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简介
祁佐良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前任院长,颌面整形二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特聘教授。
祁佐良教授是国内外整复外科领域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其创造的吻合多神经血管蒂的腹内斜肌瓣游离移植动力性修复陈旧性面瘫的手术方法,在全国5所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推广应用。经过20年的探索,术式不断成熟,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在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基金支持下,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机制方面做了多项实验研究,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了重要的学术论文。
在颅颌面创伤及继发畸形的治疗方面临床经验丰富,对于颅颌面骨折的治疗主张早期复位固定,可恢复正常的骨性支架结构,防止器官移位引起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在国内早期建立了颅颌面外科实验室,开展了模型外科、三维模拟技术的应用和三维打印、定制性人工骨材料修复颅颌骨缺损、正颌外科等工作,提高了手术治疗的准确性,把数字医学理念应用于颅颌面外科,并且不断推广。2014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建立了技术设备先进且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化中心,与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软件公司建立了颅颌面外科实验平台。在颅缝早闭畸形、Crouzon综合征、半侧颜面短小症等手术中,应用骨牵引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于1988年开展颗粒状脂肪组织游离移植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应用脂肪注射做了大量的手术来矫正半侧颜面短小症、半侧颜面萎缩症等面部不对称畸形,并且探索提高脂肪移植成活率的技巧和方法,发明脂肪颗粒纯化的材料获得国家专利,针对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化诱导等方面进行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发表文章10余篇。
主编出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整形外科学高级教程》、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外科学整形外科分册》等,作为主编、副主编、编委和作者出版著作19部。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SCI收录论文30余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目前承担国家教育部教育专项基金、首都特色重点研究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协和医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参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及2014年国家行业基金项目分课题等科研项目。培养博士研究生21名、硕士研究生8名。
担任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主要领导10余年,在学会管理、制度化建设、成立专业学组、支援西部建设、举办全国学术大会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打造了全国整形外科专业团结奋进、不断进取的学术
核心。
靳小雷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颌面整形二中心科室主任。
目前在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颅颌面外科学组、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创面防治与损伤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等多个学会任职。现任《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编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从事整形外科工作26年,主刀完成各种常规和疑难复杂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将近2万台,近10年来每年完成各种手术1000余台,整体手术效果满意率高,手术效果深受广大患者认可,整形外科技术深受国内外同行认同,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手术直播演示。靳教授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软组织和颅颌面部骨骼手术均擅长的技术全面的整形外科教授之一。多年来,临床研究方向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颅颌面外科,包括颅颌面先天畸形(颅缝早闭、面裂等),正颌外科,面部轮廓整形,颅颌面创伤等。为助力地方医院的颅颌面外科技术水平,2018年曾二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整形外科为3名重度眶距增宽症患者完成了颅内-颅外联合径路盒状截骨和鼻畸形整形术,这是颅颌面外科领域复杂、难度的手术之一,填补了该区域从未开展此类手术的空白。②修复重建外科,主要包括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多种游离皮瓣转移修复颅面部多种复杂性缺损,尤其擅长股前外侧皮瓣转移修复半侧颜面萎缩,完成病例数居国内领先水平。国际上首次采用开窗的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修复严重瘢痕挛缩形成的小口畸形。善于利用游离皮瓣修复颅内病灶切除后遗留的软组织缺损。③美容外科,包括眼整形、鼻整形、面部年轻化等面部整形和体型雕塑,尤其是眼整形方面,积累上万例病例,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学术造诣。在整形外科基础研究方面,靳小雷教授团队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颅缝早闭的机制研究、钙磷陶瓷诱导颅颌面成骨的机制研究、脱细胞瘢痕基质修复创面的实验研究等方面,目前在各个研究方向均取得了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