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中北部湾地域意象的生成研究》厘清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北部湾地域意象及其分类,梳理北部湾地域意象发展的脉络,探索北部湾地域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生成过程及内涵,探讨本土及域外诗人作品中地域意象的运用,归纳总结出北部湾的地域意象群,并探寻生成北部湾地域意象的文化根源。将历史地理学与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互济,通过揭示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加深一般文学研究者,或者历史、文化研究者限于学科壁垒而难以达到的通透解读,深化地方文化的底蕴。本研究提出对古诗中北部湾地域意象的生成进行研究,是对意象的起源及其承继性研究进行的一种有益尝试。
在古代诗歌中,特定的地理空间区域能够被创造成为地域意象,并在文学发展过程当中,逐渐衍伸出各种文化符号,因此解读、探索其中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地域文化的途径之一。本研究以中国古代诗歌中涉及北部湾地区的地域意象为研究对象,首先爬梳意象、地域意象及北部湾地域意象。然后着重厘清中国古代诗歌中较具代表性的北部湾地域意象:合浦、交州、涨海、合浦珠还、伏波铜柱、鲛人、象、犀、薏苡、桄榔、荔枝、龙眼、瘴疠、飓母、天涯海角等,以及它们所具有的廉洁文化、情感告白、英雄情怀等象征意义。北部湾地域意象大多形成组合,因此有必要探究它们的组合方式及生成的内涵。如果说北部湾地域意象出现在本土诗人的诗歌中是理所应当,那么当它们出现在域外诗歌创作中,则可看出北部湾地域意象在中华文化话语体系中的影响,而在诗人的自觉传承发扬下,这种影响甚至渗透到了异域。北部湾地域意象还构成了意象群,认清典型的北部湾地域意象群如伏波铜柱意象群、合浦珠还意象群和交州、合浦、天涯等意象群有助于对诗歌的更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文化根源既可追溯至地域文化的自然培育,又有诗人流寓文化的主观营构。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北部湾地域意象,包含历史典故、历史人物、历史地名,有与当地息息相关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在北部湾地区形成的地域意象具有其文化根源,首先由地域文化培育,然后由流寓文化发展提升。这些具有历史色彩的意象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拓宽了诗歌富于哲思、意旨高远的深度和厚度。也因此,北部湾地域意象超越了时空,贯穿了古今。
至此,本研究已告一段落,并略有收获,但是价值究竟如何,尚有待评说。本着研究的精神,刊诸枣梨,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对深化北部湾地域文化底蕴有所帮助,亦已足矣。
是为序。
林澜,北部湾大学国际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北部湾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北部湾地方文化、东南亚文化、东南亚华人移民史。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教改项目多项。迄今为止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2部,译著(合译、独译)4部。
序言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意象与诗歌意象
二、地域意象
(一)古诗中岭南一带地域意象或意象群的整体研究
(二)古诗中岭南一带单个地域意象研究
(三)某个诗人诗歌中岭南一带的地域意象研究
(四)古诗中岭南一带地域意象比较研究
三、北部湾及北部湾文学研究
(一)北部湾
(二)北部湾文学的研究
第二章 古诗中的北部湾地域意象
一、地名生成意象
(一)合浦
(二)廉州
(三)交州、交趾
(四)浪泊
(五)涨海
二、人名、封号生成意象
(一)马援
(二)伏波、新息
(三)孟尝
三、动物生成意象
(一)鲛人、泉客、泉先、渊客
(二)飞鸢
(三)鲎
(四)蚝
(五)象
(六)犀、通犀
四、植物生成意象
(一)合浦衫叶、合浦叶
(二)荔枝
(三)龙眼
(四)椰子
(五)桄榔
(六)槟榔
五、自然现象生成意象
(一)瘴
(二)蛋雨
……
第三章 北部湾地域意象的组合及生成的内涵
第四章 本土及域外诗人作品中的意象探略
第五章 北部湾地域意象群
第六章 北部湾地域意象的文化根源探寻
第七章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