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中的南亚各个国家税收制度为基础,并收集和整理了南亚各国官方网站上有关税制改革的资料和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按税类分别从税制要素和税收征管的角度展开了中国与南亚各国税收制度及税收征管的比较。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商品、劳务和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正在日益扩大和蓬勃发展。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及投资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紧密相连,世界经济体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一国的经济发展和波动除自身因素之外,还广泛地受到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影响。税收制度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社会经济制度安排,不仅会对一国的生产和经济社会关系带来深刻的变化,还将给国际上的商品、劳务、资本、技术、人员等经济要素的流动带来直接、间接的影响,税收的国际化与经济的国际化随影而行。在税收国际化的现实环境中,各国的税收制度和政策,包括税制结构、税制要素、税负水平、税收优惠、税收征管等都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因此,税制的比较研究,不仅是认识各国税制掌握税收实践的国别特殊性和国际共通性的前提和基础,还是健全和完善我国现代税收制度,充分发挥税收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南亚地区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旖旎的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当前全球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南亚国家①作为中国重要的邻邦,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有密切的经贸往来和政治文化交流,是我国对外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和组成。云南财经大学财政学学科建设始终把南亚以及东南亚国家财税制度研究作为重要的教学和研究方向,在已出版《东盟十国税收制度》(边曦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和《中国与东盟国家财政政策协调研究》(赵仁平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1年)等著作的基础上,目前又编写完成了这本《中国与南亚国家税制比较》,供我校财政税收专业教学和研究使用,也为致力于为需要了解南亚各国与中国税收制度的共性与差异的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人提供参考借鉴。
《中国与南亚国家税制比较》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中的南亚各个国家税收制度为基础,并广泛收集和整理了南亚各国官方网站上有关税制改革的资料和国内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按税类分别从税制要素和税收征管的角度展开了中国与南亚各国税收制度及税收征管的全面、系统的比较。全书由杨向英担任主编,负责全书最后的统稿和全面修改;赵仁平担任副主编,参与了该书的框架结构设计和部分内容的修改;邹强编写了中国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税制比较的初稿,汪凤佼编写了中国与印度、斯里兰卡税制比较的初稿,田雯婕编写了中国与尼泊尔、不丹税制比较的初稿,任开慧编写了中国与马尔代夫税制比较的初稿,姜萌阳参与部分资料收集和整理。全书的内容虽经反复校对和查证,但不足甚至错误亦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谨对为本书的编写和付梓做出贡献与帮助的学者、领导和同行表示深深的谢意。
杨向英,女,1972年生,云南华坪人,现为云南财经大学教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税收理论与实务。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编《东盟十国税收制度》,主持教育厅课题一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课题研究。
第一章 南亚各国社会经济及税制概况
第一节 印度社会经济及税制概况
第二节 巴基斯坦社会经济及税制概况
第三节 孟加拉国社会经济及税制概况
第四节 尼泊尔社会经济及税制概况
第五节 斯里兰卡社会经济及税制概况
第六节 不丹社会经济及税制概况
第七节 马尔代夫社会经济及税制概况
第二章 增值税的比较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比较
第二节 征税范围比较
第三节 税率比较
第四节 计税方法及计税依据比较
第五节 税收优惠比较
第三章 消费税的比较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比较
第二节 税目比较
第三节 税率比较
第四节 计税依据比较
第四章 企业所得税的比较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比较
第二节 征税范围比较
第三节 税率比较
第四节 应纳税所得额比较
第五节 亏损结转比较
第六节 税收优惠比较
第五章 个人所得税的比较
第一节 课税模式比较
第二节 纳税义务人比较
第三节 征税范围比较
第四节 税率比较
第五节 应纳税所得额比较
第六节 税收优惠比较
第六章 其他税种的比较
第一节 环境保护税的比较
第二节 房产税的比较
第三节 车船税的比较
第四节 印花税的比较
第七章 税收征管的比较
第一节 税务登记管理比较
第二节 税款征收制度比较
第三节 税务检查制度比较
第四节 纳税人法律责任比较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