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地形图上,大别山就像一只从西北向东南爬行的巨
大蝎子,它的尾巴经桐柏山断断续续与秦岭山脉相连,横亘在长
江中下游平原与华北平原之间,成为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
岭,也成为中国北方与南方之间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大别山地势较高,南北两侧水系较为发达,分别注入长江和
淮河,其西南山麓包含着整个鄂东地区。由大别山主脉发源向西、
向南以及向东注入长江的主要河流有倒水、举水、巴河、蕲河、浠
水等五大水系,每一个水系都接纳了很多支流。这里是鄂东农耕
先民们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自古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地理单元。
它背列重山,襟带大江,据云梦洞庭之阔,扼长江东去之喉,具有
承东启西、纵贯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地理优势。在历史上,鄂东
大别山的东、西部就是北方文化南迁的重要通道。鄂豫交界的南阳
盆地是接纳隋唐以前关中及中原族群南来长江及以南地区的重要
通道。从这里出发,经过襄阳,一条路线是顺着鄂中大洪山西边,
沿汉水下游,过荆州,入洞庭;另一条路线是走大洪山以东,穿过
“随枣走廊”,进入今天的鄂东大别山丘陵地带。自古以来,鄂东
就是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地区之一。南北通达的“光黄古道”与东
西纵横的长江漕运在这里划上了一个呈东西南北通达结构的交汇点。
元末明初之后,来自江西的移民从这里开始了长达几百年“江西填湖广”
“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随后朱明王朝不懈的军垦运动,进一步奠定
了鄂东山地、河湖、洲畈地区早期人口分布的格局。明中后期开始至清
康熙朝,鄂东蕲、黄两府的经济和人口一起快速增长。
复杂的人文地理历史背景书写了深厚的鄂东民间文化。这
里孕育了一大批在中国历史文化各个领域有影响力的大家。如中
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活字印刷术发明人
毕昇,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家李四光,文化学者与民主战
士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等。苏东坡谪居黄州四
年,他寻诗访友的足迹又为这里的人文历史图景叠加了一层清晰
的文化经纬。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艺术与人文丛书”,大部分的选
题来自鄂东地区,分别涉及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民间手工艺、
民俗信仰、生产生活等领域。这些选题既可包括在现行高校学科
体系下的美术、设计等艺术专业的实践范畴之中,也可纳入人类
学、社会学思考的理论视域之下。丛书中的大多数学者都出身美
术的实践性术科,在课堂教学和学术田野之间往来行走,因此这
些选题是他们教学的延伸,自然取经“由技而道”的学术之路。
虽然这些研究还有些青涩,但却饱含着一个个热心人对于田野的
激情和对于学术的执着,保持着一种与乡村社会接触过程中鲜活
的感受。
亲近田野就是一种学术优越。以宏阔的视野和高深的理
论观照学术固然有高度,但与田野同在也有其亲近感。近些年
来,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积极回应区域社会对于高校的呼
唤,投身于鄂东黄冈的地域经济与文化建设中,把学术的田野
划在鄂东大地上,把研究者的身影摆进地方建设的队列中。这
里的年轻学者,一直行走在鄂东的乡村田野中。在学校高层次
人才引进工程中,他们受惠于热心学者的帮助,陆续找到了各
自研究的方向,也积累了一些成果。截至2019年,黄冈师范学
院美术学院教师团队已经成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社科研究项目20多项。目前这些项目
都在陆续结题,成果也在陆续整理中。为了赓续鄂东悠久而深
厚的地域文脉,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学院决定甄选
一批优秀研究成果,出版“艺术与人文丛书”,推动黄冈师范
学院艺术与人文学科的建设,助力地方社会建设,实现高校的
时代担当。
大别山从西向东奔来,在黄梅这个地方收住了脚步,驻足在
长江边上,与对岸的锦绣庐山隔江相望。而江北的黄梅东山并不
羡慕庐山的无限风光,却在自己的小山里涵养了禅宗四祖、五祖,
并从这里送走了一代宗师六祖慧能,东山因此有灵。地方高校的
优势在于地方特色的彰显,在于担负起地方社会文化经济的任
务。身处鄂东的年轻学者自觉走进乡村魅力田野,参照艺术人类
学和中国乡村的研究范式,坚持以人文为视角,强调以艺术为对
象,扎根鄂东社会,注重田野调查,努力从学理上探讨鄂东艺术与
人文的相关问题,也为艺术人类学和中国乡村研究提供鲜活的学
术个案和理论探究,逐渐走出了更大的空间。“艺术与人文丛书”
的出版只是一个起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成果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