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子》是作者积多年之学识和深厚的东西方文化功底,以科学家和哲学家之多维思维方式,并结合现代科学的新研究成果,多视角地诠释了我国的一部哲学著作,相信它一定会给您带来对《老子》的崭新认识和深刻感受。
老聃(老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仅在中国是最有影响的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记述其思想的《老子》(也称《道德经》)一书是我国历史上首部系统的哲学著作。老聃是伟大的哲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自然哲学家;《老子》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更是一部伟大的自然哲学著作。
老聃是周王室守藏室史官,他精通历史,又身处于当时的政权中枢,对政治统治耳熟目详。老聃还是一位对自然悉心观察、思考且思想深邃的学者。如果我们用爱因斯坦的话“沉思不朽的生命之秘密,熟虑微观的宇宙之构造,谦卑地接受出现在自然界的极为微小的启示”来描绘老聃的观察与思考是恰如其分的。
《老子》篇幅只有五千多字,但其语义丰富,论述精辟,思想深邃,博大精深。老聃的思想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思索,对人类社会历程的洞察,构建了一套以“道”为核心的完整而独特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的学说。老聃的“道”具有丰富的内涵,包含了形而上之宇宙本源、本体,万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规律,人类生活之准则等诸多方面,是一套系统的、始终从一的完整理论体系。老聃从基本点“道”——宇宙本源出发,沿着“天道”——“自然之道”,详尽论述了宇宙的本源、万物之源和运行规律,并将这种“天道”延伸到人类社会,也就是老聃的“人道”,涉及治国、用兵、修身、养生等方面,认为悟道、得道是人类最高智慧,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社会理想状态的必备条件。
对世界本源的探索,从古至今,从宏观到微观,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到现代的基本粒子,人类逐步从宏观进入宇宙观,从原子观进入超微观。当从原子到电子层面时,探索的进程遇到了巨大壁垒,既不能确定电子的踪影,也不知道电子在原子里究竟起些什么作用。电子成了“一种不知名的东西正在进行我们不知道的事”。而对电子层面的突破性认识则是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诞生。
王飞波,1964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临漳县,1980年入天津大学学习,1987年从天津大学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后留学日本,1997年3月,从日本神户大学毕业并获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在日本等国家从事前沿性科技研究工作。回国后获国家糊专家称号,曾任天津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旅居国外时,在实际体验的基础上,着手研究日本近代与西方文化、思想发展史。近年来,又侧重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先秦文化的研究,成为一位横跨科技、文史哲的跨学科学者。
上篇 走进《老子》
1 《老子》的时代背景
1.1 周的崛起
1.2 西周
1.3 春秋时代
2 老聃
2.1 其人与传说
2.2 《老子》一书
2.3 老聃与孔丘
2.4 学说与道教
3 老聃的认知
3.1 认知与方法
3.2 发现
3.3 概念与定义
4 思想与主张
4.1 慈爱
4.2 贬礼与仁
4.3 柔弱与刚强、知雄守雌
4.4 用兵与取天下
4.5 不争与谦下
4.6 修身、爱身
4.7 无为——自然而然
4.8 尚希言
4.9 清静、寡欲
4.10 回归与返朴
4.11 “智”与“愚”
4.12 针砭时政与治国
4.13 小国寡民与理想国
4.14 “一”与道
下篇 《老子》释义
一 有与无
二 相对观
三 无为而治
四 道若泉之源
五 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六 天地之根
七 天地无私、圣人无私
八 道善若水
九 功成身退
十 抱一
十一 “无”之用
十二 为腹不为目
十三 宠辱无惊
十四 道纪
十五 善为道者
十六 遵道悟道
十七 悠然治国
十八 大道废
十九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二十 世人与我
二十一 道之为物
二十二 不争之益
二十三 希言自然、道者同道
二十四 余食赘形
二十五 道与四大法
二十六 轻与重
二十七 袭明
……
附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