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5辑,分别为父子情深、亲情留痕、河畔牧歌、随笔拾遗、友情无价。主要内容包括:冬夜;千里土;烤火;瓜棚屋之夜;蝉鸣;小手术;秋夜;抱着与背着的记忆;悼苏成;纳凉等。
臧桂昌(贵昌),笔名音川,山东安丘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从山东诸城一中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第一辑父子情深
冬夜
千里土
烤火
瓜棚屋之夜
蝉鸣
小手术
第二辑亲情留痕
秋夜
抱着与背着的记忆
悼苏成
纳凉
好酒
鲁路和他的“皮点”
第三辑河畔牧歌
《西河崖柳林放牧记》
之一林中趣
《西河崖柳林放牧记》
之二歇晌
《西河崖柳林放牧记》
之三半拉井
《西河崖柳林放牧记》
之四淹子边裸农
《西河崖柳林放牧记》
之五牧歌余韵
第四辑随笔拾遗
凝望
书贵在读
搭档
关于简介
信口说诗
悼念爱君
感君故事漫笔
第五辑友情无价
西元无悔
浸在岁月中的诗情
诗的沉醉
别去步闲阶的诗人情怀
蹉跎·执着·抒怀
割舍之殇(后记)
冬夜
隆冬。小村安卧在白雪皑皑的孤寂之中,凄冷萧瑟。吃过晌午饭,父亲便挟一捆麻秆去村头的场院屋子,那里聚集着几个老汉,一起扎堆、唠嗑、扯闲篇。每人手上都有点活,或剥麻、或搓绳、或拣土拉豆子,大抵像人转经筒,成习惯了。
薄暮时分,我开始盼望父亲回来。晚饭已经做好,那黏稠的玉米楂子粥“噗哧”“噗哧”地呈喇叭口状喷溅……我侧着耳朵细听,心中一阵狂喜:我听到了父亲草窝子鞋踏在雪地上“咯吱、咯吱”的脚步声,由远。继而便听到“吱呀呀”的开门声,随后便是父亲返身关大门、插门门那“呱嗒呱嗒”的声响。晚饭是在炕上吃,热气蒸腾,我喝的还是玉米糖子粥,捡过一根咸菜条,“咯崩”一下咬一小块吐在碗里,再和着饭香吸溜溜地喝下……
饭后,炕桌撤下,扫一扫炕席,便把被筒一个个伸展开,要睡觉了。我和父亲的被筒在行,叫炕头上。常常是父亲先脱衣睡下,我再迅速脱衣,被窝的另一头给父亲焐脚。父亲的是瓦凉瓦凉的,他的草窝子鞋并不暖和,这种鞋和草鞋是一样的,只是比草鞋更加密实,更像双鞋子罢了。幸亏父亲穿的是像战靴样的老棉布袜子是会好些的。不过草编鞋有时会渗水,把袜子弄湿。我清楚有时候他的脚有点潮潮的湿。我不敢怠慢,把父亲的双脚紧紧地搂在怀里,想尽快地焐暖。因为父亲一旦睡着了,他的右脚会突然一动一动的,这大概叫一般间歇性神经痉挛。母亲就说:“鸡刨食,巴结命!注定一辈子要吃苦受累……”不知怎的,母亲越这样说我就越爱我的老父亲。有时候,我有意当着母亲的面,搂着父亲的脖子亲吻他,皱起鼻子,使劲闻父亲胡子上浓烈的旱烟味。母亲常常在这种时候狠狠地骂我:“没爷种!没爷种!那辈子的个没爷种托生的!”“弄了这么个老爷,还出这些熊样,你可有出息?”
我给父亲焐脚,其实就是焐到不那么冰凉了为止。然后我就封起被头,掉转头来沿着被筒“拱阳沟”,拱到父亲的怀里——这里就是我童年幸福的港湾!父亲很会讲故事,这与他年轻时到日照海边贩鱼到内地卖,常年在外做生意见多识广有关。是贴着父亲的胸口,听着故事沉沉睡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