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做适当改动编写而成。
本书内容包括: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投影的基本知识、基本形体的投影规律、组合形体中的截交线和相贯线、组合体、轴测图、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和附录等。全书采用了新颁布的国家技术制图标准。
本书可供高职高专学校作为机械类专业机械制图课的教材使用,不同专业可根据各自不同情况酌情删减。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指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发展方向。先进的制造业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证,作为为制造业提供后备人才的高等教育,必须深刻领会科教兴国、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大会精神,在教材编写中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建设提供符合要求的合格毕业生。本书从“适用、够用”的要求出发,为适应机械类专业的制图教学而专门编写。
本书是在2017年出版的《机械制图(含习题集)(第三版)》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本书由于贴合高职特点及较好的教学效果,在高职教学中受到长期欢迎。本次再版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进行了部分修订,删减、增添了部分内容,降低习题难度并增加二维码辅助形体想象。鉴于当前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变化较大,各校对原有的制图教学内容要求不尽相同,使用本书时,可根据教学需要自行选择删减内容。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在习题集中对一些较复杂的形体都配了二维码,借助现代技术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建立起空间想象能力,为未来大国工匠的培养打好制图基础。考虑我国制造业对外交流的现状,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接触、采用第三角画法绘制工程图是不可避免的,本次修订继续保留了第三角画法等英美国家采用的绘图标准。
本书和配套习题集由西安航空学院杨春燕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李晓玲、杨晓龙、张孝林、赵坤等。其中杨春燕负责第1、2、3章,李晓玲负责第4、5章,杨晓龙负责第6、7章,赵坤负责第8章及附录,张孝林负责第9、10章的编写和修订。由于编者的水平和认识有限,欢迎使用本书的教师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23年3月
绪论 1
第1章 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
1.1 《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国家标准 3
1.1.1 图纸幅面与格式(GB/T14689—2008) 3
1.1.2 标题栏(GB/T10609.1—2008) 5
1.1.3 比例(GB/T14690—1993) 7
1.1.4 字体(GB/T14691—1993) 8
1.1.5 图线(GB/T 17450—1998,GB/T 4457.4—2002) 9
1.2 一般尺寸注法 11
1.2.1 基本规则 11
1.2.2 尺寸组成 11
1.2.3 尺寸注法 13
1.3 一般图形的绘制方法 16
1.3.1 仪器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16
1.3.2 徒手绘图的画法 16
1.3.3 等分圆周和作正多边形 17
1.3.4 斜度与锥度 18
1.3.5 圆弧连接 19
1.3.6 椭圆近似画法 21
1.3.7 平面图形的画法 22
第2章 投影的基本知识 26
2.1 三投影面体系 26
2.1.1 投影法及其分类 26
2.1.2 正投影的特性 27
2.1.3 三面投影 27
2.2 点、线、平面的投影基本规律 32
2.2.1 点的投影 32
2.2.2 直线的投影 35
2.2.3 平面的投影 43
第3章 基本形体的投影规律 50
3.1 平面体的投影 50
3.1.1 棱柱 50
3.1.2 棱锥 51
3.2 回转体的投影 52
3.2.1 圆柱 52
3.2.2 圆锥 54
3.2.3 圆球 55
第4章 组合形体中的截交线和相贯线 57
4.1 截交线 57
4.1.1 棱柱表面的截交线 57
4.1.2 棱锥、棱台表面的截交线 59
4.1.3 圆柱表面的截交线 60
4.1.4 圆锥体表面的截交线 62
4.1.5 圆球表面的截交线 64
4.1.6 同轴回转体表面的截交线 65
4.2 相贯线 67
4.2.1 用表面找点法绘制相贯线 67
4.2.2 用辅助平面绘制相贯线 68
4.2.3 组合形体表面相贯线的绘制方法 70
4.2.4 相贯线的简化画法和特殊情况的相贯线 71
第5章 组合体 75
5.1 组合体的组合类型 75
5.1.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75
5.1.2 组合过程中形体表面的连接形式 77
5.2 绘制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78
5.2.1 叠加形体的视图绘制 78
5.2.2 截切形体的视图绘制 80
5.2.3 综合组合方式的形体绘制 81
5.3 基本形体和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84
5.3.1 基本形体的尺寸标注 84
5.3.2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87
5.4 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 92
5.4.1 组合体视图读图基本要领 92
5.4.2 组合体视图识读基本方法 93
5.4.3 补画形体视图训练 97
第6章 轴测图 102
6.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02
6.1.1 轴测图的形成方法和分类 102
6.1.2 轴测图的投影特性 104
6.1.3 各种轴测图的投影特点和规定画法 104
6.2 正等测图形的绘制方法 105
6.2.1 设置坐标系并绘制投影轴 105
6.2.2 沿投影轴绘制图线 105
6.2.3 正等测图形绘制举例 106
6.3 斜二测投影图形的绘制方法 111
6.4 组合体轴测图的绘制方法 113
6.4.1 截切形体的轴测图绘制 113
6.4.2 叠加形体的轴测图绘制 114
6.4.3 组合体的斜二测轴测图绘制 114
第7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116
7.1 视图 116
7.1.1 基本视图(GB/T 4458.1—2002) 116
7.1.2 向视图 117
7.1.3 局部视图 118
7.1.4 斜视图 119
7.2 剖视图 120
7.2.1 剖视图的概念 120
7.2.2 剖视图的种类 123
7.2.3 剖切方法 126
7.2.4 剖视图的尺寸标注 130
7.3 断面图 131
7.3.1 断面图的概念及种类 131
7.3.2 断面图剖面的画法和标注 133
7.4 局部放大图及其简化画法 135
7.4.1 局部放大图 135
7.4.2 简化画法 136
7.4.3 表达方法的综合举例 140
7.5 第三角投影法简介 141
7.5.1 第一角、第三角投影体系的比较 142
7.5.2 第三角投影法基本视图的形成及其配置(GB/T 4458.1—2002) 142
7.5.3 国际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143
第8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144
8.1 螺纹 144
8.1.1 螺纹的形成 144
8.1.2 螺纹的基本要素和分类 145
8.1.3 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注 147
8.2 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 153
8.2.1 常用螺纹紧固件及其标记 154
8.2.2 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 154
8.3 键及销连接 159
8.3.1 常用键 159
8.3.2 键连接的画法 160
8.3.3 销连接 160
8.4 滚动轴承 161
8.4.1 滚动轴承的结构和分类 161
8.4.2 滚动轴承的结构 161
8.4.3 滚动轴承的画法 161
8.4.4 滚动轴承的标记方法(GB/T 272—2017) 163
8.5 齿轮 164
8.5.1 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和计算 164
8.5.2 直齿圆柱齿轮的画法 166
8.5.3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测绘 168
8.6 弹簧 169
8.6.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各部分的名称及尺寸计算 169
8.6.2 普通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标记 170
8.6.3 弹簧的画法 170
8.6.4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作图步骤 171
8.6.5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图样格式 172
第9章 零件图 173
9.1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173
9.1.1 零件图的作用 173
9.1.2 零件图的内容 173
9.2 零件的视图选择 174
9.2.1 零件的视图选择原则 174
9.2.2 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 175
9.3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177
9.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184
9.4.1 表面结构 184
9.4.2 公差与配合 191
9.4.3 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方法 195
9.4.4 形状和位置公差 196
9.5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199
9.5.1 零件铸造的工艺结构 199
9.5.2 零件加工的工艺结构 201
9.6 零件测绘 203
9.6.1 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203
9.6.2 零件尺寸的测量方法 206
9.7 读零件工作图 207
9.7.1 读图要求 207
9.7.2 读图的方法和步骤 207
第10章 装配图 212
10.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212
10.1.1 装配图的作用 212
10.1.2 装配图的内容 213
10.2 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 215
10.2.1 装配图的基本表达方法 215
10.2.2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 216
10.2.3 装配图的特殊画法 216
10.3 装配图的绘制方法与步骤 217
10.3.1 选择表达方案 218
10.3.2 绘图方法与步骤 218
10.4 装配结构的合理性 221
10.5 装配体的测绘方法与步骤 223
10.5.1 了解测绘对象并拆卸零、部件 223
10.5.2 画装配示意图 224
10.5.3 测绘零件并画零件草图 224
10.5.4 画装配图 225
10.6 装配图的读图方法与步骤 225
10.6.1 了解装配体的功能 225
10.6.2 看图方法 225
10.7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229
附录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