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论诗:中国古代诗歌论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早期七言的体式特征和生成原理——兼论汉魏2七言诗发展滞后的原因、论简帛《五行》篇与《诗经》学之关系论《玉台新咏》的编辑体例、从群体诗学到个体诗学——前期诗史发展的一种基本规律、从地域文化之整合论盛唐诗歌文化精神之形成、宋诗活法论与理学的关系初探、汪藻文集与诗作杂考、古典审美理想的解体与中唐文学发展动向、“三言”署名诗词述考、明代通俗小说家邓志谟诗文集初探和成体系的戏论:论高友工的抒情传统等等。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早期七言的体式特征和生成原理——兼论汉魏2七言诗发展滞后的原因
论简帛《五行》篇与《诗经》学之关系
论《玉台新咏》的编辑体例
从群体诗学到个体诗学——前期诗史发展的一种基本规律
从地域文化之整合论盛唐诗歌文化精神之形成
宋诗活法论与理学的关系初探
汪藻文集与诗作杂考
古典审美理想的解体与中唐文学发展动向
“三言”署名诗词述考
明代通俗小说家邓志谟诗文集初探
成体系的戏论:论高友工的抒情传统
冯惟敏《山堂辑稿》说略
说“诗史”——兼论中国诗歌的叙事功能
近代外交官廖恩涛诗歌考论
考察一种诗体的产生,首先应着眼于其基本节奏的形成。在七言产生之前,四言和骚体这两种诗体都是从散文句中提炼出主导的基本节奏音组。四言以二、二节奏为主,统率了许多不能变成四字句的散句,所以杂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字数更多的诗句。楚辞也是同样,以三x二、三x三、二x二这三种基本节奏音组为主导,使各种散文句式得以诗化(x指以《离骚》为代表的骚体句中的虚字句腰,这三种节奏和以《九歌》为代表的骚体句的三兮二、三兮三、二兮二节奏相同)。这两种诗体的各句字数以及意义词组的顿逗和诵读节奏不一定一致,但可以被统一在基本节奏音组之中。而七言、五言与四言和骚体不同,其意义词组的顿逗和诵读节奏基本上是一致的,不一致的情况只是例外。几乎不存在以主导的基本节奏音组统率其他字数不同的散句问题。由于每句字数相同,节奏的形成在于基本句式自身词组的组合,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连贯。因此,五言体的生成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寻找节奏感的过程②。七言也同样有这个过程,但与五言体的生成途径又有所不同。
七言的基本节奏是前四后三,这一点已经毋庸论证。但是这四、三节奏是如何形成的?却罕见学界论及③。在七言体产生之前,七言句已经大量存在于先秦两汉的诗歌和各种韵文中间。因此考察这些七言句如何形成四三节奏,便成为研究七言体生成原理的必要前提。晋人挚虞在《文章流别论》里说:古之诗,“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