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子之间沟通的渠道常常因为疏忽、矛盾、误会、争吵、怨恨等情绪的淤积而堵塞,致使亲子关系越来越糟糕。懂是教育和关爱的基础,只有懂孩子,才能站在孩子的高度,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也才能更好地跟孩子沟通,更好地爱孩子。
本书依托扎实的心理学知识,精析数个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家庭教育的道理。探讨了隔代养育、妈宝、青春期孩子的情绪疏导、儿童性教育等常见而又敏感的家庭教育问题,剖析症结,给出科学的解决方法,让更多家庭受益。
序言
评价一个木工,要看他做的桌子;?评价一个陶工,要看他做的罐子;?评价画家,要看他的画;?评价书法家,要看他的字;?评价妈妈是不是也要看她的作品孩子?
当然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作品,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很多,家庭、社会、学校都是,但是不论哪个环节妈妈都不能缺席,而且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直接决定孩子成长发展的方向。
对于一个生了孩子的女人而言,妈妈是她的天职,抚养和教育孩子是她的使命,大自然在给女人准备一个温暖的子宫的同时,也为她准备了一颗充满爱的心。
当一个小生命在女人的身体里经过十个月的孕育呱呱坠地时,两个生命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母爱是一种荷尔蒙反应,女性在产后脑部几乎立刻就会产生某种催产素,这种荷尔蒙引起乳汁分泌,也引发母性情感。这就不仅能保证孩子的生存需求,也能保证其情感需求。随着孩子成长,乳汁可以断掉,但是精神的滋养却永远保持着。
母子之间永远有一条看不见的通道,母爱就是通过这条通道源源不断地供给就像婴儿通过脐带从母体吸取营养,孩子也要通过这条通道吸取成长所需要的爱。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条通道却经常因为疏忽、矛盾、误会、争吵、怨恨等情绪的淤积而堵塞,致使母子之间越来越陌生。直至青春期,在父母眼里,孩子成了那个坐在我们对面却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的陌生人,从此我们越来越不懂自己的孩子。
而懂是教育和关爱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母才能播撒爱,孩子才能幸福健康地成长,并能在长大成人之后自由地做他自己,绽放他生命本有的光彩。
不懂,就会让妈妈因为自身的缘故,给孩子的成长造成种种缺失,从而带来可能影响他一生的痛苦。可怕的是,不懂的妈妈产生了对好妈妈认知的错位,她们用自己认为的好来教育孩子,于是出现很多问题。更可怕的是,面对孩子的问题和痛苦,妈妈完全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作为一名资深教育人,一名心理咨询师,面对孩子成长中不得已而承受的痛苦,我会深深地感到心痛,这心痛让我产生救救孩子的想法。我深深地意识到,我应当做的和能够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引导妈妈们学点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妈妈。
心理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IQ、性格等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心理学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的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心理学是科学的。
妈妈的天职是要把呱呱坠地的小生命培养成一个人,喂饭养其身体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是对其心灵的滋养。那么对妈妈来说,心理学就是养育孩子的说明书,懂点心理学才能更懂自己的孩子,基于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如同养花,只有熟悉花的习性,才能把花养得茂盛,让花开得美丽。
曾经有一位女同事和我对桌办公,看到办公室另一位男同事养了很多植物,而且养得叶绿花红,生机勃勃,她很是羡慕。男同事分给她一个仙人球,并且帮她栽到一个精美的盆里。自从有了自己的植物,这位女同事便无心欣赏别人的植物了,每天上完课就端详自己的植物长高了吗,长大了吗,每次都忍不住浇上一点水。男同事多次警告,她养的是仙人球,性喜旱,不喜水。道理她也知道,但就是对自己的植物太在意了,每天看着看着,爱到极处还是忍不住浇点水。结果,不几天,仙人球就死了。她很伤心。
男同事说:别伤心了,看你勤快,剪下几枝绿萝插到盆里给你养着吧,这个浇点水没关系。从此,她又有了自己的植物,那个爱呀,每天还是不停地浇水。但是,浇多少水也看不出动静,对她的爱,绿萝似乎没有反应。但她却特别想知道,在她的精心浇灌下,绿萝扎根没有。于是,每天浇完水就拔出来看看长根了没有,结果没几天,绿萝也蔫了。
这件事,当年我们同事间都当作玩笑,直到我开始研究家庭教育,突然发现,它佐证了教育孩子学习心理学的必要性。因为不懂植物的习性,她用盲目的爱害死了心爱的植物。
养育孩子更应该仔细认真地研究孩子的天性,然后顺着天性给孩子适合的爱,才能完成培养人这个神圣的使命。本着这样的认知和使命,我从亲子教育的现实出发,从发生在孩子和家长身上的故事中,带领你认识并学习教育孩子所需要的心理学,希望你能成为一个懂孩子的好妈妈、好家长。
李百芹
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高中教育教学30年,专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学习动力、潜能开发、生涯规划以及亲子关系的探索与研究。
提出奇点心理理论,认为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对应着独特的心理奇点,奇点既是问题的集结点,又是能量的生发点,是心理的关窍所在。系列课程三读懂(读懂孩子,读懂父母,读懂老师)优势发展计划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联合治疗考试巅峰状态训练等效果显著,帮助无数孩子和家庭走出困境。咨询时长超过10000小时,被学生和家长称为神奇的心灵导师。
曾出版《走出心灵的黑洞青少年心理奇点探索》《牵手,陪你去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