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大致可分为“志怪”、“志人”两大类,志怪小说着重记述神怪异闻,而志人小说则主要记叙人物的言行事迹,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就是中国现存早的文言志人小说。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景王刘道怜的次子,出嗣给临川烈武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曾做过豫、荆、南兖州等地刺史。刘义庆虽然出身帝王之家,但并不热衷政治,他性情简素,喜爱结交文士,当时有名的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都曾受到他的礼遇。刘义庆勤于著述,一生撰有《世说新语》、《徐州先贤传》、《典叙》、《集林》、《宣验记》、《幽明录》、《江右名士录》等多部著作,但多已亡佚,只有《世说新语》一书较为完整地流传下来。
《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主要根据有关旧闻和著作纂辑而成,篇幅短小,或叙奇闻轶事,或记只言片语,完全写实,并无虚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其“纂辑旧文,非由自造”。全书共收故事一千多则,记述简练,一般只有数行文字,短的只是三言两语。它以生动传神的笔触,优美精炼的语言,记录了汉末、三国、两晋人物的遗闻轶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道,而集中于士族阶层,广泛反映了魏晋时代两百多年间的政治斗争、学术思想和社会风尚,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世说新语》用大量的篇幅记载了魏晋名士的清谈。清谈是魏晋时期一种特殊的社会风气,它由东汉太学里的清议发展而来。东汉中叶以后,外戚、宦官相继专权,朝政腐败,社会动乱,目睹这些现象的太学生们就常常聚在一起评议时政,臧否人物,渐渐形成一种风气,这就是清议。到了魏晋时期,清议开始向清谈转化,此时王朝更替,朝臣争权,皇室内讧也频频发生,统治阶层内部十分凶险,很多文人因为评议时政而招致杀身之祸,“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就因为不满司马氏的统治而惨遭杀害。所以士人们大都不敢再涉足政治,而是以全身避祸为要,谈论内容也开始转向玄虚,文人们喜欢借清谈来展示自己超凡的智慧和不俗的情趣。这种清谈之风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这部书中,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魏晋时期的士族文人有着十分独特的审美风尚。他们十分看重人的品性、才情、容止、风度,他们性情旷达,蔑视礼法,追求真我。在具体行为上,表现为饮酒服药,寄情山水,清谈玄理,追求一种安闲适意、无拘无束的生活意趣。这种突出的精神特质和言行风范,被后人概括为“魏晋风度”或“魏晋风流”,对中国思想文化,特别是士人精神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说新语》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它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魏晋风流人物,绘就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名士群像图卷,王羲之的风流倜傥,谢安的处变不惊,王述的性情急躁,管宁的清高拔俗,王敦的霸气夺人,石崇的穷奢极欲,都在这幅图卷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世说新语》语言简练隽永,极富表现力。记载人物往往只是一些零碎的片断,但人物个性却在这只言片语中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有的就是民间口语,言简意赅,耐人寻味。语言的简约与当时谈玄的风气分不开,清谈家十分注重语言艺术,讲究含蓄和隽永,语言的机智,应对的巧妙,常常令人惊叹不已,拍案叫绝。
《世说新语》语言艺术上的成功,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唐宋以来,历代文学家、艺术家都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如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诗词中都留有《世说新语》的痕迹。此外唐宋诗词中的许多典故就出自《世说新语》,元明戏曲中的一些剧目,如《击鼓骂曹》、《周处除害》、《泰和记》等也都从《世说新语》中取材敷展而成。《世说新语》对于小说的影响则更为巨大,它开创了“世说体”这一文学体裁,其后续作者、仿效者代不乏人,出现了诸如《唐语林》、《明世说》、《今世说》等十余种“世说体”作品。由此可见它对后世的影响力之大。
中国古代小说大致可分为“志怪”、“志人”两大类,志怪小说着重记述神怪异闻,而志人小说则主要记叙人物的言行事迹,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说。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景王刘道怜的次子,出嗣给临川烈武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曾做过豫、荆、南兖州等地刺史。刘义庆虽然出身帝王之家,但并不热衷政治,他性情简素,喜爱结交文士,当时有名的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都曾受到他的礼遇。刘义庆勤于著述,一生撰有《世说新语》、《徐州先贤传》、《典叙》、《集林》、《宣验记》、《幽明录》、《江右名士录》等多部著作,但多已亡佚,只有《世说新语》一书较为完整地流传下来。
《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主要根据有关旧闻和著作纂辑而成,篇幅短小,或叙奇闻轶事,或记只言片语,完全写实,并无虚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其“纂辑旧文,非由自造”。全书共收故事一千多则,记述简练,一般只有数行文字,短的只是三言两语。它以生动传神的笔触,优美精炼的语言,记录了汉末、三国、两晋人物的遗闻轶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道,而集中于士族阶层,广泛反映了魏晋时代两百多年间的政治斗争、学术思想和社会风尚,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世说新语》用大量的篇幅记载了魏晋名士的清谈。清谈是魏晋时期一种特殊的社会风气,它由东汉太学里的清议发展而来。东汉中叶以后,外戚、宦官相继专权,朝政腐败,社会动乱,目睹这些现象的太学生们就常常聚在一起评议时政,臧否人物,渐渐形成一种风气,这就是清议。到了魏晋时期,清议开始向清谈转化,此时王朝更替,朝臣争权,皇室内讧也频频发生,统治阶层内部十分凶险,很多文人因为评议时政而招致杀身之祸,“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就因为不满司马氏的统治而惨遭杀害。所以士人们大都不敢再涉足政治,而是以全身避祸为要,谈论内容也开始转向玄虚,文人们喜欢借清谈来展示自己超凡的智慧和不俗的情趣。这种清谈之风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这部书中,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魏晋时期的士族文人有着十分独特的审美风尚。他们十分看重人的品性、才情、容止、风度,他们性情旷达,蔑视礼法,追求真我。在具体行为上,表现为饮酒服药,寄情山水,清谈玄理,追求一种安闲适意、无拘无束的生活意趣。这种突出的精神特质和言行风范,被后人概括为“魏晋风度”或“魏晋风流”,对中国思想文化,特别是士人精神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说新语》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它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魏晋风流人物,绘就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名士群像图卷,王羲之的风流倜傥,谢安的处变不惊,王述的性情急躁,管宁的清高拔俗,王敦的霸气夺人,石崇的穷奢极欲,都在这幅图卷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世说新语》语言简练隽永,极富表现力。记载人物往往只是一些零碎的片断,但人物个性却在这只言片语中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有的就是民间口语,言简意赅,耐人寻味。语言的简约与当时谈玄的风气分不开,清谈家十分注重语言艺术,讲究含蓄和隽永,语言的机智,应对的巧妙,常常令人惊叹不已,拍案叫绝。
《世说新语》语言艺术上的成功,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唐宋以来,历代文学家、艺术家都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如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诗词中都留有《世说新语》的痕迹。此外唐宋诗词中的许多典故就出自《世说新语》,元明戏曲中的一些剧目,如《击鼓骂曹》、《周处除害》、《泰和记》等也都从《世说新语》中取材敷展而成。《世说新语》对于小说的影响则更为巨大,它开创了“世说体”这一文学体裁,其后续作者、仿效者代不乏人,出现了诸如《唐语林》、《明世说》、《今世说》等十余种“世说体”作品。由此可见它对后世的影响力之大。
前言
德行第一·仲举礼贤
身登龙门
舍生取义
管宁割席
王祥事母
王戎死孝
郗公吐饭
范宣受绢
不忘根本
罗母焚裘
身无长物
纯孝之报
二吴之哭
言语第二·小时了了
覆巢之下
偷不为礼
志存本朝
坐无尼父
如来弟子
逸少高见
道韫咏雪
支公放鹤
鱼鸟何依
景重善对
圣德渊重
政事第三·互不相师
废物不废
为政宽容
仁德之辨
文学第四·礼乐皆东
服虔作注
郭象注庄
林公才气
嫂言慷慨
于支争名
谢安压座
七步为诗
方正第五·元方答案
渭水相持
北洛而坐
向雄忤旨
周王苦争
诸葛嫁女
鄙视佞人
温峤不屈
次道直言
不近思旷
张王相交
雅量第六·顾雍丧子
临刑奏琴
路边苦李
裴遐默受
君子之心
胜负始分
东床快婿
搏虱如故
人幕之宾
太傅泛海
王谢优劣
谢万逊让
处惊不动
识鉴第七·乱世英雄
不亲败德
山涛论兵
乱天下者
张翰辞官
杨朗为人
王应沉江
褚裒识材
怨不匿善
不复为名
国之亡征
赏誉第八·玄会嘏涛
三叹羊叔
从兄不亡
王湛不痴
不鸣不跃
吴中旧姓
人之水镜
竹林诸子
人伦之表
庾公怀昔
风概简正
正始之音
使人忘疲
位望陵迟
主非尧舜
海岱清士
推荐道生
无所不堪
东山志立
桓温诣谢
谢安乡选
沐浴此言
王堪其人
造膝共语
袁生开美
生性至峭
神意闲畅
……
品藻第九·功德先后
规箴第十·乳母获免
捷悟第十一·杨修拆门
夙惠第十二·不见长安
豪爽第十三·王敦击鼓
容止第十四·床头捉刀
自新第十五·周处自新
企羡第十六·阿龙超脱
伤逝第十七·邈若山河
栖逸第十八·以爵假人
贤媛第十九·暴富不祥
术解第二十·阮咸神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