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前言
福建,简称“闽”,雄踞祖国东南,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武夷山—玳瑁山山脉横亘闽西北,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山脉南北纵贯闽中;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龙江、敖江、交溪、木兰溪等河网自成体系,蜿蜒跌落湍流,缓缓汇入大海;山间、河畔等生态廊道散布着星星点点的谷坡、盆地,河口、海滨等江海衔接带绵延着大小不等的平原、台地。大陆海岸线长 3752 千米,分布着 2215 个海岛、125 个大小海湾。全省陆域面积 12.39 万平方千米,近海渔场面积 12.5 万平方千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海潮声中万亩田”之称。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孕育了相对独立的区域特色文化。考古资料显示,早在距今 18.5 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于此,约 3 万年前已出现世间罕见之人工构筑的石铺地面,以优化生活生产环境。自旧石器时代末期到新石器时代,横跨以万年计的全球气候冷热巨变阶段,群山峻岭里,沧海桑田中,不乏有福建先民筚路蓝缕、聚居劳作的历史遗迹遗物存世。相当于中原的商周时期,福建区域出现了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联系的“七闽”部落、“闽方国”;秦朝废闽越王为“君长”,置闽中郡;汉代初复立闽越王“王闽中故地”,福建区域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愈加紧密,这些在《周礼》《史记》《汉书》等古籍中均有记载。自东汉以降数百年,中央政权相继在福建区域,将“冶县”改为“侯官县”,设立过“建安郡”“晋安郡”“南安郡”及“闽州”等行政管理建制以加强统治。福建区域原住民不断与“衣冠避难、多所萃止”的中原各地辗转迁徙入闽者融合,逐渐形成以汉族居民为主体、中原传统文化占主导的地区,省域亦因唐开元年间置“福建经略使”而得名。
唐宋以来,福建社会经济文化日趋繁荣。纵横千里的驿道组成的路网,将福建一座座城镇乡村、港口码头串珠般连接,通往海内外。兴文重教,英才辈出,素有“海滨邹鲁”之誉。产业拓展,商贾接踵,曾为中国的世界贸易中心之一。巍峨的城垣城楼,林立的土楼堡寨,争艳的府第民宅,幽雅的文庙书院,质朴的古道亭桥,无不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递嬗出多元文化交融的区域特色。“福建土楼”“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和武夷山汉城遗址等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州、泉州、漳州、长汀等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文庙、泉州文庙等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不绽放出辉煌的历史文化光芒。习近平同志自 1985 年来到福建,辛勤工作了近 18 年,对福建的山山水水了解深刻,为福建的建设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在福建提出“既要重视经济的发展,又要重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发展经济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同样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等执政理念,作出“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等重要指示;他身体力行地设法保存修复林则徐、林觉民等历史名人故居,力主保护三坊七巷、和平古镇等传统街区、村镇,及时抢救三明万寿岩考古遗址等重要史迹,以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对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优秀文化传统的珍视与厚爱,是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十分关心、大力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反复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就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加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工作”。2019年,《人民日报》重新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17年前所作的《〈福州古厝 〉 序》,新华社发表了《文明之光照亮复兴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纪实》,这些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文明、增强文明自信,意义深远。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按照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紧密围绕福建文化特色,紧扣新时代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传承活化过程中的社会需求,既从全省的文物保护管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等工作实际考虑,先后制定出台了相关“条例”和“决议”,又积极与国际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理念接轨,相继推出了涵盖“武夷山”“福建土楼”“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省、市、县(区)三级人大的联合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年度监督工作。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等,深入了解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工作成效和存在问题,及时作出相应的执法检查报告、咨询与指导要求等,保障和促进了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延续与拓展。
为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保护好中华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等重要讲话精神,值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44 届世界遗产大会即将在福州召开之际,按照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由省人大常委会环城工委和教科文卫工委牵头,会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新闻出版局、省党史和方志办、省文物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文联和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等多个部门和学术团体,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围绕“城垣城楼”“土楼堡寨”“府第民宅”“文庙书院”“古道亭桥”五个专题,采用“建筑说明与散文随笔、摄影图片”等相映成趣的表达形式,编撰了这套一辑五册的“福建古建筑丛书”,旨在彰显福建各地城垣城楼、土楼堡寨、府第民宅、文庙书院、古道亭桥等古建筑的历史人文风貌与建筑艺术价值,为社会奉上一道道福建历史文化遗产的美味佳肴,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形成珍惜爱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浓厚氛围。
在如此深厚的文化蕴藏面前,虽然我们做了积极努力,终究受限于资料的完整性和表达的精准性等不足,挂一漏万之处难免,恳请亲爱的读者不吝指正,使“福建古建筑丛书”的编写工作不断臻于完善。
福建古建筑丛书编委会 2020 年 6 月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环城工委、教科文卫工委
组织10家单位编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丛书编写专家组
郑国珍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理事长
戴志坚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张 鹰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
丛书分册主编
许为一 龚张念 李华珍 林 峰 楼建龙
福建古建筑丛书编委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辑单位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环境与城乡建设工作委员会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作委员会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福建省新闻出版局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福建省文物局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福建省作家协会
福建省摄影家协会
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