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以茶文化为主线,以纳山云舍茶文化为核心,介绍武夷山场;节气与茶文化;有关茶叶历史故事,特别是朱子与茶文化的故事;茶空间的雅集;茶友的交流与茶友的感悟文字;纳山云舍的品牌。全书分书六章:一、天生天养、武夷正脉:主要侧重介绍纳山云舍的山场,茶丛。二、岁月流转,时节嬗递:主要侧重节日、节气中的茶文化。三、茗茶槚荈,文化苦旅:主要侧重茶业发展史中的茶文化。四、行茶雅集,吾心独归:主要侧重茶空间的雅集及茶人交流活动。五、医者仁心,广结茶缘:主要催生茶企创始人及结缘的茶友及他们的感悟文字。六、真山真水,茶行天下:主要侧重介绍纳山品牌的茶类。
纳山的一片叶子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片
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
了一方百姓。
茶文化的交流、茶旅业
的融合,大有可为。
纳山云舍是一家茶企,
在繁华的都市,有许多的茶
体验馆;在静谧的山中,有
许多的高远山场。茶体验馆
,是茶文化交流的空间;高
远的山场,是茶旅休闲游山
水的佳处。
纳山云舍的茶,来自古
代的建州。体验纳山云舍的
茶,是体验儒释道的三家文
化;体验纳山云舍的山场,
是体验大自然保护区和武夷
山核心区的绝好空气及绝佳
山水。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
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
传神农尝百草,中毒后以茶
解毒,因此,茶圣陆羽在《
茶经》中有言: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此后,儒释道三教都兼容于
茶——尽管酒文化也源远流
长,但佛教禁酒。因此茶,
可以说三教合一。
禅宗一脉沩仰宗的仰山
慧寂禅师有一首偈语:
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
禅。
酽茶三两碗,意在镢头
边。
仰山慧寂禅师认为,不
须持戒,不须从禅,唯在饮
茶,劳作——即是修禅。修
禅在饮茶。烧水煎茶,无非
是禅。禅是悟道后的智慧,
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禅茶
的终极追求。
唐代诗人温庭筠《西陵
道士茶歌》: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
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
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
夜读黄庭经。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
鹤心通杳冥。
道士饮茶能让人“通仙灵
”“通杳冥”“尘心洗尽”,羽
化登仙,胜于炼丹服药。
儒学大师朱子善饮茶,
早年修禅修道,与圆悟大师
为情深意笃的忘年之交。圆
悟大师圆寂时,朱子写诗吊
唁:
一别人间万事空,焚香
瀹茗怅相逢。
不须更话三生石,紫翠
参天十二峰。
儒与释,是可以“瀹茗”
相逢的。读书人,以茶静心
,以茶修心,所谓“穷春秋
,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
,朱子隐居云谷山时,专门
开出一片地种茶,称“茶坂”
,朱子“携笳”采茶制茶,有
诗为证:
携箴北岭西,采撷供茗
饮。
一啜夜窗寒,跏跌谢衾
枕。
纳山云舍创始人朱旭,
正是朱子的后人;纳山云舍
的茶山场正是儒释道三教兼
容的古建州的武夷山及武夷
山自然保护区。
古建州的茶,下至庶民
百姓,上至皇族士人,都推
崇备至。“年年春自东南来
,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
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只要建溪的春水一荡漾
,京城的茶市就开始了。不
仅如此,古建州茶还是外交
礼品。北宋宣和六年
(1124),奉议郎徐兢——
正是建州人,出使高丽时带
去了当时的龙凤团茶作为礼
物。徐兢撰写《宣和奉使高
丽图经》,提到:(高丽)
土产茶,味苦涩不可入口,
惟贵中国腊茶,并龙凤赐团
。自锡赉之外,商贾亦通贩
。故迩来颇喜饮茶,益治茶
具。当时,古建州的茶影响
了高丽的饮茶风气。
宋朝的建州,生产一种
建盏。建盏与建茶,共同把
茶文化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
的高度。大宋王朝政和二年
(1112)四月,宋徽宗大
摆筵席宴请蔡京、高俅、童
贯一批权臣,最后,以惠山
泉、建溪异毫琰(异毫盏)
,烹新贡太平嘉瑞茶饮之。
宴会上的建溪异毫盏与太平
嘉瑞茶在宫廷宴乐中以压轴
登场。其中,建溪异毫盏即
是建盏太平嘉瑞茶即是建茶
。
建盏与建茶合并后,形
成了一种叫“分茶”的茶艺,
风靡整个宋代士大夫阶层。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
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
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
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
清明可到家。
在京华的陆游,就在晴
窗之下“分茶”。
朱子的父亲朱松就描绘
过“分茶”的场景:
搅云飞雪一番新,谁念
幽人尚食陈。
仿佛三生玉川子,破除
千饼建溪春。
由此观之,朱家与武夷
茶,与顶级的茶文化“分茶”
都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朱
子,兼容三教,隐居修行时
,或以茶为媒,或以茶静养
。朱子后人朱旭承朱子一脉
,寻找古建州上武夷山的最
好山场,最美山场,那是国
家森林公园的核心地带。纳
山云舍用一片叶子,做茶文
化的交流、茶旅业的融合之
事,随着茶越来越成为健康
饮品的今天,必将大有可为
。倘若纳山云舍,也将茶文
化推高、推广,则是纳山的
幸事,也是茶人的幸事。习
近平总书记说:一片叶子成
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
百姓。确实,纳山云舍的山
场,带动了一部分的百姓,
共同走向致富之路。
福建省茶科学会会长
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
海峡茶叶交流协会会长
福建省农学会副会长
冯廷佺
朱旭,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麻醉与疼痛科主任。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筋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常委;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分会常委。
厦门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与疼痛分会主任委员;厦门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临床麻醉与疼痛工作30余年,发表专业论文近30篇。编写《千载儒释道一盏纳山茶》,参与编写《中西医结合微创外科学》《茶趣》等著作。
擅长病理性神经痛,慢性骨关节疾病,软组织疾病,顽固性头痛及睡眠障碍,晚期癌症,急危重症疾病的治疗。
对茶与健康及朱子儒学有一定研究,创新朱子儒茶行茶十二式。
纳山云舍品牌——朱子儒茶创始人。
序一
序二
天生天养武夷正脉
茶香细袅
千载儒释道一盏纳山茶——纳山云舍山场的风雅名坑涧
水之涘,山之崖,纳山碧连天
纳山茶基地再添新成员:慧苑坑、九龙窠、马头岩实力加盟
砂仁坑:天生纳山,天养纳山茶
纳山行
寻涧之源,寻茶之源
赴一场纳山的虫之
古茶山·古茶树
馈君纳山茶,赠君一片山
纳山归来不看茶
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禅意中的纳山云舍
岁月流转时节嬗递
纳山云舍茶——春节的人间烟火味
纳山云舍茶——“煨春祛疫”
清明——茶之祭
谷雨养生:喝纳山谷雨茶
兰汤沐浴体生香,喝端午茶驱百病
有情人终成眷属,有心人终成魁首
七月宜茶
用一盏纳山茶来预约中秋明月
纳山,回归古人温婉的惠茶之道
中秋茶礼,且伴纳山共团圆
重九问道,纳山品茶
久久重阳,饮宴祈寿,为何独爱云谷
冬日苦寒,来杯纳山茶
大雪,以纳山茶——暖身暖心
纳山,雪水煎茶
采茶歌中的纳山茶
茗茶槚荈文化苦旅
朱松的茶缘
建茶之德——中庸
为何朱子说:茶道就是儒道
茶亭·施茶·结缘
斗茶的精神——儒者之道
洗尽古今人不倦
建之茶,真山水
风月同天”话禅茶”
精行俭德——纳山云舍茶
文会、团圆——把一盏纳山云舍茶
愿天下父亲,茶寿安康
人间烟火,感恩天地:酌一盏纳山云舍茶
喝纳山茶,修在家禅
行茶雅集吾心独归
品茗之约:吾心独归纳山云舍
到纳山云舍“吃茶去”
茶香袅袅,茶人如旧
一啜足以慰红尘
煮茗清人心,何必在山林
香道:一瓶秋水一炉香
花道:求清求雅,崇幽崇净
花道:一花一世界
医者仁心广结茶缘
他本是一位名医,却做出了中国最干净的茶
一名医生的游记:为了那份关于生命的坚守
茶人赞茶人,英雄惜英雄——海峡两岸茶协会会长莅临纳山云舍
这一站,纳山
雷公口野茶——武夷正脉天赐之宝
野茶山游记
睹倾情——探寻雷公口野生红乌龙
再睹倾心——探秘砂仁坑
雷公口寻茶之旅——解锁野生红乌龙的滋味密码
云水禅心,纳山悠游
此心安处是纳山
品纳山茗茶,得天成奇韵——张弛导演一行莅临纳山云合茶空、司体验馆
纳山游
书法大师王其林莅临纳山云舍:一杯清茶伴墨香
与国际书画艺术大师汪文孝有约
医者仁心——解密纳山人的驱暑邪之道
真山真水茶行天下
纳山云舍红乌龙以“零农残”的标准
通过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
“茶王”大奖花落纳山云舍
纳山云舍茶——艳压群芳、独占鳌头
年年春自东南来,东南纳山有好茶
纳山云舍茶:不变的,是尊贵
独门秘籍——纳山云舍红乌龙
以纳山红乌龙,酌出一杯下午茶
茶叶抗癌指数排名,第一竟是——乌龙茶
纳山云舍野生小白茶
用数据说话,茶叶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纳山云舍茶——零农残,与山水共从容
天好、地好、水好、茶好……都挺好
他引领茶界新风尚,诠释了什么是“纯净茶”,多家报社专访报道
纳山云舍主人朱旭接受《厦视新闻》采谬
后记 承脉千载,衍于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