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解读,还是解读
早产生这一想法时,还在十多年前。
那时,我正兴致勃勃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进行语用教学课堂实践。一次次设计、上课,一回回听课、磨课,随着研究的向前推进,我越发感觉阅读教学如果不重视语言学习和运用,又将落入纯粹的内容理解、情感体会的窠臼之中难以自拔,语文教学得意忘言的状况始终无法改变,少慢差费的顽疾终究无法根治。可是,并非教师不想教语言,不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而是力有不逮,发现不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语言现象。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就像调皮的孩子,躲在这里,藏在那里,跟我们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多少教师费尽心思也难有收获,甚至难以窥视。无奈之中,不少教师只好退而求其次,或者沿袭原有的经验,或者照搬教学参考书,于是,该教的不教,不该教的拼命教,语文课堂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怪象、乱象。这只是事情的表象,真正的根源在于教师解读文本能力的薄弱。病根不除,痼疾难治。有感于此,那段时间,我和伙伴们倾力在课文解读上不断耕耘,摸索前行,有了些心得体会后,上出的课洋溢着浓厚的语用气息,学生学语言、用语言,让人耳目一新。之后,经不住同事的怂恿和鼓动,我出版了《课文细读:指向语言秘妙》一书,没承想,竟然屡获赞誉,大受欢迎。想想,此事已过去了整整十年。
2011年12月,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几个字作为语文课程性质的中心词,赫然在目,也预示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而基于语用视角的文本解读无疑就是一股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不可或缺。或许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吧,从此,课文解读真正走进了校本研训的舞台,一段时间还成了语文教学研究的中心话题。每到一个地方上课、讲学,或者指导校本教研,总有教师或现场,或课间,或私下,向我询问课文解读的问题,探求解读的有效方法。遗憾的是,文本解读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文字学、语言学、文学等许多相关学科知识,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提高的。因此,课文解读依然成了困扰许多教师的老大难问题。
好在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已全面使用了,语文要素的提出,让我们不再为教什么而烦恼,这让不少教师欢呼雀跃:终于可以摆脱课文解读的困扰了。其实,现实并非如此。如果细读语文要素,你会发现,所有的语文要素都只有一句话,用语简练,表述概括,一些关键字词需要深入研读,方能准确把握其具体教学要求、目标达成标准等;同时,语文要素只是单元教学的整体要求,具体到单元内的每一篇课文,其训练重点又有所侧重,因此,依然需要解读。而且我们还要知道,语文要素不是单元教学的目标,更不是课文教学的目标,包括语言习得、思维训练、审美情趣在内的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需要进行课文解读。文本解读的难题非但没有因为统编教材的使用而有丝毫的解决,甚至反而增加了新的困难。
解读,还是解读。我的这一想法由此而更为确定。于是,去年在新冠疫情爆发、封门禁足期间,我写了一本重在语文要素解读的小书《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语用解读》,当年出版发行,现已再版。现在,我又瞄准刚刚选入统编语文教材的一到六年级新课文,一篇一篇地进行细致化、具体化、赏析式的解读,并且分成低、中、高年级三本一套同时推出。本书的解读思路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语文要素。这是单元教学的统领,也是课文教学的目标指引,自然成了我们解读的。由于每一个语文要素都有一两个指向教学重点和达成标准的行为动词或关键词语,因此,我们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目标认知分类理论为指引,对这些行为动词或关键词语从整体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解读。整体上,分析单元教学的价值取向、训练重点、目标达成标准,同类要素的前后联系与区别,以及可以选用的教学策略;微观上,阐明每篇课文与其他课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准确把握不同课文在落实语文要素时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和教学侧重点,从而为教好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语用特色。课文自然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如此。课文解读的角度非常多,我选择的是语用特色的角度。这是因为:,整体上说,尽管语文要素包含知识、策略、方法、习惯,但共同指向的是语文能力,进而形成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因此,从课文中读出能支撑起某一语文能力的语言训练材料,才是关键。第二,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语言现象,它们构成了语文学习这座大厦的基础,也是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资源。不学语言,何谈语文学习,何谈语言能力建构,何谈语文核心素养?第三,语言表达不单纯是语言自家的事,它天然地与思维、审美、情感紧密相连。朱光潜曾说过,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情感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可见,抓住语言表达,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本。在语用特色这个板块,我们解读的重点放在篇章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点、修辞用法等多个方面,也根据年级的不同有相应的侧重,以体现学段的自身特点。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每篇文章的多方面解读不必全都成为教学内容,有些解读只是为了帮助大家丰富语文知识、提高文学赏析能力。
三是重点语句。一篇课文可教的东西当然很多,那么多的内容不能也不必都拿来教,因此,确定教学重点是谁都回避不了的,这涉及教学内容的取舍。重点语句的确定,标准有三:一能否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二是否是本课文中特色、富个性、有助于学生习得语言经验,学习语言表达;三能否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对重点语句的解读会更为详尽、细致,主要围绕语言内涵、语言形式、遣词造句、独特现象、表达效果等方面作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与赏评,有的会提供教学方法,提出教学建议,方便教师运用于课堂实践中。
四是课后练习。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不同于以往教材,往往是语文要素落实、语文单项训练、语言经验习得的重要平台,自然引起我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课后练习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解读也重在课堂运用方面下功夫,具体地说有几个方面:一是每一道练习设计的意图及其特点,这是指导学生保质保量完成练习的基础和前提;二是每一道练习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联,让练习成为牵动课堂教学的重要引擎;三是每一道练习的活动组织,包括活动安排、教学步骤、具体操作、教学建议、友情提示等。
这样的解读内容和解读视角,是基于我的双重身份。一方面,我是一名一线语文教师,至今还坚守三尺讲台,坚持带班上课,学生需要什么,语文课堂需要教什么,我是知道的;另一方面,我还是一线教师的指导老师,长年和老师们一起教研,一起研究,一起做课题,老师们需要什么,迫切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我也是知道的。希望以这样的身份做出的课文解读,能够为大家所喜欢,更能够助力大家的课堂教学,助力大家的语文教学专业发展。
姓名:刘仁增
专业职称:二级正高教师
学术荣誉:特级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福建省首批教学名师,福建省高层次A类人才
研究方向:语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师专业发展
成果获奖:福建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代表论著:《让语文回家刘仁增语用教学新思路》《课文细读:指向文本秘妙》《我的语用教学观》《语用:开启语文教学新门》《语用课,开讲啦》《重塑语用品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语用解读》
工作单位:福建省连江县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