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国外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文情报告(韩国卷)(2001-2005)
定 价:66 元
- 作者:(韩),文大一 著
- 出版时间:2013/4/1
- ISBN:9787516113288
-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06.7
- 页码:44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研究继续蓬勃发展。从发展的总体态势来看,“海外传播”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于西方主要国家的中国文学“传播”的情况,因而使得东方国家的文学情况研究处于边缘化的境遇,尤其是在韩国的研究情况。这次以研究“中国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研究”为切入点,一方面希冀对过去“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另一方面更希望中韩文学的交流能在此基础上携手向着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有鉴于此,著者认为有必要对21世纪韩国的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情况进行统计、分类等工作以对这一阶段的文学交流进行总结,使中韩文学交流的研究更加细致深入。《新世纪国外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文情报告(韩国卷)(2001-2005)》以年度为单位,整理并介绍了2001年至2005年共五年时间里韩国正式出版的与中国文学有关的专著、编著、译著、学位论文、有关期刊论文目录;重要著作、译著、论文的分析;有关机构、期刊、学者的介绍与其内容简介、简评等——“中国文学在韩国”的文情报告。
文大一,韩国首尔人,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王向远先生。主要从事中韩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著述有《新世纪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文情报告2001-2005》(韩国卷),译书有《比较文学学科新论》(韩文版)等,主要论文有《近代中韩政治小说的比较研究》、《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申采浩的“新国民”思想的影响》、《梁启超的“诗界革命论”对韩国文学的影响》、《略论中国语言文学系在韩国的“发展史”》等。
前言
一 年度中国文学译本目录与简介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二 年度论文总目录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三 重要论文的翻译或编译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四 年度著作目录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五 年度重要著作内容简介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六 中国文学及汉学(中国学)的相关研究机构
七 重要学术期刊简介
八 相关学术会议情况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九 其他
附录 略论中国语言文学系在韩国的“发展史”
后记
韩文后记
中韩文译名对照表
每个时期作者都讲述了特殊的文艺政策、重要的“评论”文章以及其有关的“讲话”这些对当时文艺界非常紧要之事件。作者以客观的态度来呈现当时的文学作品,无论是批评还是赞赏都是用文学作品来说话的。
第一时期,1949年7月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大会提出:“以无产阶级的主体劳动者、农民、兵士等人民的生活为创造主题,通过此内容教育他们是最终的目的”,从此文艺工作者就担负起了教育人民的任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1年起,因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名,胡适的学术思想、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萧也牧的《我们夫妻之间》、孙瑜的电影《武训传》等优秀作品以及学者遭到了批判。到了1956年政府虽然提出了“双百方针”,但却不保证“创作自由”和“思想解放”,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等作品被列为“毒草”,而对作者展开了“反右派的斗争”。
第二时期,中国社会发展以农业为中心转向以重工业为中心,为了提高国民“生产力”在全国收集“劳动民歌”和创作“劳动民谣”——“新民歌运动”,1958年发表的《对我国新诗发展的道路》中指引了新民歌的方向:“以民歌为形式,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对立统一。”这就是在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独特的文艺思潮——“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其代表作民歌有《红旗歌谣》等,小说有梁斌的《红旗谱》、艾芜的《百炼成钢》、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等,历史剧作品有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曹禺、梅阡的《胆剑篇》等,剧本有老舍的《茶馆》和《龙须沟》等。
第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批判了所谓“反党反革命”的作家及其作品。
第四时期,到了“新时期”,政府在“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之下,保障了“思想解放”和“创造自由”的文学创作,从“伤痕文学”开始,出现了“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等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