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从跟随到引领全球绿色发展,无疑是当今世界最引人瞩目的事件。这种引领表现在,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2020年向全球庄严承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宏伟目标。经过几年努力,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了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1 N政策体系,绿色信贷融资余额稳居全球首位……
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毫无疑问,这一场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变革,需要有人记录,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而要遴选出一位合适的记录者,客观来说并不容易。观察是必须的,但观察往往容易流于表面;研究是必要的,但若只是单纯的研究则又难免纸上得来终觉浅;躬行者的体验很宝贵,但又往往敏于行而讷于言。如果要三者兼得,那么,可能就没有比兴业碳金融研究院更为合适的了。因为兴业碳金融研究院不仅是关注者,还是研究者,更是历史发生的那一刻,我在现场的亲与其事者。
兴业银行根在福建,早在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就提出了生态省战略构想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兴业银行因此而得风气之先,在国内最早探索绿色金融,并在2006年推出能效融资,标志着中国绿色金融业务的开端。2008年兴业银行率先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始终秉持由绿到金、寓义于利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绿色金融、服务双碳战略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相融合,积极推动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形成了集团化、多层次、综合性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成为绿色金融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全球样本。
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成员机构,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与生俱来就具有绿色基因,在2015年成立之初即设立了业内首个绿色金融专业研究团队,将绿色金融专业研究与业务发展相结合。2022年,兴业银行在兴业研究绿色金融研究团队的基础上升级组建并挂牌成立兴业碳金融研究院,重点开展绿色金融、气候变化与环境经济学、能源与产业低碳转型方面研究,致力成为中国银行业领先的国家绿色金融智库。本书的作者均为兴业碳金融研究院的研究员,他们不仅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从业阅历,其中更有亲身参与了对政策的建议与推动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开展的中国第一代绿金人,感谢他们为本书贡献了热情与智慧。
信史流光,在确保严谨性和权威性上,人民日报出版社无疑应该是最为合适的。兴业研究公司兴业碳金融研究院和人民日报出版社联手推出《转型与创新: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蓝皮书》,旨在逐年记录国际国内在推进碳中和过程中政策、产业、金融等领域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剖析其机理和发展趋势,既为当下提供参考,亦为未来提供历史记录。当然,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绿色金融泛指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的金融活动,不仅包括传统狭义的驴色金融,也包括转型金融等。
作为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蓝皮书的第一本,是对2022年的国际国内绿色金融领域重大事件的记录与剖析。
在政策方面,本书既立足于纷繁复杂的国际政经形势之中,基于对国际国内绿色发展进程的比较和研究,分析了全球绿色转型的现状与未来,竞争与合作;又立足于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新阶段我国绿色发展蓝图将如何绘制。
在产业方面,本书从现状出发,以翔实的数据为支撑,科学严谨地分析了能源、储能、工业和建筑四个重点碳减排领域绿色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此外,兴业研究从2018年1月就开始编制和发布兴业绿色景气指数(GPI),该指数以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实体客户作为调研对象,试图灵敏感知绿色产业发展脉搏。该指数也引起了业内专业研究者的关注,敝帚自珍,我们也将其收入本书中。
在金融市场方面,无论是方兴未艾的绿色信贷市场、绿色债券市场,还是蓬勃发展的ESG投资市场和碳金融市场,本书均由表及里系统地进行了梳理,并结合作者们的认知和体会,展望未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新趋势,相信会给绿色金融从业者带来很好的启发。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2022年党的二十大为我国以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了新的篇章,兴业研究公司兴业碳金融研究院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把握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将自身命运更紧密地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兴业力量。
前言
第一章 政策趋势篇
一、国际:气候形势严峻,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
1.全球距离实现气候目标差距较大
2.乌克兰危机推动美欧碳中和政策调适
3.全球化石燃料消耗上升
4.气候共识下的产业转型与竞争
二、国内:从蓝图到实施,绿色发展迈入新阶段
1.绿色蓝图绘到底
2.发展:绿色低碳是内核
3.减污:由坚决走向深入
4.扩绿:绿色中国做加法
5.降碳:绿色发展的主线
第二章 重点领域与产业篇
一、绿色产业风向标:兴业绿色景气指数(GPI)
1.2022年绿色产业综合景气指数波动下降
2.GPI分项指数:成本压力缓解、资金压力加大
3.GPI分行业指数:可再生能源行业景气度稳步提升
4.GPI分企业规模指数:不同规模企业景气分化
二、能源:能源安全保供仍是主基调
1.国际:大力发展新能源仍是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抓手
2.国内:能源结构持续快速转型,但紧平衡依然是基本现实
三、储能:商业化发展仍需政策保驾护航
1.储能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关键机遇期
2.储能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3.储能发展政策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4.电力市场改革将成储能未来发展关键驱动力
四、工业:结构性节能降碳潜力充分释放
1.市场回顾
2.趋势展望
五、建筑绿色低碳转型开启新篇章
1.引导消费需求,普及绿色建筑
2.发展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将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
3.调整用能结构,实现零碳转型
第三章 金融市场篇
一、绿色信贷市场
1.国际市场
2.中国市场
二、绿色债券市场
1.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
2.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
三、ESG投资市场
1.ESG投资市场发展
2.ESG投资策略
3.ESG投资产品
四、碳市场与碳金融
1.国际碳市场发展
2.中国碳市场发展
3.碳金融创新与实践
五、金融支持绿色发展趋势展望
1.趋势一: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成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
2.趋势二: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
3.趋势三: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日益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