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59.8 元
丛书名:全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创新“十三五”规划教材
- 作者:姜志胜 著
- 出版时间:2020/3/1
- ISBN:9787568068604
- 出 版 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R363
- 页码:319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本书是全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创新“十三五”规划教材。本教材共分四篇,第yi篇病理生理学概论,重点介绍了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疾病相关的基本概念和人类疾病发病机制概论;第二篇稳态理论与基本病理过程,主要介绍了稳态与疾病的关系,稳态失衡后的十种基本病理过程,包括水、电解质、酸碱、氧、体温、休克、凝血调节、缺血再灌注、内分泌激素、增殖性退行性疾病;第三篇应激与疾病,介绍了应激基本理论,应激与心理疾病、躯体疾病;第四篇稳态应激失衡所致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选择了重要的脏器,包括肾、肺、心、肝和脑单一器官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进行介绍。
本教材由国jia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为引领,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老师占80%,不少老师具有临床一线的工作经验。教材的内容及形式吸取了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也融合了老师教学改革新得与成果。本教材注重“三基培养”的同时,紧跟“十三五”教材建设工作要求,将纸数融合,同时注重学习目标的培养,突出专业性和实用性。
五年制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主流,“病理生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它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十分重要的一门桥梁课程。学好病理生理学有助于把握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揭示疾病的本质。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蓬勃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亟须编写多层次的病理生理学教材以更好地满足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来自全国多所医学院校的病理生理学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共同完成了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为了突出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桥梁”功能,本教材在阐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还引用了一些临床案例和临床资料,以便学生尽早地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了便于学生自学,本教材在每章之初提出了学习目标,章末有学习小结和复习思考题。由于病理生理学涉及面广、发展迅速,本教材除保留一些经典内容外,还以“延伸阅读”的形式补充了一些有价值的新观点、新资料,力求反映病理生理学发展的新动向、新水平。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医学专业英语能力,本教材注意增加病理生理学英语专业词汇,并将其汇总于书后以供查阅。
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编者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同行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意。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编写经验及水平有限,虽经多次审阅和修改,但疏漏之处仍在所难免,欢迎广大教师、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出批评与建议。
姜志胜,男,博士,教授。就职于南华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教授本课程30余年。教学经验丰富。编写经验丰富。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性质、内容和地位/ 1
第二节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
第三节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及未来趋势/ 4
第二章疾病概论/ 6
第一节疾病的相关概念/ 6
第二节病因学/ 7
第三节发病学/ 9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 12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5
第一节水、钠代谢的生理学基础/ 15
第二节水、钠代谢紊乱/ 20
第三节钾代谢紊乱/ 28
第四节镁代谢紊乱/ 36
第五节钙磷代谢障碍/ 40
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 47
第一节酸碱物质的来源及平衡调节/ 47
第二节反映酸碱平衡状态的血气指标及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52
第三节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55
第四节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65
第五节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 67
第五章糖代谢紊乱/ 70
第一节概述/ 70
第二节高血糖症/ 71
第三节低血糖症/ 79
第六章脂代谢紊乱/ 83
第一节概述/ 83
第二节高脂蛋白血症/ 86
第三节低脂蛋白血症/ 92
第七章缺氧/ 95
第一节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95
第二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发病机制及血氧变化特点/ 97
第三节缺氧对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影响/ 102
第四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111
第五节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12
第八章发热/ 114
第一节概述/ 114
第二节发热的病因与机制/ 115
第三节功能与代谢的改变/ 122
第四节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24
第九章应激/ 126
第一节概述/ 126
第二节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及发生机制/ 127
第三节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133
第四节应激与疾病/ 136
第五节病理性应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42
第十章细胞功能异常与疾病/ 144
第一节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与疾病/ 144
第二节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 151
第三节细胞自噬与疾病/ 159
第四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167
第十一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176
第一节正常凝血与抗凝血平衡/ 176
第二节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紊乱/ 180
第三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82
第十二章休克/ 189
第一节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189
第二节休克发生、发展的机制/ 191
第三节休克时机体代谢和功能变化/ 195
第四节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97
第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199
第一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条件/ 199
第二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200
第三节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205
第四节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08
第十四章心功能不全/ 211
第一节心功能不全的病因与诱因/ 211
第二节心力衰竭的分类/ 213
第三节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215
第四节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219
第五节心功能不全时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223
第六节心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26
第十五章呼吸功能不全/ 229
第一节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29
第二节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235
第三节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238
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 240
第一节概述/ 240
第二节肝性脑病/ 244
第三节肝肾综合征/ 252
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 256
第一节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256
第二节急性肾功能衰竭/ 260
第三节慢性肾功能衰竭/ 265
第三节尿毒症/ 271
第十八章脑功能不全/ 276
第一节认知障碍/ 277
第二节意识障碍/ 281
第三节临床常见的脑功能障碍/ 283
第十九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92
第一节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脓毒症的认识/ 292
第二节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293
第三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97
第四节防治原则/ 301
中英文对照/ 304
参考文献/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