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遥望理想:陈映真的批判视野、身份认同与“中间物”意识

遥望理想:陈映真的批判视野、身份认同与“中间物”意识

定  价:68 元

        

  • 作者:蔡伟保著
  • 出版时间:2023/9/1
  • ISBN:9787520732031
  • 出 版 社:东方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06.7 
  • 页码:283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9
7
7
8
3
7
2
5
0
2
3
0
1
  我们对陈映真的研究不仅立足于台湾文学的范畴,更把他置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中,乃至置于现代中国的现代性追求中进行思考。因此,《遥望理想:陈映真的批判视野、身份认同与“中间物”意识》不仅仅是文本的分析,更多的是思想的提炼。绪论部分对目前陈映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研究方法。
  正文从历时性的角度出发,以陈映真的思想结构与身份认同的关键性变化为线索,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首先从知识分子的身份入手,追寻陈映真所受到的鲁迅的影响。鲁迅对陈映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民族身份的认同方面,更多的是一种知识分子的彻底的批判精神。以鲁迅的历史的“中间物”意识为参照,我们提炼了陈映真精神结构中具有不同特点的“中间物”意识,这也是该书的主要思考路径。
  第二章集中探讨了陈映真在1959年到1965年的写作所呈现出来的政治身份认同的特点。台湾20世纪60年代外在的政治环境和左翼青年主体内在的精神分裂使他这段时期的创作呈现出复杂的张力。他在这段时期的思考广博而幽深,在文学和思想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第三章主要分析上述时期陈映真在创作中体现的民族身份认同的特点。陈映真的民族身份的建构不仅来自民族血缘,更大程度上体现出一种文化建构的过程,其中文学在民族身份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陈映真的民族身份的建构不是孤立的,而是和阶级、政治身份有着密切关联的。
  第四章重点分析了“文革”的发生对于陈映真的身份认同的作用,及其在写作方面产生的影响。“文革”对于他的精神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革”以及世界范围的左派革命让他看到了冲破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曙光。二是“文革”所呈现的对于人的思想的规训和再造的模式,使他从前期的左翼主体的内在精神冲突中解脱出来。相应地,这个时期的写作在风格、题材和文体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
  第五章以1979年为转折点,分析“文革”结束之后,“文革”真相在台湾的披露给陈映真的精神结构带来的深远影响。我们认为,这一时期陈映真的主要特点是“中间物”意识的重构。这种重构,是相对于1965年之前的“中间物”意识,也是相对于1966年之后的精神结构上的变化。伴随着“中间物”意识的重构,陈映真也随之对自己的理想主义的目标和实现途径进行了艰难的调整。
  结语部分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陈映真在身份认同方面表现出的主要特点,并概括了陈映真的写作对于当下的中国思想界所具有的启发意义。
  《遥望理想:陈映真的批判视野、身份认同与“中间物”意识》试图深度考察陈映真知识分子身份的建构,以及基于这一身份所产生的立场在20世纪的精神历程,并在论述中借助历史“中间物”的角度,对陈映真的思想张力进行辨析,尤其是对新语境下的思想转化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学术界提供一个有效的知识分子研究的深度模式。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