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装部队军事训练“十一五”统编教材:军队营区污水处理
定 价:35 元
- 作者:张统 编
- 出版时间:2010/6/1
- ISBN:9787118067248
- 出 版 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X703
- 页码:43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大32开
《军队营区污水处理》从污水处理基本知识、实用技术、工程设计、工程调试、竣工验收、运行管理、成本分析等7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第1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水污染的危害及水污染分类、污水处理基本概念、常见水污染物、军队营区污水的特点及处理范围。第2章介绍了营区污水处理技术分类、处理原理、典型工艺流程、污水的“三级”处理、污泥的处置以及常用设备。第3章从节能降耗、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与建设方面介绍了营区污水处理工程的规模、技术选择、选址以及建设的质量保障。第4章介绍了污水处理工程的调试、竣工验收及污水处理管理机构的组成、人员配置与安全管理等。第5章介绍了营区污水处理工程的效益及成本分析。第6章介绍军队营区污水处理中需要掌握的水质化验指标。附录列举生活用水标准、污水排放标准、中水回用标准等。
《军队营区污水处理》内容全面系统,科普性、实用性、指导性强,可为环境保护研究、设计、施工以及管理者提供技术指导,也可供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参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营区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防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军队营区大部分远离城市,无市政设施依托,所以,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必须自行建设净化设施,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后才能排放或重新利用。
营区污水具有规模小、分散、环境差异大、管理水平低等特点。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相关技术研究与工程设计,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本书是在系统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要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基本知识、常用技术、工程设计、工程调试、竣工验收、运行管理、成本分析、检测方法、常用标准等。本书可供从事环保领域研究、设计、培训、验收以及管理人员使用。
本书由全军环境工程设计与研究中心张统研究员负责总体技术和策划,董春宏工程师负责统稿,刘思富高工负责主审。方小军、王守中、李志颖、诸方舟、刘士锐、侯瑞琴、李婷婷、高丽丽、王开颜、马文、李昂、骆伟、武煜等参加编写和校对审核。
书中错误或不妥之处,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第1章 营区污水处理基本知识
1.1 水资源与水环境
1.2 水污染及其危害与分类
1.2.1 水污染及其危害
1.2.2 水污染的分类
1.3 污水处理基本概念
1.4 水污染物及污染指标
1.5 营区污水的特点及处理范围
1.5.1 营区污水特点
1.5.2 营区污水处理范围
第2章 营区污水处理技术
2.1 概述
2.1.1 营区污水处理技术分类
2.1.2 营区污水处理典型流程
2.1.3 营区污水处理原理
2.2 污水的一级处理
2.2.1 格栅
2.2.2 沉砂池
2.2.3 调节池
2.2.4 初次沉淀池
2.3 污水的二级处理
2.3.1 生物处理概述
2.3.2 活性污泥法
2.3.3 生物膜法
2.3.4 生态处理技术
2.3.5 厌氧生物处理
2.3.6 二沉池
2.3.7 废水生物处理新工艺
2.4 污水的三级处理
2.4.1 混凝
2.4.2 沉淀
2.4.3 澄清
2.4.4 过滤
2.4.5 消毒
2.5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2.5.1 污泥的一般特性
2.5.2 污泥浓缩
2.5.3 污泥消化
2.5.4 污泥脱水
2.5.5 污泥的综合利用与最终处置
2.6 污水处理工程常用设备
2.6.1 管道
2.6.2 阀门
2.6.3 水泵
2.6.4 鼓风机
2.6.5 除砂机
2.6.6 刮泥机
2.6.7 滗水器
2.6.8 曝气设备
2.6.9 污泥回流提升和输送设备
2.6.10 污泥脱水设备
2.6.11 污泥焚烧设备
第3章 营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
3.1 工程设计
3.1.1 基础资料
3.1.2 处理规模的确定
3.1.3 选址和用地规划
3.1.4 可行性研究报告
3.1.5 初步设计
3.1.6 施工图设计
3.1.7 平面布置
3.1.8 高程布置
3.1.9 节能降耗
3.2 工程建设
3.2.1 施工准备
3.2.2 质量及技术保证措施
第4章 营区污水处理工程的调试、验收与安全运行管理
4.1 概述
4.2 污水处理工程的调试
4.2.1 调试的目的意义
4.2.2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4.2.3 清水调试
4.2.4 污水调试
4.3 污水处理工程的验收
4.4 污水处理工程的安全运行管理
4.4.1 管理机构组成
4.4.2 管理人员配置及职能要求
4.4.3 安全运行管理
第5章 营区污水处理工程的效益及成本分析
5.1 概述
5.2 污水处理工程控制指标
5.2.1 污水处理规模
5.2.2 污染物的去除
5.2.3 设备完好率和设备使用率
5.2.4 处理达标率
5.2.5 能耗
5.3 污水处理工程投资控制
5.3.1 污水处理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3.2 污水处理工程投资估算
5.4 污水处理工程运行费用估算
5.4.1 运行成本构成
5.4.2 运行成本估算
5.4.3 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
5.5 污水处理工程的效益分析
5.5.1 环境效益
5.5.2 经济效益
5.5.3 社会效益
5.5.4 军事效益
第6章 常规水质检测分析
6.1 理化指标
6.1.1 温度
6.1.2 色度
6.1.3 浊度
6.1.4 pH值
6.1.5 悬浮物
6.2 营养盐指标
6.2.1 溶解氧
6.2.2 氨氮
6.2.3 亚硝酸氮
6.2.4 硝酸盐氮
6.2.5 总氮
6.2.6 磷
6.2.7 余氯
6.3 有机污染综合指标
6.3.1 化学需氧量
6.3.2 五日生化需氧量
6.3.3 矿物油
6.4 细菌学指标
6.4.1 概述
6.4.2 细菌总数
6.4.3 总大肠菌群
6.4.4 粪大肠菌群
附录I 生活用水标准
附录I-1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一2002)
附录I-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附录Ⅱ 污水排放标准
附录Ⅱ-1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一1996)
附录Ⅱ-2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一2005)
附录Ⅲ 中水回用标准
附录Ⅲ-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一2002)
附录Ⅲ-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18921-2002)
参考文献
2)SBR法的工艺特点
(1)兼有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的特点,属于时间上的理想推流反应器,从单元操作上其效率明显高于完全混合式的反应器。反应器内可以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污泥有机负荷较低,因此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特别适用于处理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含有有毒物质或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
(2)泥龄很长,有利于污泥中多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通过适当调节运行方式,可以实现好氧、缺氧(或厌氧)状态交替存在的环境,能充分发挥各类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取得单池脱氮和除磷的效果。
(3)废水进入反应器后,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即存在有机物的浓度梯度,浓度梯度的存在及好氧、缺氧(或厌氧)状态交替出现,这些因素都能起到生物选择器的作用、抑制丝状菌等专性好氧菌的过量繁殖,使SVI较低(一般在100左右)、污泥容易沉淀,因此一般不会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4)沉淀过程不再进水进气,实现了理想的静态沉淀状态。
(5)SBR法将曝气与沉淀两个工艺过程合并在一个构筑物内进行,不需要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不设均质调节池和初次沉淀池,处理构筑物相对较少,因此占地面积可缩小1/3-1/2,基建投资可节约20%~40%,运行成本低。
(6)系统控制设备如电动阀、液位传感器、流量计等自动控制水平较高,各操作阶段和各运行参数都可通过计算机加以控制,简化管理,甚至可以实现无人操作。
3)SBR法的应用传统SBR法由于其间歇进水,需要分为多个处理单元才能保证系统运行,对军队营区污水,其水量通常较小,难以分为多个单元,因此在营区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较少,但其变形工艺在营区中有较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