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朋友□开始认识我,并不是通过我的文字,而是我的声音。
大一的时候,我有一天在论坛上闲逛,发现一张招募帖:招网络配音爱好者。当时的我正好每天都很闲,便报了名,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玩起了配音。
说起来,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
十年里,前面的一两年基本在一些广播剧里跑跑龙套,配个小兵甲、路人 A,或者是配角的媳妇儿的弟弟之类的。慢慢地,才有了自己的主役剧。网络配音虽然是一群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的人,没有收益,但分工明确,等级森严,所以也有大神和小虾米的说法。大神配的剧,往往刚发出来,下载量就一个劲儿地上涨,帖子瞬间翻好几页,有赞美的,有提建议的,当然也有酸的,有黑的。不过甭管正面负面,都是有关注度的。小虾米的剧就可怜多啦,热热乎乎出炉,等了三四天都放凉了,才有那么十几个留言,有一半还是剧组自己人刷的。
不过那时也没太在乎这些,几个好朋友,喜欢同一本小说,就找作者要了授权,招募编剧、后期、美工、配音,风风火火、有滋有味地把它做成广播剧。哪怕□后没什么人支持,自己听着成品也能傻乐好久。
要说图什么,不就图一乐吗?有什么值得不值得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谁会计较成本呢?
后来玩着玩着,逐渐有了一些喜欢我声音的朋友,他们亲切地管我叫漠漠。当然,也有一些讨厌我声音的朋友,他们不亲切地嫌我的声音“娘娘腔”。
哼!
□008 年,在某个不出名的网络电台上,我有了自己的音乐广播节目。每周五晚上,大家可以通过邮箱点歌,送祝福,有时我也会请一些相熟的,或不相熟但在节目上假装相熟的嘉宾,一起聊聊天,玩玩游戏,常常把半个小时的节目拖到一两个小时,让后面的 NJ 恨得牙痒痒。
从那个时候开始,通过广播认识我、喜欢我声音的人也多了起来。连带着,找我配广播剧的人也多了,以前是我上赶着发音频给人家求角色,现在是人家主动来找我配主角。
不要脸地说,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尝到了小红一把的滋味儿。
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炫耀,除了因此邂逅了一些可爱的老朋友之外,也的确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我想说的是,别看我现在对自己的声音挺满意,其实在这之前,我以它为耻。
我声带似乎一直很薄,音色偏尖,稍微高一点就会显得很刺耳。小时候还好,变声期之前,小嗓子清清脆脆,老师总爱让我上台唱个歌啥的,玩 high 了还能飙个《青藏高原》。那时候得到□多的评价是:这孩子嗓子真好。
然而这副“好嗓子”一直持续到我成年。我好像就没经历过变声期一样,同龄人长青春痘,变公鸭嗓了,我还在那儿清清脆脆小百灵呢。初中这样,能忍;高中这样,低调点也就过去了。到了大学,军训报数,前面男生的声音要么低沉有力,要么温润平稳,难听点的也是沙哑粗犷。到我这儿,嘿,怎么来了个小学生啊?
记得很清楚的一次,是刚进话剧社的时候,学校组织校园歌手大赛,我们都要去参加。当时我准备了一首小情歌。海选的时候刚唱了两句,就被裁判叫停了。那个长得挺帅的学长笑呵呵地跟我说,小学弟,唱歌时不要用童音啊。
然后我就被淘汰了。
从那以后,我就没在公共场合唱过歌。
之所以去玩配音,其实也有那么一种庆幸心理:反正在网上,人家也不知道我是谁,难听也不能指着我鼻子骂。
在配音社团里,我这种声音也不是很吃香。用我们以前社长的话来说,就是局限性太大了。幼齿,少儿,没有魅力。配个小弟弟、小少年、小书童还勉强凑合,你要配个纯爱剧,人家还以为恋童呢。以前的某个老社长不是很喜欢我,虽然她没明说,但我感觉得到。后来有一次,我撞了大运,被一部有很多大神的剧选中当主役,这位社长私下跟团员们说:“就他那个声音,怎么被选上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