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学刊·第三辑》是关于女作家及其作品评论与研究的理论性图书。著名学者阎纯德担任主编。具体内容包括名家论坛、宗璞专栏、葛翠琳专栏、乐黛云专栏、邵丽专栏、曾镇南专栏、汉学视野下的中国女性文学、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坛、名家研究与文献、作家访谈、作家作品论、作家创作谈、儿童文学女作家研究、少数民族女作家研究、海外华裔作家研究、古代女诗人研究、书评与信息等专题内容。本书对一系列女作家的创作成就进行深度分析,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和研究意义。
一 从严冬到春天,原来只 是一步之遥! 一片渴望祥和的梦,从 首都起飞南下,这是第二次 ,但我不是为了栖息,而是 为了飞翔和寻找“知音”—— 尽管不知真假,但这个“梦” ,在我心中确实可以“假”乱 真! 一万多米的高空,绝对 是安静而迷人的世界。舷窗 外,碧蓝碧蓝的晴空令人心 静如水,但也唤起无穷的渴 望;眼下千层万层看不透的 云山雾海,白茫茫的“雪原” 与碧蓝碧蓝的“海湾”,仿佛 连接着永远涌流奔腾的大河 ,她们是母亲河黄河长江吗 ?如此天上人间的境界,令 我想入非非,让我无法刹车 的思绪在宇宙星际驰骋得不 可一世! 如此境界,即使一个近 于“痴呆”的老人,也会冲腾 起“诗人”的激动;我甚至下 意识对自己喊了一声:“我 的天啊!” 安静下来,打开电脑—— 这是永远伴我行走的“办公 室”,这个无比辽阔的时空 ,除了“汉学家”“女作家”和 “文学”“文化”,就是我的朋 友。 《女作家学刊》一出世 ,便想象着自己是一棵壮志 凌云的大树,祈盼着能呼风 唤雨,向着太阳和四季如春 的广阔时空生长。 尽管“梦”在幻想中野马 般驰骋得快如流星,但我们 毕竟生活在人间,每一寸土 地都长满了“现实主义”。我 们需要跨过许多关隘,然后 才会出现“学刊”的烂漫花园 ! 二 我们怀念20世纪末那个 文学之花自由盛开的时代! 女作家曾是那个时代豪迈文 学大军中最令人瞩目的美丽 劲旅。她们以自己的才华和 理想,真实记录历史、社会 、生活和苦难,以光芒万丈 的文采温暖了读者,辉耀了 文坛。她们是中国文学史上 灿烂的群星。 这一辑,我们推出了宗 璞、葛翠琳、乐黛云三位前 辈作家和邵丽,“专栏”虽然 描绘的只是她们的一个侧影 ,却能唤起我们对其杰出表 现的美好记忆。她们不仅给 我们创造了许多文学佳酿, 其奋斗历程和勤奋精神,也 都是我们和后来者的宝贵财 富。 宗璞说:“我的写作是生 命给予的,是社会给予的。 ”她称自己是“四余居士”,“ 因为居士不出家,始终保持 业余身份,算是业余的佛门 弟子;‘四余者’,‘运动’之余 ,工作之余,家务之余,和 病魔斗争之余。”她一生正 是以如此之“余”进行创作的 。她还用“诚乃诗之本,雅 为诗之魂”,来说明“诚”与“ 雅”是自己创作的追求,并 解释说:“诚,就是说真话 ,也可以说是思想性;从良 知开始到有思想性,有很长 的路。雅,就是艺术性。这 个‘雅’并不和俗相对。说真 话有好几层,一个是勇气, 一个是认识。认识有高下, 认识了,要有勇气说出来。 ”她还说:“文学必须真实地 反映人生才能获得自己的生 命。”“感自己所感,言自己 所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言自己所言,就是宁愿开 罪于人,而不可埋没真理; 感自己所感,就是对待事物 、生活,要有自己的看法, 独立见识,这就是人格的力 量。” 葛翠琳是一位童话大师 。她说:在我记忆的筐篮里 ,储存了很多只属于我的精 神珍宝。有充满生命力的叶 片,有坚实饱满的果核,有 失去娇色依旧形态优美的花 瓣儿,有干硬结实的根须, 一件件深情温馨的往事,像 散落的珍珠闪耀在印象里, 不知不觉变成我的血液,融 化浸透散落在我的作品中。 我所写的语言文字、故事人 物、生活背景,都藏有我自 身的影子,以及我一生尊崇 的品格,我执着追求的理想 和愿望。这就是这位童话大 王作家一生创作的心声! 学者兼作家乐黛云教授 ,是一代北大人的象征!年 轻学者用“兴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称赞这位学术和 精神上的领路人。她九十大 寿时,出版了一部心灵独白 的散文大著《九十年沧桑— —我的文学之路》,此著不 仅是她的故事,也是一代中 国知识分子和北大人的历史 见证。她说:“我写这本书 有一个原则,傻话和谎话一 定不讲。”乐黛云北大毕业 留校后,由于命运的周旋, 那个时代让她当过猪倌、伙 夫、赶驴人、打砖手,最后 才回到教学岗位。“人到中 年万事休”,但她的学术和 文学新生却是从五十多岁开 始的,且成为中国比较文学 的拓荒者、奠基人,年轻学 者的搭桥者与铸魂人。乐黛 云说:“命、运、德、知、 行,这五个字支配了我的一 生。”“命”与生俱来,“运” 充满偶然,“知”意味着对知 识和智慧的探求,而“行”意 味着现实人生中的取舍与选 择。“我很庆幸选择了北大 。我从小就立志从事文学工 作,**的愿望是把美好的 中国文学带到世界各地,让 各国人民都能欣赏到优美的 中国文化,进而了解中国。 ”“生命应该燃烧起火焰,而 不只是冒烟。”“我想那支撑 我坚守的原因就是一直滋养 我的、来自中西文化的生活 原则和道德追求,特别是中 国文化中的随遇而安,‘穷 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的教诲,正是这些原则帮 助我度过了那些因难于索解 的迷惑而痛苦的年代。”陈 平原说,自1948年从山城 贵阳来到北大,“她的生活 和命运就和北大和当代中国 紧密联系在一起。
阎纯德,生于河南滑县,河南濮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82年同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作家协会。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法语,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巴黎第三大学、国立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艾克斯马赛第一大学、波尔多第三大学。1993年创办并主编《中国文化研究》。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汉学研究》和《女作家学刊》主编,欧洲龙吟诗社名誉社长和法华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主要从事20世纪文学教学和文学、文化与汉学(SANOLOGY)研究,业余爱好文学创作。著有散文集《在法国的日子里》《欧罗巴,一个迷人的故事》《人生遗梦在巴黎》《在巴黎的天空下》,诗集《伊甸园之梦》《宇宙中的绿洲》等;学术著作有《作家的足迹》《作家的足迹》(续编)《中国现代女作家》(主编、主撰)《二十世纪中国女作家研究》(获香港龙文化金奖一等奖和中国女性文学第二届优秀著作奖)《二十世纪末的文学论稿》(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著作奖)《瞿秋白》《女兵谢冰莹》《鲁迅及其作品——我的巴黎讲稿》(法文著作)等,主编《中国文学家辞典》(6卷),《中国新文学作品选》(7卷),《新时期百位女作家作品选》,《20世纪华夏女性文学经典文库》(11卷),《大家书系》,《有名女作家散文经典》,《巴黎文丛》,《汉学研究大系》(60余部)等数十种书稿。
目 录卷首语 / 阎纯德/ 1名家论坛论朱仲丽、韦君宜的小说创作 / 张 炯/ 4黄宗英:不落征帆 / 周 明/ 9春到人间草木知 ——读《金石之楠》有感 / 李 庆/ 26郑敏:诗坛的世纪之树 / 吴思敬/ 29论宗璞、谌容、张洁的小说 / 张 炯/ 43十年乱世逐流水 ——我读《生死场》 / 卢 岚/ 53新时期以来的凌叔华研究述评 / 李贵成/ 60宗璞专栏道 路 / 宗 璞/ 72人的呼喊 / 孙 犁/ 74永不沦陷的精神家园 ——读宗璞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 / 陈建功/ 77读解宗璞 / 孙 郁/ 79宗璞小传 / 习城乡/ 82葛翠琳专栏玫瑰云 ——创作与生活的体会 / 葛翠琳/ 87激情·意境·韵味 ——葛翠琳的几部童话读后 / 缪俊杰/ 91童心童趣,诗情画意 ——读葛翠琳的幼儿童话 / 金 波/ 97贡献——在她走过的路上 ——读长篇童话《会唱歌的画像》随感 / 孙武臣/ 103葛翠琳与中国童话创作 / 孙建江/ 109葛翠琳的儿童文学创作 / 浦漫汀/ 118葛翠琳小传 / 濮之阳/ 128乐黛云专栏论乐黛云先生散文的深度 / 王达敏/ 132九十大成——我眼中的乐黛云先生 / 陈戎女/ 145福履成之 / 张 辉/ 153存神过化 君子之德:乐先生九十华诞志念 / 刘耘华/ 155乐黛云:愿把中国文学带到世界各地 / 舒晋瑜/ 157乐黛云小传 / 梁婉婧/ 164邵丽专栏黄河故事的多重讲述 ——读邵丽《黄河故事》兼及时代与人的关联性 / 魏华莹/ 168“金枝玉叶”的礼赞与“阶层”的新修辞 ——读邵丽长篇新作《金枝》 / 余 凡/ 177邵丽小说的家族叙事研究 / 赵黎波 马佳辰/ 185邵丽小传 / 周洁钰/ 194邵丽主要作品目录 / 朱亚欣/ 198曾镇南专栏张辛欣评传 / 曾镇南/ 199陈染评传 / 曾镇南/ 212丁宁散文创作漫评 / 曾镇南/ 223为了将来 必须倾吐 ——读丁宁长篇散文《忠诚与屈辱》 / 曾镇南/ 233汉学视野下的中国女性文学墨尔本大学:访问汉学家孟华玲女士 / 沈 晖/ 237从怀旧到反思:王安忆的《长恨歌》探析 / [澳大利亚]埃琳娜·马丁-恩布拉尔 著 黄艺 译/ 252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坛中国现代女作家百年写作历程回顾 ——从《女子周刊》《女作家学刊》中观察 / 沈 晖/ 265谭正璧的女性文学批评 / 王亭绣月/ 277“石楠体”与当代女性传记创作 / 章罗生/ 289名家研究与文献“五四”历史深处自我书写的杨没累 / 刘延玲/ 299抗战生活中的感觉心境 ——重释萧红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喊》 / 唐娒嘉/ 313冷笔之下的庸常人生 ——从《金锁记》与《月煞》的叙事比较谈起 / 姬冰雪 俞春玲/ 329论《我在霞村的时候》导向人物悲剧命运的乡村伦理及隐含作者的启蒙意识 / 李彤鑫/ 338丁玲二题 / 柯 云/ 348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著作目录辑要 ——第二部分:作家及作品研究(1979—2019年大陆出版) / 谢玉娥 编/ 353作家访谈韩小蕙:探索简朴、真诚与崇高的生命诗学 ——谈纪实散文《协和大院》记忆审美的性 / 王红旗 韩小蕙/ 365作家作品论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施济美 / 陈卫卫/ 380陆萍为何是医生:重读丁玲《在医院中》 / 王 宇/ 386在数字的天空云卷云舒 ——云舒小说印象 / 刘世芬/ 395评消费主义文化下朱天心小说《第凡内早餐》的都市女性形象 / 王中南/ 404商晚筠《小舅与马来女人的事件》的女性主义解读 / 徐寅秋/ 411女性关怀视角下的性别书写 ——严丽霞长篇小说探析 / 张燕婷/ 420忠诚之美 奋斗之美 创新之美 ——试评欧阳华《申甘播绿记》中的群体形象 / 杨 石/ 432作家创作谈三十载文学旅途 / 黄豆米/ 435儿童文学女作家研究幻想中的民族言说与现代焦虑 ——以汤汤近年来的童话创作为考察对象 / 迂 卓/ 443“父亲”角色的在位、缺位与复位 ——论韩青辰《因为爸爸》中父亲形象的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 / 周莹瑶/ 452少数民族女作家研究流动中的当代“游牧者”——论长篇小说《影》的人物塑造 / 杨 易/ 461女性书写、文化身份、命运哲思 ——论朝鲜族作家许连顺的叙事转向 / 裴磊敏/ 468央珍《无性别的神》中的文化呈现与女性书写 / 增宝当周/ 476海外华裔作家研究生命的灯塔 ——蓉子的文学创作 / 白舒荣/ 484古代女诗人研究清代才媛词人杨芸的创作实绩与艺术特色 / 周琦玥/ 495书评与信息凌叔华及其在世界文学中的旅行 ——评林晓霞《凌叔华与世界文学》 / 于 伟/ 505女性文学研究的史学化建构与当下性介入 ——“第十五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 薛 冰/ 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