计划图 (1912—1930年) 248/ 近畿铁路路线图 (1912—1930年) 250/ 京师西北附近名胜及马路图 (1912—1949年) 256/ 北京新图—中华民国首善之地 (1915年) 268/ 北京游览地图(封面) (1916—1920年) 269/ 北京游览地图——北京皇城全图(1916—1920年) 270/ 北京游览地图——北京内城一览图(1916—1920年) 272/ 北京游览地图——北京外城一览图(1916—1920年) 274/ 北京游览地图——北京游览全图(1916—1920年) 276/ 京都市内外城地图 (1917年) 288/ 京畿四郊游览全图 (1922年) 290/ 北平特别市区域略图 (1928年) 296/ 北平邮务区舆图 (1930年) 308/ 新测实用北平都市全图 (1930—1931年) 320/ 北平四郊详图 (1934年) 328/ 北平城郊鸟瞰图 (1936年) 334/ 最新北京全图 (1940年) 342/ 最新北平大地图 (解放版) (1949年) Contents 004/ Contents 010/ Preface (Chinese) 013/ Preface (English) 018/ City of Beijing on the Ancient Maps 024/ City of Beijing on the Ancient Maps (Summary) 026/ Yu Ji Tu (Map of the Tracks of Yu)(1136) 028/ Hua Yi Tu (Map of the Hua and Barbarian Territories between the Seas)(1136) 030/ General Map of China, Ancient and Present(1185) 031/ Map of the Nine States of Diku, Emperor Ku(1185) 032/ Map of the Ten Dao (Circuits) in the Tang Dynasty (1185) 033/ Map of the Nine Regions of Yuanfeng Period, Song Dynasty (1185) 034/ Geographic Map (1190) 036/ Geographic Map of the Location of Yan(1205) 038/ Map of Yan Presented to Khitan by Jin (1271) 039/ Map of Khitan(1271) 040/ Map of Central Province(1297—1307) 041/ Map of Yanjing(1325) 042/ Map of Central Province(1340) 044/ General Map of Canal Transport (Part of Beijing)(1528) 046/ Map of Palaces in the City of Beijing(1531—1561) 054/ Map of Frontier Defense (around Jizhou)(1538) 055/ Map of Bei Zhili (the North Metropolitan Areas)(1555) 056/ Map of the Five Divisions of the Capital(1560) 058/ Map of Jinmen (the Imperial City) (1573—1620) 059/ Map of Jifu (Metropolitan Area) (1573—1620) 060/ Map of the Capital Shuntian (1573—1620) 061/ Map of the Rivers in the Capital (1573—1620) 062/ Map of the Western Hills(1573—1620) 063/ Map of the Yuquan Mountain(1573—1620) 064/ Map of the Embankments (around Beijing area)(1590) 066/ Map of Counties Governed by the Bei Zhili(1613) 067/ Map of Famous Mountains in Bei Zhili (1613) 068/ Map of Yanshan(1613) 069/ Map of Nine Forts, Imperial Capital(1628) 070/ Provincial Defense Maps, Map of Beijing(1628) 071/ Map of Beijing(1636) 072/ Novus Atlas Sinensis (Cover) (1655) 073/ Pecheli sive Peking Imperii Sinarvm Provincia Prima (Map of Bei Zhili and Beijing) (1655) 074/ Map of the Capital(1683) 075/ Map of the Imperial City (1735) 076/ Map of the Capital(1735) 077/ Map of the Shuntian Prefecture(1735) 078/ Province de Pe-Tche-Li (Map of Bei Zhili)(1737) 080/ General Map of Eight Banners Locations (1738) 082/ Map of the Bordered Yellow Banner(1738) 083/ Map of the Plain White Banner (1738) 084/ Map of the Bordered White Banner(1738) 085/ Map of the Plain Blue Banner (1738) 086/ Map of the Plain Yellow Banner(1738) 087/ Map of the Plain Red Banner(1738) 088/ Map of the Bordered Red Banner(1738) 089/ Map of the Bordered Blue Banner(1738) 090/ Map of the Capital in the Qianlong Period (Hanjingchang) (1750) 092/ Map of the Capital in the Qianlong Period (Beihai) (1750) 094/ Map of the Capital in the Qianlong Period (Jingshan) (1750) 096/ Map of the Capital in the Qianlong Period (Longfu Temple) (1750) 097/ Map of the Capital in the Qianlong Period (Drum Tower) (1750) 098/ Plan de la Ville Tartare de Peking (Map of the Inner City of Beijing) (1765) 104/ Map of the Capital(1784) 105/ Map of Shuntian Prefecture (1784) 106/ Map of the Urban Area(1788) 107/ Map of the Palace City(1788) 108/ Map of the Imperial City(1788) 109/ Map of the Inner City (1788) 110/ Map of the Plain Blue Banner(1788) 111/ Map of the Bordered White Banner(1788) 112/ Map of the Plain White Banner(1788) 113/ Map of the Bordered Yellow Banner(1788) 114/ Map of the Bordered Blue Banner (1788) 115/ Map of the Bordered Red Banner (1788) 116/ Map of the Plain Red Banner (1788) 117/ Map of the Plain Yellow Banner (1788) 118/ Map of the Outer City (1788) 119/ Map of the Northeast Outer City (1788) 120/ Map of the Southeast Outer City (1788) 121/ Map of the Northwest Outer City (1788) 122/ Map of the Southwest Outer City (1788) 123/ Map of the West Hills (1788) 124/ Map of the Capital (1796—1820) 132/ General Map of the Capital (1805) 133/ General Map of the Palace City (1805) 134/ General Map of the Imperial City (1805) 135/ General Map of the Inner City (1805) 136/ Map of the Plain Blue Banner (1805) 137/ Map of the Bordered White Banner (1805) 138/ Map of the Plain White Banner (1805) 139/ Map of the Bordered Yellow Banner (1805) 140/ Map of the Bordered Blue Banner (1805) 141/ Map of the Bordered Red Banner (1805) 142/ Map of the Plain Red Banner (1805) 143/ Map of the Plain Yellow Banner (1805) 144/ General Map of the Outer City (1805) 145/ General Map of the Gardens (1805) 146/ Plan de la Ville de Pekin (Unban Map of Beijing) (1817) 154/ Map of the River and Road from Tianjin to the Capital (1851—1861) 170/ Map of the Capital (1870) 176/ Map of the Capital (1875—1908) 182/ Map of the Road from Xizhi Gate to the Summer Palace (1875—1908) 186/ Map of the West Outskirts of Beijing(1875—1908) 194/ Map of Rivers and Ditches in the Capital(1875—1908) 200/ Map of the Inner City of Beijing(1899) 202/ Revised Edition of Detail Map of Beijing(1900—1911) 208/ Peking (Complete Map of Beijing)(1903) 220/ Map of Five Gardens, Three Mountains and Three Banner Troops (1904) 228/ Map of the Capital (1908) 236/ The Latest Detailed Map of Beijing (1909) 242/ Projet de Distribution Deau et Dassainissement Pour la Ville de Peking (Project of Distribution of Drinking Water of Beijing City) (1912—1930) 248/ Trace des Chemins de Fer aux Environs de peking (Railway Map of Beijings Environs) (1912—1930) 250/ The Map of Places of Interests and Roads around the Northwest of Beijing (1912—1949) 256/ The New Plan of Peking (1915) 268/ Tourist Map of Beijing (Cover)(1916—1920) 269/ Tourist Map of Beijing·Full Figure of the Imperial City (1916—1920) 270/ Tourist Map of Beijing·General View of the Inner City of Beijing (1916—1920) 272/ Tourist Map of Beijing·General View of the Outer City of Beijing (1916—1920) 274/ Tourist Map of Beijing·Total Graph of Beijing Tourism (1916—1920) 276/ Map of the Capital, Inner and Outer City (1917) 288/ Tourist Sketch of Pekings Environs (1922) 290/ Divisions Map of the Beiping Special City (1928) 296/ Postal Map of Peiping District (1930) 308/ The Latest Practical Map of Beiping (1930-1931) 320/ Detailed Map of the Suburbs of Beiping (1934) 328/ A Birds-eye View of Peiping and Environs (1936) 334/ The Latest Map of Beijing (1940) 342/ The Latest Map of Beiping, after the Liberation (1949)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