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忠,1972年生,山东利津人,教育学博士。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授。山东省社会工作专家库成员,济南山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督导。主要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王玉香,1965年生,山东荣成人,哲学博士。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二级教授、院长,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兼职教授、合作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二批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
章 绪论
节 问题的提出
一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二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三 应用型地方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
二 国外研究
三 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意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目标
三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的政策依据与理论基础
一 政策依据
二 理论基础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 核心概念界定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阐释
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原理
一 打造社区
二 整合资源
三 强化应用
四 模块培育
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一 系统性
二 序列性
三 整合性
四 服务性
五 开放性
六 嵌套性
第三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原则
一 宏观布局与微观落实相结合原则
二 实务型人才培养与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相结合原则
三 人才培养活动的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相结合原则
四 理论知识掌握与实务能力训练相结合原则
五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
第三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实践
节 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
一 明确与细化青少年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目标
二 以培养目标为引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完善课程体系
第二节 分组教学模式的开展
一 分组教学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型人才培养的契合性
二 分组教学模式下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型人才培养的现实探索
三 分组教学模式下社会工作实务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成效
第三节 校园实践模式的实施
一 校园实践模式在青少年实务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二 校园实践模式下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型人才培养的现实探索
三 校园实践模式下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型人才培养的成效
第四节 服务参与模式的打造
一 服务参与模式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二 服务参与模式下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型人才培养的现实探索
三 服务参与模式下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型人才培养的成效
第四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机制
节 实施多元资源链接机制,形成多元育人共同体
一 与相关其他专业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二 与校内教育力量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三 与行业、地方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四 与知名高校、业界专家形成资源共享机制
五 形成了人才培养评价主体多元共生机制
第二节 实施项目化运作机制,保障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一 项目化运作机制在青少年实务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二 项目化运作机制的设计与实施
第三节 实施教师实务能力提升机制,增强教师专业水平
一 不断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社会工作实务技能
二 考取多样职业证书,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三 赋予专业实践岗位角色,切实提高实务能力
四 不断优化结构,构建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五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实务问题研究能力
六 教学相长,促进教师实务能力的提升
第五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成效
节 模式特色
一 产教融合特色
二 真操实练特色
第二节 模式成效
一 模式实施效果
二 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第六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总结
节 实务型人才培养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 实务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认识壁垒
二 进一步加强实务型人才培养的正确认识
第二节 实务型人才培养的条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 实务型人才培养条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 加强实务型人才培养条件建设的思路
第三节 实务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需要进一步精准细化
一 实务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二 实务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设想
附录
附录1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开展的个案工作举例
附录2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开展的小组工作举例
附录3 社会工作专业分组教学模式举例
附录4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举例
附录5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开展的社区工作项目举例
附录6 新青年高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一例
附录7 山青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览
附录8 山青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假期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项目一览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