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和史料研究法等科学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归纳整理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推行股份制的相关史料,以史料为依据,原原本本展现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推行股份制的指导思想、相关背景、股票要素、股份制推行、股票所见类别等内容,并据此总结究中央苏区股票发行、股票流通、股票管理等经验,不仅拓展了苏区文化和根据地经济研究的深度,还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带来了许多历史经验和启示。
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领导人带领下,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并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在这特殊时期,为抵制敌人的经济封锁、支援革命工作,中央苏区根据地政府创造性地探索股份制,发展根据地经济。股份制在调剂金融、缩小“剪刀差”、稳定苏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后来的包括延安在内的其他根据地建设、解放战争时期的金融建设,乃至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金融理论和实践经验。据《江西红色金融》记载,“从1927年到1934年,中央苏区已有各种类型的合作社1.2万余个,股金62万余元,发行了多种类型的股票,主要分为生产、粮食、消费、信用合作社股票和银行股票5大类”。尽管苏区股票发行总量较小,但是这种股份集资的方式,有力推动了合作社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银行机构的创办和运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金融创新,在党的百年历史中谱写了光辉的一页。时至今日,挖掘苏区股票特征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金融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梳理已有文献发现,关于中央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较为丰富,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历史资料整理,研究范围限定在中央苏区,且研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二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经济史料整理,研究范围包括中央苏区在内的其他根据地,且主要研究财政、金融和货币发展等。尽管这些研究或多或少地涉及股份制推行,但都散落在各个角落,并未成体系。基于此,本书以股份制这一中国共产党早期金融创新为视角,系统整理、研究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股份制推行的相关史料,可以作为“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中的重要篇章,让广大干部和党员“从中得到教益,受到启迪,获得力量”。
本书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和史料研究法等科学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归纳、整理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推行股份制的相关史料,以史料为依据,原原本本展现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推行股份制的指导思想、相关背景、股票要素、股份制推行、股票所见类别等内容,并据此总结中央苏区股票发行、股票流通、股票管理等经验,不仅拓展了苏区文化和根据地经济研究的深度,还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带来了许多历史经验和启示。具体来说,本书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关于股份制的思想,以及早期共产党人的经济思想是中央苏区推行股份制的理论基础。整理已有史料发现,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认为股份制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扬弃,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一个过渡,股份制本身并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即股份制可以为资本主义所利用,亦可为社会主义所利用。马克思认为股份制是深化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必然要求,股份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马克思股份制思想的指导下,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云、刘少奇、张闻天、邓子恢和林伯渠等也形成了发展股份制的经济思想。通过对这些思想的整理和归纳,既可以全面了解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为什么推行股份制、如何推行股份制,又可以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将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结合中国革命实践指导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二,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推行股份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土地革命前,中央苏区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政治上血腥的反动驻军统治、凶横的地主豪绅割据,经济上土地分配不均、农资农具匮乏,现代工业缺失、生产技术落后,商业贸易受阻、基础设施空白,文化上教育水平落后、资源分布不均,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推行股份制后,中国共产党在苏区领导武装暴动,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完善机构设置,初步形成了苏维埃政权系统。根据地财政金融、农业、工业、商业贸易、林业、水利、交通和邮政电信等逐步恢复发展,为根据地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三,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股票充分体现了革命特色和时代特色。从股票版式术语来看,制票有多种技艺,股票就地取材多样化,股票形状颜色等各有特色,股票图案复杂多样。从股票特征来看,股票元素反映了中国革命的主题,股票维护的是中央苏区工农群众利益;股票信息简单、发行量和面额较小;股票具有多种用途,股票由中央苏区各级合作社发行。从发行股票的机构类别来看,主要有生产合作社股票、消费合作社股票、粮食合作社股票、信用合作社股票、股份制银行股票和苏维埃政府股票。从股票标语和口号来看,苏区股票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宣传的一个重要方式。
第四,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股票推行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特点。从股票宣传来看,苏区股票强调群众利益,提出以谷换股,群众充当股员和招股员,宣传对象以贫农为主。从股票发行来看,发行要素“因地制宜”,最大程度扩大群众基础,发行特点体现为高水平红利分配、薄利经营、低息借款、特别优待红军及其家属。从股票流通看,股票流通严格按照合作社管理条例开展,但剥削者不能成为股东,股金以小面额为主、不局限于现金,个人持股数量受限。从股票管理来看,苏区股票管理初具公司治理结构雏形,合作社由“社员大会-管理委员会-审查委员会”构成,治理结构“五脏俱全”;且股票不同股但同权,是双重股权结构的最初尝试。
第五,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股票取得了明显效果。当时苏区根据地建立了许多包括粮食、消费、生产、信用等多种类型在内的合作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大力发展银行业,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依据自身的情况鼓励引导公营和民营企业。为求更好的效果,还鼓励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相互配合。这些苏区经济组织都是在我国革命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为巩固红色政权、发展金融和经济作出了突出贡献。
熊凌云,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担任江西省首届省情研究特约研究员、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在《中国工业经济》《管理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Economic Modelling》《Financial Innovation》等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l部、编著1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l项,主持及完成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等省部级研究项目近10项。研究成果获得江西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曾获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校“青年教师科研五强”、校“教学十佳”、校“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研究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推行股份制的思想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股份制思想概述
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经济思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推行股份制的相关背景研究
第一节 土地革命前中央苏区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推行股份制后根据地组织背景
第三节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推行股份制后根据地经济背景
第四节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推行股份制后根据地文化背景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股票要素研究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股票版式术语研究
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股票特征研究
第三节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股票分类研究
第四节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股票标语与口号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股份制推行研究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股票宣传研究
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股票发行研究
第三节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股票流通研究
第四节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股票管理研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股票所见类别研究
第一节 合作社股票类别研究
第二节 银行类股票研究
第三节 其他类型股票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推行股份制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推行股份制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本章小结
附录
一、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股票实物
(一)生产合作社股票
(二)粮食合作社股票
(三)消费合作社股票
(四)信用合作社股票
(五)银行股票
(六)苏维埃政府股票
二、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股票上标语与口号
三、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推行股份制有关的新闻报道
(一)《红色中华》摘编
(二)《红星》摘编
(三)《斗争》摘编
四、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推行股份制有关的文化史料
(一)歌谣及戏剧
(二)漫画
(三)回忆录
五、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推行股份制的其他资料
(一)方针政策
(二)新闻刊物
(三)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