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关系笔墨”的思维方式研究中国画语言体系的建构, 从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造化与心源、民族与世界的关系制衡中, 研究“关系”于笔墨程式的创生机制, 增强绘画主体对笔墨语体的认知和对时代现实性的把握。书稿绪论讲述了研究的缘起、笔墨研究的现状、笔墨研究的新视角; 第一章讨论了关系与笔墨的辩证关系, 厘清了“关系笔墨”的概念; 第二章讲述了笔墨的四种形态和笔墨形态演变的四个阶段; 第三章点出了笔墨的现代困境与矛盾, 提出了从“笔墨关系”到“关系笔墨”的转变思路; 第四章包含了对笔墨的反思与再认识。
周凯达,1968年出生,甘肃凉州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花鸟画理论与创作研究”博士毕业,中国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学院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教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001 / 绪 论
第一章 “关系笔墨”之概念与范畴
018 / 第一节 “关系”与“笔墨”
027 / 第二节 “关系笔墨”概念辨析
033 / 第三节 “关系笔墨”之内缘
052 / 第四节 “关系笔墨”之外缘
第二章 笔墨形式与观念的历史演变
093 / 第一节 笔墨的四种形式
104 / 第二节 笔墨观念与形式演变的四个阶段
第三章 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与笔墨嬗变
152 / 第一节 笔墨的现代困境与矛盾
168 / 第二节 从“笔墨关系”向“关系笔墨”的转变
第四章 “关系笔墨”的价值与意义
194 / 第一节 对笔墨的反思与再认识
203 / 第二节 “关系”于笔墨的前导作用
211 / 第三节 “关系”于“笔墨”的创生机制
227 / 结 论
236 / 参考文献
242 /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