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说明
本书为杨宽先生未整理零散史学文章的选编,内容包括古史研究、战国史研究、《逸周书》研究、墨子研究、古器物学研究、农民战争史研究等。
1932年,杨宽先生以一篇《墨经考》拉开了他一生学术研究的序幕。1942年,由重庆正中书局出版《墨经哲学》。杨宽先生的老师蒋维乔在序中称是书:莫不穷原竟委,观其会通,无割裂破碎之病,无立奇炫异之弊,《墨经哲学》之真义,乃得大显于天下,哲学史将为之改观矣!诚空前之杰构也!此外,仍有一些同时期与胡怀琛等学者论辩的文章未被收录。
1933年起,可能受老师吕思勉先生的影响,杨宽先生的学术研究慢慢转向古史领域。1940年,收入《古史辨》第七册的《中国上古史导论》是杨宽先生的成名作,借此,他被学界称为是古史辨派的生力军。杨宽先生用神话学治上古史的方法和观点已基本体现在此书上,但仍然有些讨论古史及与李季等学者论辩的零散文章未被收录。
1937年10月,杨宽先生与老师蒋维乔,同学沈延国、赵善诒曾合著《吕氏春秋汇校》,作为光华大学丛书之一由中华书局出版。此外,杨宽先生与沈延国先生还合作编撰了《吕氏春秋集解》,但此稿现未知去向。幸运的是,杨宽先生与沈延国先生合作的《逸周书》研究相关文章尚能找到。
1939年9月起,顾颉刚担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邀请上海孤岛吕思勉、杨宽、童书业等人以名誉研究员的方式承担该所部分研究工作,其中吕思勉撰写中国断代史,童书业写《春秋史》,杨宽编辑战国史料。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租界,杨宽先生返回家乡青浦隐居。在隐居家乡的两年九个月中,杨宽先生着力编辑战国二百四十年的史料,考订每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及相关的人物活动。从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至1949年,杨宽先生根据隐居期间积累的材料,先后在《益世报·史苑》(上海)、《东南日报·文史周刊》(上海)、《民国日报·史与地》(天津)、《正言报·学林》(上海)上发表有关战国史事和人物的考证文章20余篇。
1946年10月起,在上海市立博物馆馆长杨宽先生的领导下,上海市立博物馆用上海市博物馆研究室的名义,借用《中央日报》版面,每星期编辑一期《文物周刊》,这是中国个以文物为主的期刊,也是当时惟一一份探讨文物的期刊,前后共出版112期。依靠上海市立博物馆的藏品,杨宽先生发表多篇古器物学方面的文章。此外,杨宽先生还在《大美晚报·历史周刊》上发表不少相关文章。
1949年后,受中国学术界五朵金花热烈讨论的影响,农民战争史研究也成为杨宽先生的一个重要治学领域,用力颇多,获得学界认可,如所写《论〈太平经〉我国部农民革命的理论著作》一文曾获明史专家吴晗先生的赞赏。
众所周知,杨宽先生的著作大都是建立在一篇篇坚实专题论文的基础上,因此上述未经整理文章的论点,可能部分观点在杨宽先生已出版的专著中有所反映。在编选过程中,编者尽可能将此类文章剔除。毋庸讳言的是,所选文章中可能依然会有论点的重复,敬请读者朋友包涵。所选文章,均为首次整理出版,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借此,对于系统了解杨宽先生的学术经历和毕生研究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贾鹏涛2020年8月
杨宽,字宽正,江苏青浦人,历史学家。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先秦史方面的研究。历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秘书、古物整理处处长,上海市立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至三届副理事长。主要著作有《战国史》《古史新探》《西周史》《中国历代尺度考》等。
贾鹏涛,1985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延安大学历史系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学史。
中国古史建设初论1
略论研究古史的方法11
略论古帝王之瑞应传说15
禹治水传说之推测20
伊尹考26
巫咸考34
略论汤祷传说38
再论汤祷传说43
二女传说之演变和分化46
中国群婚制的有无问题54
中国图腾文化的探讨57
从康有为说到顾颉刚史学方法的错误62
关于《古史辨》67
《古史辨的解毒剂》的解毒剂70
向《为〈古史辨的解毒剂的解毒剂〉进一解》展开攻毒的歼灭战80
一篇多余的辨论91
吴起伐魏考96
乐毅仕进考《乐毅报燕惠王书》辨伪上篇100
乐毅破齐考《乐毅报燕惠王书》辨伪下篇106
樊於期即桓齮考战国人物丛考之一117
答李君嘉龄:《关于樊於期即桓齮考》119
戴氏篡宋考战国兴亡丛考之一122
魏安釐王灭卫考战国兴亡丛考之一128
孟尝君合从破楚考战国兴亡丛考之一131
齐湣王、秦昭王称东、西帝考战国兴亡丛考之一137
齐湣王灭宋考战国兴亡丛考之一142
梁惠王逢泽之会考战国兴亡丛考之一151
公孙衍、张仪从横考战国兴亡丛考之一158
中山武公初立考战国兴亡丛考之一170
李兑合五国伐秦考174
韩灭郑考战国兴亡丛考之一181
魏惠王迁都大梁考战国兴亡丛考之一185
秦失河西考战国兴亡丛考之一189
韩文侯伐宋到彭城执宋君考194
司马穰苴破燕考197
魏文侯灭中山考201
三晋伐齐入长城考战国兴亡丛考之一204
赵灭中山考210
齐魏相王考215
周分东西考219
关于长平之战的时间223
再谈长平之战的时间226
周代封建制的崩溃234
士民阶层的兴起240
战国时代的农村249
战国时代的郡制战国制度丛考之一253
战国时代的征兵制度战国制度丛考之一259
战国时代社会性质的讨论267
战国时代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形成286
论春秋战国间阶级斗争对于历史的推动作用306
战国中期的合从连横战争和政治路线斗争
再谈马王堆帛书《战国策》329
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345
问题解答一357
问题解答二361
关于《左传》取人于萑苻之泽的辩解365
对《宗法今解》一文的商讨368
封建新论论奴隶制的分封制和封建的分封制376
《逸周书》与《汲冢周书》辨证
《逸周书集释考证》初稿之一402
《逸周书》著作年代考证《逸周书集释考证》初稿之五414
《逸周书》与《尚书》关系考论《逸周书集释考证》之一421
《逸周书》篇目考《逸周书集释》附考之一434
《墨经》考444
墨子更非回教辨455
论墨学决非本于印度再质胡怀琛先生466
《墨子》各篇作期考474
《〈墨子〉引书考》驳议483
《墨经》写式变迁考491
《墨经》科学辨妄504
论晚近诸家治《墨经》之谬532
金村古墓之古物及其古文化上之价值543
羌钟的制作年代550
新城大令戈铭考辨554
《洛阳金村古墓为东周墓非韩墓考》的商榷558
论洛阳金村古墓答唐兰先生565
陈骍壶考释569
论长沙楚墓的年代576
读《秦诅楚文》后582
郢锊金币考586
释锊593
汉代的青瓷596
龙门造像之史的考察601
郎窑考619
鑑镜之起源625
论黄巾起义与曹操起家632
黄巢起义对傜族人民的影响654
论《太平经》我国部农民革命的理论著作658
论李岩一个参加明末农民起义的
地主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677
试论康熙之治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