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1945年东北抗日文学大系(第四卷·报告文学 套装共3册)
定 价:308 元
当前图书已被 4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 赵伟,张中良 编
- 出版时间:2017/10/1
- ISBN:9787568601719
- 出 版 社:黑龙江大学
- 中图法分类:I216.1
- 页码:155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1931-1945年东北抗日文学大系(第四卷·报告文学 套装共3册)》为2015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1931—1945东北抗日文学大系》的报告文学部分,本卷共分两册,收入多位作家抗战时期(1931—1945)的报告文学作品,是中国东北抗战文学报告文学的集中展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研究与历史叙述中,抗日文学所占的比重同抗战历史与抗日文学的体量及建树相比明显不足,其中关于东北抗日文学的叙述更见薄弱,通常是卢沟桥事变之前追溯东北作家群的抗日题材创作,进入全面抗战之后,东北作家投身于全国性的抗日救亡热潮之中,便很难再见到东北抗日文学的独特身影,东北抗日文学被等同于1937年前后的东北作家群创作。这种历史叙述缩短了东北抗日文学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历史跨度,简化了其创作主体的复杂构成,遮蔽了其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和审美建树,低估了东北抗日文学的历史贡献,着实令人遗憾。究其原因,十分复杂,有根深蒂固的中原心态对边地文化的轻视,也有历史学界对东北抗日在抗战史上地位的忽略,还有文学史界关于20世纪30年代左翼主潮的认定对民族话语的挤压,等等。如今,中国抗战史发端于1931年渐成共识,20世纪30年代民族话语的重要性也愈益得到文学史界的体认,东北抗日文学资料的发掘与整理有了相当的积累,这套《1931-1945年东北抗日文学大系》就是集中的展示。这些都为东北抗日文学价值的重新认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东北抗日文学的历史背景
现代文学史界对东北抗日文学的关注不够,同对东北抗日认识的模糊有关。东北军奉命不抵抗,将大好河山拱手让人,这种看法已经成为历史常识。甚至由此引申出极端的表述,说日本人不费一枪一弹,就吞噬了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之后,鲁迅有四篇涉及这一事变的杂文影响甚大。第一篇是1931年10月23日发表于上海《文学导报》第一卷第六、七期合刊的《“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在抨击“民族主义文学”时,说“日本人‘张大吃人的血口’,吞了东三省了”①。第二篇是写于同年10月29日、12月11日在上海《十字街头》第一期发表的《沉滓的泛起》,开篇说:“日本占据了东三省以后的在上海一带的表示,报章上叫作‘国难声中’。”
第四卷
报告文学
总序
导言
王研石
被日寇囚系半载记
白朗
我们十四个(日记)
西行散记(节选)
狱外集
立川
血战归采
朱铁雄
东北抗日联军
刘白羽
一个俘虏来的东北人
孙陵
初夏的山谷
突围记
李辉英
军民之间
夜袭
山谷野店
北运河上
济南一齐河一官庄
你记得沈阳?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
潼关之夜
张志渊
东北抗日联军中的女儿们
范士白
日本的间谍
松五等
东北抗日联军游击实录
第四卷
报告文学
罗荪
街景——一个记者的半日记事
轰炸
骆宾基
大上海的一日
东战场别动队
夏忙
顾青海
劫后东北的一斑
萧军
侧面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
大连丸上
舒群
西线随征记
西北特区抗战动员记
归来之前
雷加
国际友人白求恩
端木蕻良
青岛之夜
《反攻》作品
全面抗战中的东北抗日联军
——其发展、组织与活动区域
东北在动荡中
《抗战丛刊》作品
访一位东北籍军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