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针对中医病名概述病因病机,然后进入辨病思路以及临床治疗。包含:感冒、咳嗽、喘证、心悸、中风、胃痛、肺癌、咳血、颤证等35种疾病的中西医临床治疗。中医病名中包括哪些西医疾病,如何辨别,这是重点,如“腹痛”中就有48个西医的疾病,要弄清楚何病是中医腹痛的治疗范围,避免出现差错,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尽量使中、西医学的两种临床思维模式在临床中达到某种程度的协调一致。该书以临床病症为切入点,密切结合新理论、新技术,介绍诊断及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
面对纷繁复杂的内科疾病,如何运用现代诊疗技术,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实施有效的是每一位临床医生日常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每位医生都会遇到疑难急危重症,这时就考验临床医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更需要临床医生对病行精准诊治。本书概述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然入辨病思路以及中疗。介绍中医病名括哪些西医疾病,避免出现差错,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尽量使中西医学的两种思维模式在临床中达到某种程度的协调一致。
疫情以来,再次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救治优势,历次大疫也屡屡验证了国医国药与西医确能做到优势互补。要充分发挥中国中医急危重症专家的才能,更好地攻坚克难、传承发展,使中医学走向世界、发扬光大。王殿祥教授行医60年,曾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温病(急症)任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症病房(70张床位)主任,同时兼门诊急救中心主任、省急症学科学术委员会主任,擅长使用纤支镜、呼吸机能小气道等仪器和、心肺、脑等各种穿刺注准采用中西疗方法救治了很多病人。工作室传承人若晖是医院ICU的资深医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次随队抢救病人,在电视台及院内开展新冠肺炎讲座。
中医学源远流长,薪火相传。说:“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中医人将不忘初心,勇担重任,仁心仁术,奋发有为,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充分发挥中优势,在上宜中则中,宜西则西,充分体现中西医药叠加效应,应学尽学,发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科学技术手段,绝不故步自封。
本书以临床病症为切入点,密切结合新理论、新技术,介绍诊断及疾病的思路和方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把辨病思路中的每一个病与症,用中医理法方药去衡量,精准处理,使中西医学的两种临床思维模式协调应用,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提高质量,保证医患。由于内科学涉及面厂、分支紧多、知识浩瀚、发展迅猛,而作者因为专业所限,遗漏和不足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和同道们批评指正。在此,特向关心和支持本书出版的专家和同仁们致以诚挚的感谢!
感冒/001
咳嗽/009
咳血/019
喘证/028
心悸/042
胸痹/057
心衰/072
胃痞/085
积聚/095
便秘/104
胃痛/116
吞酸/126
嘈杂/132
腹痛/137
泄泻/153
胁痛/165
黄疸/175
水肿/186
淋证/199
阳痿/9
遗精/222
早泄/228
郁病/233
不寐/247
头痛/259
眩晕/271
中风/284
痰饮/296
消渴/307
汗证/315
内伤发热/325
虚劳/333
癌病/346
痹证/356
颤证/367
鼓胀/376
参考文献/388
后记/391
感冒是感受六淫及时行病毒,导致邪犯肺卫、卫表不和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两季为多。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西医学的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本病范畴,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流行性感冒属于时行感冒范畴,可部分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之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之时,侵袭肺卫皮毛,致使肺失宣肃,卫表失和。
1.外感六淫
风为主因,风为六淫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故外感为病,常以风为先导。因四时六气各有偏盛,故风邪常与当令之气相合伤人,而表现为不同证型。如深秋冬令季节,风与寒合,多为风寒证。春夏温暖之时,风与热合,多见风热证。夏秋之交,暑多夹湿,每又表现为风暑夹湿证候。但一般以风寒、风热证为多见,暑湿证次之。至于梅雨季节之夹湿、秋季兼燥等,亦每可见之。
2.时行疫毒伤人
若时行疫毒伤人,则病情重而多变,往往相互传染,造成广泛的流行,且不限于季节性。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说:“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