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素质视角下西部脱贫地区农户的家庭资产选择:基于甘肃省辖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地调查
定 价:68 元
- 作者:郭学军著
- 出版时间:2021/12/1
- ISBN:9787568930956
- 出 版 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S976.15
- 页码:22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家庭资产选择是家庭金融研究的核心问题。不断推进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将为政府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微观依据。通过提高针对特殊群体金融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增强供给侧应对需求变化的能力,有效解决金融机构无法满足特殊群体金融需求的问题,仍然是今后几年我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我国,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的建设由政府主导,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包括家庭在内的消费者之间的协调互动首先取决于政府相关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做到这一点,自然离不开对家庭资产选择等微观领域运行机理持续深入的研究。考虑到普惠金融重点要放在乡村,结合目前研究现状,《金融素质视角下西部脱贫地区农户的家庭资产选择:基于甘肃省辖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地调查》在细致刻画西部脱贫地区农户金融素质、信贷约束以及家庭资产选择现状的基础上,试图从金融素质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西部脱贫地区农户家庭资产选择异质性特征背后的原因及形成机理。
家庭资产选择是家庭金融研究的核心问题。不断推进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将为政府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微观依据。通过提高针对特殊群体金融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增强供给侧应对需求变化的能力,有效解决金融机构无法满足特殊群体金融需求的问题,仍然是今后几年我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我国,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的建设由政府主导,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包括家庭在内的消费者之间的协调互动首先取决于政府相关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做到这一点,自然离不开对家庭资产选择等微观领域运行机理持续深入的研究。考虑到普惠金融重点要放在乡村,结合目前研究现状,本书在细致刻画西部脱贫地区农户金融素质、信贷约束以及家庭资产选择现状的基础上,试图从金融素质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西部脱贫地区农户家庭资产选择异质性特征背后的原因及形成机理。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用特定的方法将金融素质、信贷约束以及家庭资产选择等概念转化为可度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升了三者对客观事实的识别能力和测量精度,全面地展示了西部脱贫地区农户金融素质的现状、所面临的信贷约束及对应的信贷配给机制和家庭资产选择的特征,进而增强了相关研究成果对现实世界的解释能力。相关研究对金融素质、信贷约束的界定与测量不尽相同,还存在诸多挑战。本书围绕这些挑战及相关共识性观点重构了金融素质和信贷约束的测量评估体系,进一步提升了二者对客观事实的识别能力和测量精度。其中的变化有二:一是采用多维度宽口径原则,从金融知识、金融行为和金融态度三个维度界定与测量金融素质;二是进一步优化信贷配给的识别与分类流程,重新规划信贷配给机制的分类。研究发现,在我国,西部脱贫地区农户金融素质的整体水平低下且彼此间的差异较大,从构成金融素质的三个子系统来看,西部脱贫地区农户金融知识的知晓程度和金融行为的审慎程度均非常有限,与之相匹配的则是保守的财富和消费观念以及强烈的储蓄意愿,三者以特有的方式维持着整个系统的动态平衡;在我国,西部脱贫地区农户面临的信贷约束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其中承受需求信贷约束的农户所占比重已经远远超过供给信贷约束,农户对可能获得的最佳信贷合约条件的否定性的认知偏差是诱发需求信贷约束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西部脱贫地区农户金融风险市场的参与程度很低,出于对风险的厌恶,农户更倾向于持有对外借款等非正规金融风险资产或者银行理财产品等风险较低的正规金融风险资产。
第二,将金融素质、信贷约束同时纳入家庭资产选择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分析框架,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互动机理,揭示了西部脱贫地区农户家庭资产选择异质性特征的成因,进一步说明了经典投资理论和西部脱贫地区农户家庭资产选择之间存在的偏误,为进一步修正优化家庭资产选择理论模型奠定了基础。本书首先使用简约多元Logit模型估计金融素质对农户承受特定类型信贷配给的边际影响;其后,从金融风险市场参与及参与深度两个角度,分别使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检验金融素质、信贷约束对家庭资产选择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金融素质的提升不仅能够直接提高农户参与金融风险市场的可能性,增加其在金融风险资产上的配置比例,还可能通过缓解农户需求信贷约束,进一步影响其金融风险市场参与及参与深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素质对农户金融风险市场参与及参与深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二是金融素质对农户承受需求信贷约束有显著负向影响;三是需求信贷约束对农户金融风险市场参与及参与深度均有显著负向影响。
第三,使用西部脱贫地区农户相关微观数据,从另一个层面呈现了我国家庭资产选择的异质性特征及成因。在我国,由于存在巨大的城乡和区域差异,要真实客观地反映我国家庭资产选择的现状及成因,有赖于对不同区域城乡家庭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然而,相关研究大多以城镇家庭为对象,相关研究成果未必完全适用于农户,尤其是西部脱贫地区农户。因此,本书以西部脱贫地区农户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其家庭资产选择的异质性特征及成因,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
郭学军,男,管理学博士,兰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金融素质、金融教育及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在《预测》《运筹与管理》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5 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资产配置视角下家庭金融理论的演化
2.2 信贷约束相关研究综述
2.3 金融素质相关研究综述
2.4 文献评述及对本书的启示
2.5 小结
3 理论框架与数据说明
3.1 重要概念的界定与测量
3.2 理论分析与研究框架
3.3 模型选择
3.4 数据说明
3.5 小结
4 甘肃省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户金融素质及资产配置现状
4.1 甘肃省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户金融素质现状
4.2 甘肃省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户信贷约束现状
4.3 甘肃省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户金融风险市场参与及资产配置现状
4.4 小结
5 金融素质对西部脱贫地区农户信贷约束的影响
5.1 金融素质对西部脱贫地区农户信贷约束影响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金融素质对西部脱贫地区农户信贷约束影响的计量分析
5.3 小结
……
6 金融素质、信贷约束对西部脱贫地区农户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