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拥有瑰丽的神话传说,其中创世神话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尤为引人注目。中华创世神话凝聚了古人对天地开辟、人类起源、文化制度发明的神奇想象,它是文学,也是信仰,故事中的人物也被我们当作祖先来崇拜。在当今创意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这些瑰丽的神话,神话中伟大的英雄,转变成文化资源,各地通过建设旅游景区、恢复祭典仪式,让人们重温民族精神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适读人群 :大众 顾名思义,本书主要讨论的是“中华创世神话”和“文化创意产业”。就前者而言,作者做了一些文献梳理,也到各地做了一些田野调查,考察创世神话的口头讲述情况;就后者来说,通过查阅研究报告报告、论文,考察相关景区,了解各地创世神话产业开发的现状。本书通过研究发现,国内的中华创世神话产业开发的方式和途径相对较少。相关的影视创作、动漫和游戏开发也较为稀少。创世神话景区建设也存在模式化、同质化的现象,陈陈相因,创意不足、作者的研究发现了许多制约创意产业开发的瓶颈性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因而有其特定的学术价值。
绪.论
通过开发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址推动经济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一种地方振兴方式。这种开发模式很快就扩展到神话、传说、史诗所依托的文化圣地,诸如盘古山、太昊陵、炎帝陵、黄帝陵、大禹陵、王母宫、织女庙、梁祝墓、格萨尔征战地等。尤其是对神话资源的开发,成为了当下文化产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当代学者对神话的研究早已不再囿限于典籍钩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对当代神话、始祖祭典的田野调查,对于神话的影视和动漫改编、网络游戏开发,对神话旅游景区、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也同样予以极大关注。神话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正在催生一系列新业态,为相关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新动力。这类产业多是征引神话原型(Mythological Archetype)进行打造。神话作为人类解释世界起源的神圣性叙事,其文本隐藏着体现我们真实情感和认知的特定原型。“原型意象所发出的讯息满足了人类的基本欲望与动机,也释放了深层的情感和渴望。”a一些影视、动漫、网络游戏之所以能够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根本原因就在于开发者意识到神话原型的重要性,在作品中传递出的主题、情感与我们心理结构中的“印记”相吻合,从而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对原型意象的挖掘,在当代文化产业开发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几十年我国也注重对神话原型的开发利用。开发者通过借助神话原型的感召力,将个别神话挪用重构,赋予神话新内涵,赋予神话人物新形象,实现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但是,就当下中华创世神话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国内开发仍主要以旅游景区建设为主,在文化符号、品牌形象打造方面显得薄弱、滞后。我国神话产业的开发模式,一般都从修建旅游景点起步,游客以欣赏神话情节、体验神话精神为主要诉求,兼具拜神祈福、休闲健身、娱乐餐饮等辅助性目的。神话景区的门票收入是主体。提升景区经济效益的途径就是打造旅游景区的品牌,提升景区知名度。有些实力较强的神话景区也开始拍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来宣传自己,但实际效果还要看作品的艺术水平。好的影视作品会捧红一个景区,而劣质影视片则会起相反的作用。我们也注意到一些旅游景区开始售卖文化创意产品,但大多还处在神话人物雕塑、T恤衫图案设计这样比较低端的阶段,且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类型多有雷同,原创性不够,创意水平较低,因而消费体验较差,销售量并不理想。因此,这类文化创意产品在景区的文化经济份额中占比很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推动下,创世神话的文化产业开发仍在不断深化,但总体而言,创世神话在资源转化方面的模式化,在文化景观打造方面的平庸化,以及在精神挖掘、故事改编、人物重塑方面的滞后,都阻碍了创世神话释放其文化经济价值。当今中国创世神话产业开发仍以旅游景区开发为主,并融入了传统庙会、现代节庆祭典等形式。至于绘画、音乐、出版、电影、电视剧、动漫、网络游戏、主题公园等其他开发形式,虽有一定进展,却尚未形成规模,仍属于次要的开发模式。基于创世神话产业化的现实情况,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仍以旅游产业为主,侧重于对各地创世神话旅游景区开发现状的分析和探讨。
当然,在国家提倡“全域旅游”的政策背景下,创世神话融入地方创意产业和旅游开发适逢其时,也值得我们作更多调查研究。因此,深入探析神话融入旅游产业的途径和方式,对推动“全域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景春,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等。主要研究中国民间信仰、民间文学、古代小说、道教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其中《中国古代小说与民间信仰》《中国宗教性随葬文书研究》分别获得第12届、第14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之学术著作奖。
林玲,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曾参与多项国*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贵州民族大学学报》《长江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陈杰,上海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曾在《长江大学学报》发表过神话研究论文。
绪.论./.001
一、何为“创世神 话”./.002
二、中华创世神话的口头传承./.005
三、中华创世神话的旅游开发./.011
四、中国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016
五、中华创世神话融入创意产业和全域旅游./.022
第一章.盘古创世神话及其旅游开发./.030
一、盘古创世神话的文献辨析./.030
二、盘古创世与印度原人创世之比较./.047
三、豫南盘古山文化产业开发研究./.059
第二章.伏羲女娲神话及其产业开发./.072
一、关于伏羲女娲神话的几个问题./.072
二、淮阳太昊陵伏羲神话、信仰及文化产业开发./.083
三、河南新密女娲神话及其产业开发./.104
第三章.炎帝、黄帝神话及其文化创意产业./.120
一、炎黄旅游景区的分布./.120
二、高平炎帝陵及其文化产业开发./.123
三、宝鸡炎帝陵产业化及其意义建构./.148
四、陕西黄帝陵文化产业开发现状研究./.165
第四章.大禹治水神话的产业开发./.183
一、当代“禹迹”的分布./.183
二、绍兴大禹陵神话产业开发现状及反思./.189
三、蚌埠禹会村考古发现及大禹神话的资源化转变./.205
第五章.少数民族创世神话文化产业开发./.224
一、茶坪瑶族“还盘王愿”仪式重建及其产业开发./.224
二、云南少数民族创世神话文化创意产业研究./.244
余.论./.259
一、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国外经验./.259
二、中华创世神话产业开发存在的问题./.265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路径./.269
参考文献./.277
一、古代文献./.277
二、国外学术著作./.278
三、国内学术著作./.280
四、地方志类文献./.282
后.记./.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