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原理及应用(第2版)/“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定 价:58 元
丛书名:“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 作者:蒋苏娅,皮一芒,丁爱青,张前前编
- 出版时间:2022/3/1
- ISBN:9787305246029
- 出 版 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272.7
- 页码:31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2
- 开本:16开
《ERP原理及应用(第2版)/“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从逻辑性出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ERP原理及应用(第2版)/“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内容共分为七章,首章介绍了ERP背景、ERP的作用、ERP的发展历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二至第三章讲述了ERP系统的公司账套建立、操作员管理和账套管理等系统管理知识,以及公司基本信息、基础档案、业务参数等的设置;第四章期初管理,系统性规划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固定资产、薪资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系统的期初档案,研究了总账系统与各系统之间期初金额的勾稽关系;第五章业务管理,研究了企业主要业务,将业务之间逻辑性关系以案例形式进行论证;第六章分配管理,研究了折旧分配和薪资分配,以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等内容;第七章期末管理,从结账和未结账两个视角,研究了总账、固定资产、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薪资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和存货核算等系统的期末业务处理。
《ERP原理及应用(第2版)/“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可作为经济类、管理类、计算机应用类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企业ERP培训教材,对从事企业ERP研究开发与应用的人员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及新的管理模式已引起ERP理论及应用的巨大变革,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体现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方案。它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对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方法(生产技术)、信息和时间等各项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充分考虑,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取得更大的效益。
企业应用ERP的关键在于培养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ERP应用人才。高校ERP教学的目标便是培训ERP应用人才。ERP已成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和理解ERP原理的各方面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是ERP教学实践研究和本教材编写的宗旨。在本教材编写体系的设计和内容的安排上,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的结合点上。首先通过对ERP理论的介绍,分析ERP所蕴含的管理思想以及用到的信息技术,使初学者对ERP的理论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之后在每章阐述各子系统内容时,均是按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与ERP软件如何改进和实现业务流程管理进行的。
本书配有大量的图表,内容通俗易懂,架构清晰,尤其在内容安排上按照循序渐近、由浅入深、举一反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规律,设置了理论知识、案例分析、问题探讨、思考题、选择题等内容,全书理论与实践操作环节紧扣,既便于教师教学,又便于学生学习。
本书根据ERP原理及实施特点编写,在修订过程中,我们根据第一版发行以来的教学实践、读者意见和建议以及ERP的一些新发展,力求新版突显以下特色:第一,预设场景。设计理念架构清晰,通俗易懂。第二,假设流程。编排层次和顺序适合学生线上、线下学习,内容由浅入深,配有大量的图解。第三,可期成果。强化个性化设计,检验学生基本原理掌握情况的同时,也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第四,新增案例分析节次供学术研究之用。第五,权限设置。从第二章到第七章均按工作岗位需要对操作员进行了相应的分工,在实训中加深学生对管理学内部控制原则的理解。第六,新增问题探讨节次。补充在课堂实践、实训过程中,以及和企业、工商界人士业务交流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第七,增加知识点和备注,力求对案例和基础原理做出合理、科学的诠释。
蒋苏娅,教授,淮阴师范学院会计系主任,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皮一芒,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ERP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负责人,参编教材多部,独立发表论文多篇。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ERP概述
第二节 ERP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ERP系统的管理理念
第四节 ERP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第五节 ERP能够做什么
第二章 系统管理
第一节 系统概述
第二节 操作员管理
第三节 账套管理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五节 问题探讨
第三章 平台管理
第一节 平台概述
第二节 基础权限设置
第三节 基础档案设置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五节 问题探讨
第四章 期初管理
第一节 期初概述
第二节 初始权限
第三节 期初设置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五节 问题探讨
第五章 业务管理
第一节 业务概述
第二节 业务权限
第三节 日常业务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五节 问题探讨
第六章 分配管理
第一节 分配概述
第二节 制单权限
第三节 费用分配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五节 问题探讨
第七章 期末管理
第一节 期末概述
第二节 期末权限
第三节 期末处理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五节 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