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选文章,来自《南方周末》多年来的积累,每一篇文章,每一种风格,每一类父亲形象,都曾悄然触动过读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文章包括:父亲叶剑英的重大抉择、我们的父亲陈寅恪、父亲陈毅在我眼中是“501”、白先勇说白崇禧等。
前世
父亲的重大抉择
我们的父亲陈寅恪
我和我不太熟悉的父亲季羡林
我和父亲季羡林
季羡林的六年
在你们了解同情之后,安静
揭开真相无损父亲的伟大
他就是一个科学家--儿子眼中的钱学森
人生没有如果
父亲在我眼中是“501”
父亲告诫别做“八旗子弟”
“护卫”,昂然沉浮
白先勇说白崇禧
我的父亲金性尧:一个简单的读书人
我父亲是一个归不了档的人
华北战场上父亲的一七律--家庭、战场、胜利
父亲是个孤独的先行者--子女眼中的项南
父亲洪深的两次当官
读李锐在北大荒写给范元甄的信
马东眼中的马季
今生
世上少了一个人
父亲的味道
父亲一声不吭
生命的聚散,化作一场冬雨
往事悠悠,生命如酒
江湖:湖南好汉
安稳:螺丝钉王国
白发:父亲陈广乾
老去:秋风败叶总牵连
强悍:老爸成了小孩
无力:救父记
庇护:我爸是一把伞
碌碌:户口簿上的过客
退让:递给我烟抽的父亲
阴影:我的“老汉儿”文强
坚忍:父亲的家谱
奉献:他把自己儿子捐了
活着:我的城堡
老实:父亲是钉子户
平凡:感激父亲
写给天堂女儿的一封信
恩典
父亲的告别仪式
有其父有其女
有关于牺牲和传承
忆父亲
以父亲的名义
一次报复行动
要父亲还是要法律
我的父亲蔡定剑
谁动了侯耀文的遗产
世界上大的父亲
牵手
活着就是幸福
父亲
父亲,我们一起努力!
父爱的滋味
打倒老爸范成业
爸爸、柚子和我
李幼斌:遥远的父亲标本
从季羡林的文章来看,他对李玉洁的照顾充满了感激和满意。在这段日子里写的《我的家》和《九十述怀》中,分别说“有位老同事天天到我家‘打工’--为我读信念报,操吃操穿,处理杂务,照顾我的生活,不似亲人,胜似亲人。”
的烦恼是登门的访客过多。找季羡林的人里头,有他的弟子、同行、朋友,有来采访、约稿的报纸、杂志、出版社编辑,还有家乡和海外的亲朋好友们。这时候只能是李玉洁出来拦驾,“这往往会得罪那些不能进门的人’。
2006年8月8日下午,为季羡林95岁大寿操劳过度,连忙了3天的李玉洁,因高血压昏迷摔倒在地,10天后才苏醒过来,但她再也站不起来了,甚至不能回家,一直在301住院至今。
不久,北大派来了新的秘书杨锐,接替李玉洁照顾季羡林。针对曾经的“秘书虐待”说,季羡林的邻居和老朋友乐黛云认为,“我不觉得杨锐是一个坏人,她对季老也好,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吃饭的时候,她经常给季老擦嘴,或者身体不好的地方给他揉捏,对他亲切”。
与儿子和解
2009年7月19日,儿子季承和北大校方代表一起从301医院接走了季羡林的遗体。在季羡林去世前后,季承与父亲的关系始终为媒体关注。
按照季承的说法,父亲和自己感情淡薄是因为对自己的婚姻不满。因为家庭贫困,在季羡林6岁的时候,父亲把他送到了济南讨生活的叔叔家里。等到他读高二时,按照叔叔、婶母的安排,他和后来的夫人彭德华结婚。
因为对婚姻不满,加上和妻子没有共同语言,季羡林在很长时间里不肯回家。“结婚不到一年,就上清华了,清华毕业就回济南,也没有住在家里。然后去德国,一去11年,回国以后到北大教书,又过了一年,才利用暑假回家探亲。”《季羡林传记》的作者卞毓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一家人在20世纪50年代于北大朗润园的房子里终于团聚之后,季羡林和妻子仍然保持分居。季承回忆,同事们给父亲买了一个双人床,季羡林坚决拒绝,要把它退掉,后来换了单人床,还是一个人一个屋子。这让儿子季承和女儿婉如很痛苦。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同情母亲,他们经常帮助母亲洗衣做饭,干家务活。天长日久,家庭的矛盾从那儿开始了。
“我父亲对这个家庭有一种感情上的抵触,为了要在济南活下去念书,他必须接受长辈安排的媳妇,他又没有勇气摆脱,只能一直维持这个关系,造成他内心和外部家庭、社会有一种矛盾的状态。”季承说。
1996年,在奶奶和母亲接连去世后,父子之间的矛盾也突发呈现出来。《季羡林全集》编委会负责人柴剑虹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一是因为儿子跟保姆好上了,另一个就是老伴走了,为了丧葬费的问题跟儿子发生争执。”
季承认为,真正让他们决裂的是因为儿女对母亲的好。“当时我母亲在医院里头,我整天忙来忙去,他觉得我们对母亲要比对他好。所以有次他说,-甭管你多辛苦,你做的事情是为你妈做的,你妈死了以后你不会孝敬我的,你现在走吧。不让我住在北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