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科技翻译新说》对翻译理论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大胆尝试。全书共3章,第1章首次向读者推出了“句型比对译法”,针对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型这个基本层面的差异,分别讲述了英语五种基本结构句子的汉译方法。这种句型比对译法易于掌握运用,特别适合于我国读者。
第2章中首次向读者推出了“英汉科技翻译关键词法”,针对英汉两种语言在时态、情态动词、被动语态、后置修饰语、非限定动词、名词结构以及冠词七个方面存在的重大差别,提出了七个“处理好”——处理好时态、情态动词、被动语态、后置修饰语、非限定动词、名词结构和冠词。
第3章“基本翻译方法与技巧”系统介绍了分清主从、选词用字、增补法、省略法、转换法、语序调整法、正反反正译法和拆译法等常用具体翻译方法和技巧。学会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才会有得体的译品。
《英汉科技翻译新说》既可作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实用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翻译教学和各类翻译培训的参考教程,还可作为翻译工作者和翻译爱好者的自修读本。
本序简要介绍英汉/汉英科技阅读与翻译系列的宗旨、由来与发展、特色以及应用。
宗旨本系列丛书旨在培养和提高广大科技人员科技阅读与翻译的基本技能。这是促进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对科技人员实施素质继续教育的重大任务之一。
由来与发展当我突破传统编写法的束缚,根据汉英翻译与英汉翻译的互逆性原理,扬英译汉之长,克汉译英之短,首创并运用新编写法“逆向改编法”:互逆使用原文与译文,将英汉翻译方法与技巧逆向改编成汉英翻译方法与技巧,一举破解了汉英翻译的难题,成功编著了《汉英科技翻译》之时,就奠定了使科技阅读与翻译专著系列化的技术基础。但系列化的念头最早是在出版《科技阅读与翻译——重点与难点解读》之前萌生出来的。该书于2006年1月以“科技翻译系列参考书”的名义出版。
这套系列丛书的具体形成过程是这样的。首先,以专业“准全科”覆盖为目标,一步到位地克服了已版图书的专业覆盖面不够广的重大不足。第二,运用逆向改编法,编写由“综合篇”、“专业篇”、“科技对话篇”和“科学家发明家”组成的“母本”《汉英/英汉双向科技翻译》(该书因注释中雷同部分篇幅过大而成为不可出版之作)。第三,在运用逆向改编法的同时,大胆尝试创新翻译理论与方法,首推“句型比对译法”和“科技翻译关键词法”,倡导并向国人推广中国特色学习、研究与讲授英语与翻译的新教学法。《英汉科技翻译新说》和《汉英科技翻译新说》等便由此诞生。它们是丛书中的翻译教程类图书。第四,提取这两本书的主要内容,分别与母本的“综合篇”与“专业篇”构成《新英汉科技翻译》和《新汉英科技翻译》。第五,用句型Sen—tencePatterns替换《科技阅读与翻译——重点与难点解读》中的动词类型VerbPatterns,并以更广领域的有关例句对其进行增补,由此得到《新科技阅读与翻译——重点与难点解读》。第六,原来作为《英汉科技翻译新说》中的一章编写的“长句分析与翻译”,一来由于保留在《新说》中使该书的篇幅过大;二来由于它本身就是科技阅读与翻译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问题,加上手头上长难句的资源很丰富,编者便以其为蓝本,大幅增补后独立成书《900科技英语长难句分析与翻译》。考虑到阅读与翻译的有机联系,并考虑到丛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最后把“科技翻译系列参考书”更名为更为切题的英汉/汉英科技阅读与翻译系列丛书。
引言
第1章 句型比对译法
1.1 概述
1.1.1 句类与句子成分
1.1.2 英语的句型
1.1.3 汉语的句型
1.1.4 句型对应关系
1.2 SP1句的翻译
1.2.1 S+be+SC
1.2.2 S从句(名词性从句)+be+SCS+be+SC(名词性或形容词性从句)
1.2.3 S+who—which,that从句)+be十SCS+be+SC+who(’which,that从句)
1.2.4 S+其他l.v+SC
1.2.5 It作形式
1.2.6 S+be+adj.+toin.t:(短语)
1.2.7 S+be+adj.+that从句
1.2.8 s+be+adj.(+prep)+名词性从句
1.2.9 SP1句型的转换译法
1.3 SP2句的翻译
1.3.1 S+be+(A)
1.3.2 S+ui.+(A)
1.3.3 S+饥i.+toinf
1.3.4 S+饥i.+现在分词
1.3.5 lt作形式主语
1.3.6 There+v.i.+S+(A)
1.3.7 SP2句型的转换译法
1.4 SP3句的翻译
1.4.1 S+v.t.+n.orpron
1.4.2 S+v.t.+n.orpron.+状语性补足语
1.4.3 S+v.t.+n.orpron.+toinf.(短语)
1.4.4 S+v.t.+DO+as/like+n(asif/asthough+从句)
1.4.5 S+have/havegot+n
1.4.6 S+have/havegot+n.+toinf(短语)
1.4.7 S+短语动词+n.orpron
1.4.8 S+v.t.+toinf(短语)
1.4.9 S+v.t.+Get.(短语)
1.4.10 S+v.t.+O从句
1.4.11 It作形式主语
1.4.12 It作形式宾语
1.4.13 宾语从句的翻译方法
1.4.14 SP3句型的转换译法
1.5 SP4句的翻译
1.5.1 S+v.t.+IO+DO
1.5.2 S+v.t.+n./pron.(DO)+亿(D0)
1.5.3 S+v.t.+DO+prep.+介词宾语
1.5.4 S+v.t.+n./pron.(IO)+O从句(DO)
1.5.5 S+v.t.+prep.+n./pron(IO)+O从句(DO)
1.5.6 s+v.t.+n./pron.(D0)+连接代词/连接副词+toinf.(短语)
1.5.7 S+v.t.+prep.+n./pron.(IO)+连接代词/连接副词+toinf.(短语)
1.5.8 it作形式宾语
1.5.9 SP4句的转译
1.6 SP5句的翻译
1.6.1 S+v.t.+n./pron.+n
1.6.2 S+v.t.+n./pron.+as+n
1.6.3 S+v.t.+n./pron.+adj
1.6.4 S+v.t.+n./pron.+介词短语
1.6.5 S+v.t.+n./pron.+(tobe)n./其他
1.6.6 S+v.t.+n./pron+toinf(短语)
1.6.7 S+v.t.+n./pron.+现在分词(短语)
1.6.8 S+v.t.+n./pron.+过去分词(短语)
1.6.9 S+v.t.+n./pron.+OC从句
1.6.10 S+v.t.十there+toinf./Cer(短语)
1.6.11 It作形式宾语
1.7 强调句的翻译
1.7.1 借助助动词d0构成对动词谓语强调的句型
1.7.2 “Itiswhich(that)”对动词谓语之外成分的强调句型
1.7.3 Itwasnotuntil(或till)that强调句型
1.7.4 部分倒装强调句
第2章 英汉科技翻译关键词法
2.1 处理好时态
2.1.1 一般现在时(无定时现在时)
2.1.2 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
2.2 处理好情态动词
2.2.1 Will,Can和May的运用
2.2.2 情态动词与“It+be+ad歹./p.p.+toinf和“It+be+adj./p.p.+that从句”句型的关系
2.2.3 表示注意事项
2.3 处理好被动语态
2.3.1 非人称科技陈述句中的被动语态
2.3.2 使用被动语态的理由
2.3.3 被动语态的功用
2.3.4 汉语的两种句式
2.3.5 被动语态的译法
2.4 处理好后置修饰语
2.4.1 与汉语定语的比对
2.4.2 汉译处理的难点
2.4.3 基本译法
2.5 处理好非限定动词
2.5.1 概述
2.5.2 非限定动词使科技英语简洁精炼,
2.5.3 动名词的用法和译法
2.5.4 不定式的用法和译法
2.5.5 现在分词的用法和译法
2.5.6 过去分词的用法和译法
2.5.7 非限定动词用法表
2.6 处理好由先行词it和there构成的各种句型
2.7 处理好名词结构
2.8 处理好冠词
2.8.1 冠词的用法
2.8.2 不定冠词的基本用法和汉译方法
2.8.3 定冠词的基本用法和汉译方法
2.8.4 冠词不占修饰语首位的几种情况
2.8.5 汉译时省略冠词的几种情况
第3章 基本翻译方法与技巧
3.1 分清主从法
3.1.1 分清主从对于理解和表达都是必不可少的
3.1.2 分清主从法的运用
3.1.3 主要部分与从属部分的连接和位置
3.2 选词用字法
3.2.1 多义词词义选择
3.2.2 根据词类选择词义
3.2.3 根据专业内容选择词义
3.2.4 根据搭配习惯选择词义
3.2.5 根据事理和语言环境灵活选择词义
3.2.6 根据名词的单复数选择词义
3.2.7 近义词和替代词的词义选择
3.2.8 贬义词与褒义词的区分
3.2.9 词义的引申
3.3 增补法
3.3.1 增添名词
3.3.2 在动名词和名词前后添加动词
3.3.3 根据事理逻辑增字
3.3.4 根据语言逻辑增字
3.3.5 修辞增字
3.3.6 省略成分的补充
3.3.7 共有成分的重译
3.3.8 代词的重译
3.3.9 引导非限定从句的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的重译
3.4 省略法
3.4.1 冠词的省略
3.4.2 名词的省略
3.4.3 代词的省略
3.4.4 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省略
3.4.5 动词的省略
3.4.6 引导词there和it的省略
3.4.7 介词的省略
3.4.8 连词的省略
3.4.9 比较级标记的省略
3.4.10 逻辑省略
3.5 转换法
3.5.1 转换成汉语动词
3.5.2 转译成汉语名词
3.5.3 转译成汉语形容词
3.5.4 转译成汉语副词
3.5.5 成分转换译法
3.5.6 被动句的转换译法
3.5.7 定语从句的转换译法
3.5.8 名词性从句的转换译法
3.5.9 状语从句的转换译法
3.5.10 句型转换译法
3.6 语序调整法
3.6.1 主从复合句的语序
3.6.2 定语序
3.6.3 状语序
3.6.4 主语序
3.6.5 宾语序
3.7 正反反正译法
3.7.1 概述
3.7.2 正说反译
3.7.3 否定转移引起正反译
3.7.4 修辞需要的正反译
3.7.5 双重否定句的正反译
3.7.6 全部否定译法
3.7.7 绝对否定译法
3.7.8 半否定译法
3.7.9 部分否定译法
3.8 拆译法
3.8.1 简单句的拆译
3.8.2 复合句的拆译
参考文献
工程学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行业之一。
一个很贴切的例子就是开火车的铁路机车工程师。这个意义上的工程师实际上是技术员,而不是专业工程师。
自然科学的目的是去发现这样一些关系,即在某种情况下有事件P出现时,一定也有事件Q出现。
其他的还有比如“有”、“成为”、“算”等非动作动词。例如:
我们现有核工程、石化工程、航空航天工程以及电子工程等。在每门工程领域内还有细分的专业。
铁矿石变成熔融状态后,其氧化物便与焦炭里的碳化合。
数学是现代工程学的语言,这样说怎么都不算太过分。
②双宾谓语句(简称“双宾句”)的情况。谓语动词带两个受事宾语,一个指人(间接宾语),一个指物(直接宾语)(“主语+及物动词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例如:
20世纪给我们带来了电视和因特网。
每个小点都被赋予一个数值来表明其黑百度。
注意,这里采用了“被”字句。“主语+及物动词谓语+受事宾语”这类述宾谓语句是可以有被动和主动两种句式的。双宾句中的两个宾语都是受事宾语,都可以拿来作被动句的主语。
(3)述补短语谓语句。句中的补语有表示结果的,有表示趋向的,有表示方式、手段的,有表示数量的。例如:
在做了一系列可行性研究之后,一个初步框架很快就制定出来了。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制造与开发固态电子产品的整个新兴工业部门已经建立起来。
(4)连述短语谓语句。
这种句子由连述短语充当谓语,有两种情况。
①连动式——“连动句”——连述谓语中的几个组成部分都能单独和全句主语构成陈述关系。例如:
爱因斯坦进苏黎世大学继续深造。
但是居里夫妇还是穿上了外衣,马上沿街向那个棚屋走去了。
②兼语式——“兼语句”——谓语部分的两个动词不共一个主语,作为前面动词支配对象的宾语,与后面的词语又构成陈述关系。所以,这个宾语既是受事,又兼做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