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回大地》,这部随笔是作者五十年人生经历、三十载奋斗足迹的赤诚情怀和心路独白。全书分五个部分,分别参人生之悟,把成长之要,谋尽职之方,燃思想之火,掬生活之涓。有理性思考,有感性提炼,有真情回归,谱写了一篇凡人生行曲,吹响了新时代的集结号。写法灵活,不拘一格;语言率性,耐人寻味。
初夏的终南山,万木葱郁,百花怒放。延捧来他的文集《声回大地》邀我作序。考虑到院校是做学问的地方,在当今心浮气躁的日子,还有这样默默坚守文字做学问的人,我很欣慰,觉得应该鼓励,于是,欣然同意,也希望借此激励更多的院校人做好学问、育好人。伴着气温陡升,麦浪翻滚,《声回大地》原汁原味、原声原唱在我们身旁响起。
《声回大地》唱响着时代旋律。指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延以政工干部的嗅觉,捕捉着时代的每一朵浪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抓住热点问题及时研究,围绕难点问题深入研究,突出问题认真研究。许多文章都能紧代潮流、踩实时代节拍,与时代同步、为时代发声。但它绝不仅仅只是那些对伟大的歌颂、的铭记、对不朽的惦念,其中还不乏对时弊的抨击、对失败的教训、对不幸的警钟。它是真实的,也是现实的,更是永恒的。
《声回大地》回荡着军歌节奏。军校首先是,军校也是大学:是知识分子聚集地,也是理论思想的发源地。作为一名从事政治工作多年的,热爱着他的热爱,执着着他的执着,对强军目标心往神驰,对人才培养呕心沥血,对建设兢兢业业,对革充满期待。因此,不少文章都紧紧围绕主业主责、围绕正在干的工作,献计献策、加油助威。如果说,是一种职业,那么军队建设对延就是一种事业,他边工作、结、边提高,文章中深藏着的工作经验和思路办法,是对无数前赴后继同仁们的无私贡献和无言帮带。它是理智的,也是可行的,更是无价的。
《声回大地》流淌着心灵独白。深刻指出,党性教育是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是人的“心学”。延长期与人打交道,长期做人的工作,他关干部、关注普通百姓,从人性思考党性、从人性提纯党性,尽心在党言党、在党为党的具体实践中升华人性、人心。因此,很多文章含着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蕴涵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溯,彰显着对人生的追求,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他在不断摸索结提高中,不仅实现了人格品质的纸质阐述,而且完善了自身为人处世的“内圣外王”。阅读他的文集,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品质,打造幸福人生。
《声回大地》激扬着号角。打仗需要冲锋号,人生同样需要催征鼓。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成就更好的自己。这是延几十年来工作的深刻体会和生动写照。仔细品味文集,不难发现字里行间渗透着延奋斗的人生轨迹和的人生智慧,他教人生活、教人成长、叫人修德、教人尽职、叫人思索、教人大爱,实的内容淡的语言凡的事情,给人以奋不顾身的姿态、奋勇争先的干劲、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人身上有一股向上走向前冲的力量,这个人就会大有作为;一支队伍里有一股向上走向前冲的力量,这支队伍就能战无不胜;一个时代有一股向上走向前冲的力量,这个时代就踏浪前行。
概括起来看,《声回大地》既是延朴素人生行曲,也是吹响阔步新时代军号。迈上新征程、面对新挑战,我们愿和延一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蹄疾步稳、砥砺,以的工作成绩书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水无定势,文不厌改。从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角度看,这本集子还有不少缺憾,比如未形成体系,有的思想性、理论性也有待提高。我想延在今后的实践研究中会予以和发展。后,衷心祝愿延心想事成、天步!
李延彪
陕西韩城人。陆军工程大学(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专业毕业。先后在军区原通信团、原西安、原边防学院,任站站长,副连长,正连职作训参谋、宣传干事,学员队队长、教导员,宣传科长,大队政委,政治部副主任。现任陆军边海防学院政治工作处副主任,上校军衔。两次荣立。西安市第十五、十六届。
先后有160多篇文章发表于《解放军理论学习》《政工导刊》《宣传简报》《作家天地》等军内外刊物,出版文集《挥戈有声》。
新时代军号/序一
缘/序二
声从终南来/序三
和时间有个约定/自序
人生亡培
REN SHENG ZHI WU
人生善对“三件事”
两条路
人生“三层楼”
人生如水之四季
相安人生
开启智慧人生
拥抱幸运人生
铸就人生
何以为善
怎能通情达理
认错道歉是一种美德
哪些事不能等
哪些人值得珍惜
放大人生格局
境界
成表之钥
CHENG ZHANG ZHI YAO
珍惜你的机遇
走过“兵之初”
应试“官之初”
重塑军校学员新样子
立起年轻干部好样子
纠正政治干部“坏样子”
用生命守护“生命线”
党员干部该读什么书
拿什么来“巴结
聚人脉聚未来
副职“三忌”
主官“主”在哪
部“高”在何处
学者是怎样“炼”成的
时刻准备着
尽船亡方
JIN ZHI ZHI FANG
工作高标准从哪里来
“看”单位
“看
抓建之窍
建设之道
屭在信息
“工程化”培塑人才
把道理讲好
为官当“克”“防”“慎”
警惕身边“隐形杀手”
履职尽责切忌“三位”
勤政“四忌”
副职当用“三力”
“五手”拧成“一把手”
多点传颂少点传言
SI XIANG ZHI HUO
大思想
之光在复兴之路闪耀
踏浪前行迎大考
小心制度路上“疯狂变道”
“”从“一”做起
从“七道手谕”说开
以人民的名义请“您”留下——观《人民的名义》有感
奋斗的人生精彩
——观凡的世界》有感
从朱先生看读书人——读《白鹿原》有感
新时代依然需要“梁生宝”——读《创业史》有感
送给青年的五堂人生课
——读《》有感
生意这样做
文章源于文字
思考从黎明开始
4 25%SHENG HUO ZHI VUAN
疗养来了
结婚吧兄弟
再见吧老兵
安息吧父亲
为了父母
为了孩子
装电话
写对子
推头
洗澡
买房
房叹
水殇
附录
FU LU
回家摘椒
父亲的手
过年
站在时光的分水岭/后记一
为军旗添彩/后记二
余话/后记三
人生善对“三件事”
人活在这个世上,每天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这些事有大有小、有对有错、有急有缓,仔细琢磨一下,可以概括为三件事——小事、错事和好事。如何以积极的心态,睿智豁达地去处理,是一个人不断成熟、成步的关键。
把小事干好
小事易忽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古训告诫我们,持之以恒做好日常小事,才能以小见大、以少积多,于细微处提升人生境界。一是日常之事坚持做。日常小事就像洗脸、刷牙、叠被子一样,需要天天坚持,因为脸不洗会脏,不刷牙会长蛀虫,不打扫房子就会乱七八糟。一天、两天,凭着热情我们能做好一件事,但长期坚持就很难:每天坚持做事也很正常,但一直做好就很不容易。由此,我想到了一个凿井的故事,有的人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到处凿井,但每一口井都没凿到水源,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有的人专注于凿好每一口井,靠坚强的意志专一做事,自然享受到了井喷泉涌的甘甜。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连日常琐碎小事都干不好,那么何从谈起成就大事。二是分内之事认真做。分内之事就是职责范围内属于自己,义不容辞应该干好的事。比如在社会上,你要对家庭和亲人负责;在工作上,你要对上级和大家负责;在集体里,你要对组织和自己负责。现实生活中,因为我们每个人岗位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分内的事常常被细化为一些具体工作和日常小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些具体工作干好,把这些分内小事铭记于心,认真对待每一天要做的事,始终做到日事日毕,案无积卷,那么就会成为工作链条中不可缺少的那一部分,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建树,有所成就。三是手足之劳应该做。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举手之劳的小事,例如走廊里的长明灯、卫生间的长流水,动动手就可以减少浪费;集体活动场所的烟头、纸屑,动动手就可以让它垃圾箱。然而,不少人却认为与己无关,不屑一顾或是偶尔顾了一次却不长远。对于举手之劳却视而不见的人,大都是认为这些事太小了,不值得去劳。其实,大与小是相对的,干大事都是基于做好小事这个基础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些小事对我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不需要我们付出什么代价,却可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伏尔泰说:使人疲惫不堪的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颗沙子。那种长明灯前懒伸手,老弱病残不愿帮的人,要成就大事难矣!
把错事变好
错事可以转化。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一辈子或多或少都会犯错误,所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一是知错认错。革命恽代英说过:“人应该时刻发现自己的错误,大胆率直地承认,敏捷勇敢地更改。”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人却做不到这一点,有时候明显是自己错了,但却死不承认,百般抵赖,于是千方百计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不愿承认错误,害怕承担责任,结果是错上加错,小矛盾变成大问题,一个问题变成两个问题。“闻过则喜,知错就改,从善如流,察纳雅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负荆请罪”就是一段动人的故事。一个人有了缺点和错误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因为年轻气盛,看不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