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消费文化对居住空间的影响——以1988—2019年成都市的数据为例

消费文化对居住空间的影响——以1988—2019年成都市的数据为例

定  价:80 元

        

  • 作者:姜楠
  • 出版时间:2021/9/1
  • ISBN:9787564381431
  • 出 版 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299.233.5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16开
9
7
3
8
8
7
1
5
4
6
3
4
1

 《消费文化对居住空间的影响以1988-2019年成都市的数据为例》立足我国社会背景,综合文化研究、人文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以成都市数据为例,用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消费文化的研究视角分析居住空间变迁的原因、过程及程度。全书分为六章。
  章主要阐述了该书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该书的创新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介绍了该书的理论来源和研究方法。其中,理论来源部分概述了当前消费空间研究的三大理论范式,并在对其进行梳理、评价的基础上予以合并、修改与借鉴,提炼出一套适合该书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部分,着重介绍了该书对研究对象、研究地点、研究方式的选择,终确定以成都市为个案,以因子分析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居住物质空间、居住认知空间、居住社会空间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第三章从物质空间的角度分析居住空间的变迁与重构。本章以大量的数据、图片和资料为依据,从居住区域、居住形态、居住风格三个方面客观地展示了成都市1988-2019年间居民住宅发生的巨大变迁。
  第四章从认知空间的角度,对成都市居民居住价值观和居住审美观进行因子分析和访谈研究。认为31年间,成都市民的空间认知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居住价值观方面,住房由公共财产转变为私人财富;居住目标由满足基本生存转变为追求舒适美观;居住态度由传统的节俭适度转变为超前消费。居住审美观方面,居住审美意识由理性的伦理本位向感性的生活本位转换;居住审美方式由抽象的精神观照向感官享受的生存实践变革,其中居住需求的审美泛化、居住审美意识的世俗化、居住审美方式的多元化、居住消费的时尚化等趋势越来越明显。
  第五章从社会空间的角度,对成都市居住空间分异和身份认同两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和访谈研究。31年间成都市居民居住空间的变迁,是一个深刻、动态的社会过程。居住空间分异方面,原来以单位为基本单元组合而成的居住空间结构状态变成了以个人支付能力、审美偏好为基础的空间格局。身份认同方面则有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聚居形成的相互认同的社区与文化;另一种趋势是,由于消费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住房符号系统为其身份所提供的意义予以积极的认同,在一定范围内,打破了完全以收人为基础的分异方式,形成以文化品位、审美意趣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基础的空间分异。
  第六章在对前文作综合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希望学界对中国城市空间文化研究要立足我国现实问题,将消费作为一种文化关切引入到研究中来,多途径地借鉴各种西方理论资源去进行新的审视和新的探索,构建具有符合国情的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二是希望政府对住房消费的调控工作不要仅仅停留在经济学领域,还应该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人们消费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审美意识、身份认同等深层心理因素,制定有效的文化政策,使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向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