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第二版)》特色:
1.教材建设与时俱进。应用数学是高职学院的一门文化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任务,因此,本教材以“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专业”为指导思想,贯彻“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数学方法的学习和引导,加强数学思维的培养,强化数学文化的学习。
2.突出教学资源多元化。新形态教材适合不同学生的需求,除了文字内容外,还以二维码形式嵌入了微视频讲解、知识运用、测试、讨论、小结、案例分析思路讲解、数学文化等。
3.突出教学内容与学生数学认知相吻合。本教材更多地利用图表、通俗的生活化语言,提高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
4.突出培养学生的互译能力。无论是模块任务、引例还是应用案例,都以学生的专业知识或生活知识为基础,强调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专业化和将专业知识数学化”的双向互译能力。
5.突出为高职学生多元需求服务的教学思想。高职学生的数学需求不仅包括专业课程数学需求、工作岗位问题解决需求,还包括学历提升需求和研究性需求。本教材以实用数学能力培养为主,例题分析和数学知识拓展模块从数学角度统筹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有利于满足教学过程的各类需求。
6.淡化数学体系和理论推导过程。突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创新能力和数学模型应用能力的培养。淡化纯数学计算技巧和理论证明推导,有关定理和结论基本都是直接给出,或只做简单的说明(或几何解释),突出其应用,包括数学应用和案例应用。
7.融合数学建模思想。结合章节相关内容,引入数学建模案例,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扩大教材的适用面,同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根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数学认知基础,以工作岗位任务引领、生活化情境设置和案例驱动的形式,我们编写了《应用数学》新形态教材。本教材主要针对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和未来的工作需要而编写,在教材中突出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特色:
1.教材建设与时俱进。应用数学是高职学院的一门文化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任务,因此,本教材以“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专业”为指导思想,贯彻“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数学方法的学习和引导,加强数学思维的培养,强化数学文化的学习。
2.突出教学资源多元化。新形态教材适合不同学生的需求,除了文字内容外,还以二维码形式嵌入了微视频讲解、知识运用、测试、讨论、小结、案例分析思路讲解、数学文化等。
3.突出教学内容与学生数学认知相吻合。本教材更多地利用图表、通俗的生活化语言,提高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
4.突出培养学生的互译能力。无论是模块任务、引例还是应用案例,都以学生的专业知识或生活知识为基础,强调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专业化和将专业知识数学化”的双向互译能力。
5.突出为高职学生多元需求服务的教学思想。高职学生的数学需求不仅包括专业课程数学需求、工作岗位问题解决需求,还包括学历提升需求和研究性需求。本教材以实用数学能力培养为主,例题分析和数学知识拓展模块从数学角度统筹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有利于满足教学过程的各类需求。
6.淡化数学体系和理论推导过程。突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创新能力和数学模型应用能力的培养。淡化纯数学计算技巧和理论证明推导,有关定理和结论基本都是直接给出,或只做简单的说明(或几何解释),突出其应用,包括数学应用和案例应用。
7.融合数学建模思想。结合章节相关内容,引入数学建模案例,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扩大教材的适用面,同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教材自2019年7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发行以来,被许多高职院校选作课程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根据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教材建设要求,我们对第一版教材内容做了较大修改:(1)教材增加育人功能,在案例和微课中融人课程思政。在多个案例中融入思政元素,如人民大会堂的设计问题、个人所得税问题、电费问题、一氧化碳浓度问题等。教材新增12个课程思政的微课,思政的维度得到多角度的体现。(2)更新案例的具体数据和时间,替换部分过时内容,体现与时俱进。(3)增加例题和习题数量,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第三章中增加了部分例题,每一章都增加了1个“总复习题”。(4)建设了智慧职教MOOC“应用数学”,进一步丰富提升配套数字化资源,优化教学。通过此版修订,着重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方便教师的教学,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育人的效果。
本次教材修订工作由第一主编顾央青主持完成。第一章修订由卢滢宇、顾央青、于蛟、王彦杰完成,第二章修订由童春、曹勃、金敬完成,第三章修订由顾央青完成,第四章修订由顾央青、胡文丰完成,第五章修订由张欢完成。
在本次教材修订再版工作中,浙江大学出版社的王波编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专家、同行、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