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德国微生态学研究院安德烈亚斯·施维茨(Andreas Schwiertz)主编的《人体微生物群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一书,是微生物群对健康和疾病作用这一热门领域为数不多的专著之一,重点介绍了人体微生物群的物种鉴定、定量及功能分析技术,人体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物、口腔微生物群、皮肤微生物群、阴道微生物群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以及益生菌、益生元和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对微生物群的调整等,对于我们了解人体微生物群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和应用的趋势具有指导意义。本书共分10章。首先概述研究背景,之后详细阐述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技术和方法。从第三章起,按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划分,对人体各个部位的生境进行了分述,包括肠道、口腔、皮肤表面、阴道的微生物群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利用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改善疾病进程的探索,包括益生元、粪菌移植技术,从原理、机制方面指出了对其他疾病治疗的借鉴意义和未来应用前景的展望。
本书介绍人体微生物群的鉴定、定量及功能分析技术,以及肠道、口腔、皮肤、阴道等微生物群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是微生物群对健康和疾病作用这一热门领域为数不多的专著之一。
人体与寄居其体表和体内的微生物群构成一个超级生物体。在人体不同部位(包括皮肤、口腔、鼻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寄居的微生物群包括真菌、细菌、古菌和病毒,其结构、生理功能以及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微生物群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状态处于动态过程并形成一种平衡,一旦微生物群的物种类型、数量、位置和代谢功能发生改变,或宿主的营养条件、代谢状况及免疫状态等因素发生改变,均能使微生物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失衡,从而改变人体的健康状况。对人体不同部位的共生微生物群进行定性、定量和代谢特点分析,并阐明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将有助于揭示这些微生物如何通过与人体相互作用而影响人体健康甚至致病,并为预防和治疗微生物群失衡相关的疾病提供依据。
目前,在对人体微生物群的研究中,细菌菌群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联研究成果最多,这得益于针对细菌菌群及特定细菌的技术方法的不断发展。近十余年来,我国在微生物群研究,尤其是在肠道菌群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包括肠道菌群与代谢病、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系统疾病、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病、肠道菌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等的关联研究,并且也将多种益生菌菌株和不同益生元开发为产品,粪菌移植也在一些疾病治疗中得到应用。
由德国微生态学研究院安德烈亚斯·施维茨(AndreasSchwiertz)主编的《人体微生物群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一书,是微生物群对健康和疾病作用这一热门领域为数不多的专著之一,重点介绍了人体微生物群的物种鉴定、定量及功能分析技术,人体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物、口腔微生物群、皮肤微生物群、阴道微生物群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以及益生菌、益生元和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对微生物群的调整等,对于我们了解人体微生物群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和应用的趋势具有指导意义。
人体微生物群结构复杂、生理功能多样。希望本书对刚步入微生物群研究领域的研究生和青年科技人员有所帮助。本书翻译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马郁芳
大连医科大学
2022 年5 月20 日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微生物生物化学、糖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包括973计划项目分课题、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发表SCI收录论文数十篇,最高影响因子13.118。
第一章 术语的简短定义 /1
第二章 人体微生物群研究 /4
第一节 引言 /4
第二节 传统微生物学方法 /5
第三节 基于序列的方法 /7
第四节 基于序列方法的常见缺陷 /15
第五节 其他群落分析方法 /17
第六节 定量方法 /18
第七节 功能分析 /19
第八节 结论 /23
第三章 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物:对宿主表观
基因组的潜在影响 /34
第一节 引言 /35
第二节 表观遗传学基因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调解者 /36
第三节 细菌代谢物与宿主代谢调节之间的相互作用 /36
第四节 细菌代谢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潜在靶标 /41
第五节 对健康的影响 /42
第四章 口腔微生物群 /48
第一节 多样性 /49
第二节 口腔微生物群的位置 /51
第三节 口腔内移位:相互转移 /53
第四节 细菌的口腔内传播和年龄相关的微生物学变化 /54
第五节 口腔微生物群的演替:生物膜形成 /56
第六节 生物膜发展的几个阶段 /57
第七节 牙菌斑:典型的生物膜 /58
第八节 健康 - 疾病关系及口腔菌群对系统健康的意义 /60
第九节 前景 /61
第十节 总结 /61
第五章 人体皮肤微生物群 /68
第一节 引言 /69
第二节 皮肤微生物的寄居地 /69
第三节 正常皮肤微生物群结构及变化 /72
第四节 人体皮肤微生物群的功能 /77
第五节 人体皮肤微生物群的干预 /80
第六节 展望:趋势与挑战 /83
第六章 阴道微生物群 /91
第一节 阴道微生物群研究历史 /92
第二节 正常阴道微生物群 /93
第三节 异常阴道微生物群 /96
第四节 利用益生菌进行预防和治疗 /98
第五节 总结和结论 /100
第七章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 /107
第一节 引言 /107
第二节 正常微生物群 /110
第三节 肠道微生物群发育:年轻的微生物群 /111
第四节 肠道微生物群在疾病中的作用 /112
第五节 异常的肠道微生物群发育与1 型糖尿病 /114
第六节 肥胖与代谢性疾病 /115
第七节 结束语 /116
第八章 益生菌对微生物群的调整 /125
第一节 引言 /125
第二节 肠易激综合征(IBS) /126
第三节 炎症性肠病(IBD) /127
第四节 特应性/ 过敏 /128
第五节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29
第六节 腹泻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