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文物大医生”中的一本。大木作技艺, 通常来讲即为针对建筑物的木构架结构进行的营造与修缮工作。中国木构架建筑比起西方的砖构、石构、天然混凝土构的古代建筑来说, 耐保存性要差得多。这就使得木构架建筑维修、翻修、重建的频率很高。而在针对古建筑进行次数频繁、规模宏大的修正工作的同时, 修缮古建筑木构架的匠人队伍也应运而生并不断地壮大, 大木作技艺也得到了不间断的传承与发展。故宫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在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领域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非同凡响的影响力, 透过这些不同的时代特征可以分析出新中国成立以
主编寄语前言01初识大木作修缮技艺
02紫禁城的建造师们及其源流
03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
04古建工程队建立,代大木匠人形成
05故宫大木作修缮的个高峰时期
06重启新征程,代大木匠人形成
07故宫大木作修缮的个高峰期
08故宫大木作修缮的第三个高峰期
09李永革——当代木作的文物大医
10和木头打交道的“北京大爷”
11新的起点
后记
一、工艺流程1.探伤与定损探伤与定损是大木作修缮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发现了大木结构中存在的损伤并确定受损害的程度,才能制订出具体的修缮方案,从而开展古建筑的修缮工作。木结构建筑一般情况下容易出现的损害为受潮腐朽及虫蛀。以柱子为例,一般是柱根出现糟朽。故宫官式建筑中前檐柱较为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是柱顶石往上30厘米左右的部位,是容易出现腐坏的。除檐柱外,角柱因为4/5的部分在墙里,如果通风条件较差亦容易发生糟朽。因此,墩接柱子的修缮工作在故宫文物建筑的修缮工作中是为频繁的。判断柱子是否糟朽一般是通过“看”和“敲”。如果有的老柱子油漆和麻灰层发生了脱落,熟练的修缮匠人直接用肉眼可以看出是否发生糟朽;如果眼睛看不出来的话会用锤子敲,当敲击发出“噗噗”的声音的时候,大概率为发生糟朽。抑或用铁钎捅柱体,如果很顺利地能去,则同样可以判断出发生了糟朽,从而对症下药,制订出相应的修缮方案。
2.丈量及标记由于古建筑的特殊,其在修缮与施工过程中会与常规建筑有显著的差异。在实际修缮工作中,匠人们经常会使用两种计量方法——“排杖杆”和“讨退”。杖杆是中国古代建筑大木作修缮工作中一种较为重要的尺度量工具,一般用杉木、红松或其他不易变形的材料制作而成。一切木构件的尺(如柱子、梁架、枋、榫卯等)都需要用杖杆丈量而得出具体需要的用料程度,这一过程称为“排杖杆”。杖杆这一工具不易记错尺,且可以在一个长度内计算出若干建筑物的大小和位置,这是钢尺、卷尺等现代建筑建造过程中使用的度量工具所难以做到的。杖杆一般情况下分杖杆与分杖杆杖杆尺较大,大多用于测量建筑物的面阔深、柱高、出檐等较大规模的尺。分杖杆较小,主要用于度量木作构件,不同的木构件需要用到不同的分杖杆,一般情况下需要先杖杆测定完,再用分杖杆测定。在具体测定前,需要对古建筑的比行事先的估算与测定,以此节约后续工作的工作量。杖杆在不用的时候需要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以免受潮变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