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既引经据典,立论清楚,又有众多病例为证,理论与事实兼具,诊病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诚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我阅读完众多的病案时,对其神效,如非我亲眼所见,断不敢轻易相信。记得有一次,我在石科长门诊上闲坐,顺便探讨一些易理,这时进来一个病人及两个陪伴家属,一进门就对石科长连声表示感谢。原来这个病A数月前还是一位脑梗塞致偏瘫患者,在市立医院住院一月,花费数万元疗效甚微。后来其家属听人介绍带其来石科长处就诊,石科长即用六爻六经诊病法对其进行诊治,并开数副中药药方,嘱其每日按方煎服。孰料数月之后,病人非但可以站起,甚至可以亲自来诊所致谢。
这类事件在石科长的诊所可谓是屡见不鲜。乙肝阳转阴、糖尿病、前列腺炎、股骨头坏死等疑难顽疾康复率达90%以上,病人家属的致谢锦旗挂满诊所墙壁……诸多成功的病例令我不得不深为叹服,也让我心中对石医生充满钦佩。
很多人对中医的发展前景不看好,原因是现代社会中医始终不能量化、公式化、规律化、程序化,不能电脑操作。但是现在,本书介绍的六爻六经合参诊病法,已经成功将诊病法公式化、规律化。我现今对中医学的发展充满了信心,相信中医学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大放异彩。
春夏秋冬、寒热温凉,对人类既有温养作用,也有危害作用。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对应的天干地支,即所谓四柱,就是人的生命信息密码。这个密码对人一生的健康与疾病、长寿与短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天干地支记录了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当一个人的身体发生病变时,必然与出生四柱和身体发生病变的四柱有关。本法用人的四柱加上就医时的四柱,组成六爻卦,配上《伤寒论》的六经,辅以某些公式法则,即可对脏腑经络虚实情况进行判断。如此脏腑经络阴阳虚实已明,治疗原则成立,选药已不难矣。
石有林,中国国学文化研究学者,中医专家,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在帮助患者祛病疗疾之余颇爱国学文化中周易与中医学的研究。深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坚持研读周易20余年,发现了易经与中医相结合的新途径。并于1997年参加了在郑州召开的国际周易与中医学术研讨会,会上发表了(周易八卦理论指导中药临床应用》一文,受到与会专家学者一致好评。并获论文奖。1999年参加了在北京由中美两国合作召开的国际周易与中医学学术研讨会。会上发表《周易纳甲法在医学上的实用价值》,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好评。获得了论文三等奖2001年在中国综合实用杂志上发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110例临床观察》。荣获论文荣誉奖。2003年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发表了(以中药为主。中医外用疗法治疗糖尿病)一文。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赞赏。2003年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会上发表了《以中药鬼针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调节血黏稠度的临床效果观察》,获优秀论文奖。曾出版《周易与本草养生学》(周易养生万年历)《本草与养生》等多部图书。
专家咨询热线:1352616569318610916245
邮箱:yq618@168 com。
网站:www.liangshichuban.com
篇 周易测病疗病的理论依据
章 周易同源,易中有医,医中有易
节 周易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周易对于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第三节 周易与人体生命科学一
第四节 易医相通
第二章 周易细谈
节 周易名词详解
第二节 周易六爻
第三节 传说中的诸葛亮八阵图
第四节 传说中的太极拳、八卦掌
第三章 人体经络细谈
节 经络如网,疏而不漏
第二节 经络如渠,濡养全身
第三节 人体经络面面观
第四节 十二经脉的循行及病候
第五节 传说中的奇经八脉
第六节 伤寒六经
第七节 经络与穴位
第八节 传说中的走火入魔
第九节 传说中的任督二脉
第十节 传说中的点穴
第四章 周易六爻VS伤寒六经
节 六爻与六经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六爻与人体对应关系
第三节 六经与人体对应关系
第五章 周易测病法
节 六爻六经合参诊病法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六爻与六经合参诊病法
第三节 经络探测与经络疏通
第四节 六爻断病口诀
第五节 路边算命到底准不准
第二篇 易医测病疗病案例实录
章 皮肤顽疾久不愈,易医精深顷刻去
节 斑秃
第二节 酒渣鼻
……
后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