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听吴正宪老师上课》的修订版,收集了吴正宪老师近几年广受好评的公开课以及一些典型的课例片段,并附以专家的精彩点评和同行的学习感悟。相比于第1版,第2版有三点更新:第一,更新了教学理念与教育思想,向专业地读懂教材,智慧地读懂课堂,用心地读懂儿童迈进了一步;第二,删除了一些比较老旧的、不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案例,增加了与时俱进的新案列;第三,贯彻了新 课标精神,剔除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内容,增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容与理念。总而言之,吴正宪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众多课例不仅展示了她高超的教学艺术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更体现了她独特的儿童观和数学教育观。
跟吴正宪老师一起玩转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
☆本书出版十年来,受到广大一线数学老师的喜爱。十年来,本书的几位编者始终耕耘在三尺讲台上,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为本书的再版修订提供了新思考,积累了新案例。
☆本书既有教学思考与理念的阐释,又有课堂实践的展示,构建了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经验对接的主体课堂、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机智敏锐的灵动课堂、纵横联通的简洁课堂、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追本溯源的寻根课堂、充满魅力的生活课堂、真诚交流的对话课堂、着眼未来的发展课堂,为数学课教学提供了新观念、新经验、新手段、新方法。
编辑推荐篇章:
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1
充满魅力的生活课堂 /113
附录2 《重叠问题》教学实录 /171
总序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吴正宪教育教学文丛,受到广大一线数学教师的喜爱。正逢丛书走过第十个年头的今天,迎来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借此时机,我们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
十年来,我和老师们一起耕耘在三尺讲台,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研究。我们不断践行并丰富了儿童数学教育思想,向用心地读懂儿童,专业地读懂教材,智慧地读懂课堂迈进了一步,获得了一些教育感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为今天的再版修订提供了基础。
这十年,儿童数学教育理论及儿童数学教育价值观的体系建设成为我们专业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更加深刻而坚定地认识到数学教育首先要关注儿童的需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开展学习活动。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儿童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努力发展核心素养,落实教育目标。我们站在儿童的视角从核心问题入手,围绕关键能力的培育设计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开发儿童潜能,启迪儿童智慧,建立儿童自信,关注儿童人格健全发展,落实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
这十年,我们有幸参与了教育 部课程中心领衔的深度学习项目研究实践;有幸参与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和解读研究;有幸走近大学的数学教育专家,与数学家面对面地对话研讨,让我们对数学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强调课程内容的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有了全新的感悟和理解。我们站在内容结构的整体视角,开展主题教学,对什么是好课堂有了一些新思考,积累了一些新案例,提炼了一些新策略,愿意和读者一起分享研究。
回望走过的十年,伴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脚步,我们一起成长。我带领团队成员践行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的育人目标;坚守好吃又有营养的儿童数学教育主张;努力建好数学学习的承重墙,打通隔断墙;提炼升华儿童数学教学策略;丰富完善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
十年后的今天,这套丛书修订再版,这是一次很好的再反思、再总结、再提升的重要机会。我们特别愿意再一次与教育同行们共同思考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深入追问儿童数学教育的价值。我们愿意将多年来对儿童数学教育的感受、理解与实践,特别是把十年来我们对儿童数学教育的新探索、新思考、新实践,与教师朋友们分享,希望能带来一些新的启迪与思考。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为高质量的儿童数学教育努力。祝愿所有的小学数学教师能在工作中享受到儿童数学教育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实现教学相长的自我超越!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正宪
2022年8月
前言
吴正宪老师因数学课上得好,让大家认识了她,让孩子和老师们喜欢上了她!她的课堂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充满了童趣,洋溢着激情与智慧。她以人格影响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数学的真谛滋润孩子的心田,让孩子们快乐地享受着课堂生活的幸福。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真实的,是从心底发出来的,朴实、充满魅力。她的课堂常常出现孩子们恋恋不舍、不愿意下课的场面。我们一直在想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对吴老师的数学课堂这般喜爱与期待,充满兴趣与信心?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在课堂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学习共同体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获得有后劲的发展?这也是许多一线教师的疑问。为此,吴正宪数学教师工作站的团队成员们自觉地组织起来,走进吴老师的课堂,一起探究吴老师的课堂到底有什么秘密。
我们认为吴老师的课之所以成功,主要是源于她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吴老师认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个性的生命体。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吴老师还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就意味着学生既有潜力又不成熟,这就要求教学中既要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尝试、发现、探究的空间和平台,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将错误转化为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尝试中有机会自我反思。她从不把数学课堂看作简单的1+2的知识传授,而是看作师生生命中的重要经历。因此她格外珍惜与学生一起的课堂生活。吴老师的课堂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这样的教育理念:
1尊重每一个学生
吴老师把孩子看成有尊严的个体,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她总是以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从不强迫学生去认同。正如有的孩子说:我们最喜欢上数学课,上课时想说就说,说错了也没关系。吴老师给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机会。
2为学生营造思维的磁场
吴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平衡的问题情境或陷阱, 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空间。探索,往往是要走弯路的,但毕竟是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习过程,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创造。正如孙晓天教授所说:吴老师的课堂教的色彩很淡,商量的气氛很浓,为什么很多,留给学生的空间很大,适时的点拨与指导随处可见。这是一个容易使人产生亲切感的环境,在这里,学生的思维经验不断积累,主动性不断增强。
3为学生设计有过程的参与
吴老师在课堂上总是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展现在学生面前,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其中有借助情景自主建构的过程,有利用学具自我修正的过程,有利用知识内在联系迁移的过程,有讨论和交流的过程。课堂上有疑问,有沉思,有比喻,有赞许,有笑声,还有争辩。在波澜迭起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交流、发现、辨析、整合,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课堂变成了人人参与、经历、体验和感悟的过程。
4以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为主旨
吴老师在课堂上以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儿童教育思想为主旨,让学生享受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师生用心对话、真情互动,在儿童的人格成长中烙下数学的印迹,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吴老师曾说: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
这本书里汇集了吴老师精彩课堂的教学实录与对精彩片段的评析,还有团队成员集体观摩吴老师现场教学后的感受和体会。
我们细细品读吴老师的书,品味吴老师的课,感觉她的课堂大气,有深度,令人回味无穷。吴老师的课堂展现了学生的思维变化,演绎了学生成长中的精彩,诠释了美好的数学教育理念。吴老师用自己的教学践行了专业地读懂教材,智慧地读懂课堂,用心地读懂儿童的教育理念,实现了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育人目标。
作为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的团队成员,我们渴望自身素质的提高,渴望给孩子们创造美好的数学课堂。我们会细细揣摩吴老师的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及价值观,在实践中不断尝试,让每一位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也愿意和大家共同分享我们的感悟和收获。
贾福录 张秋爽
2012年8月
吴正宪 特级教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教育 部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人民教师奖等荣誉,出版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等多本著作。
张秋爽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北京市学科带头人,曾被评为北京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青年教师,参与的课题获首届教育 部基础教学成果一等奖。
贾福录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主持编写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著《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评价:小学数学》,参与编写《让儿童在涂画中学数学》《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与应用案例集》等。
1.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1
情是吴老师为人、为师的显著特点,她用真情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用真情诠释每一节课,她用教师的爱唤醒学生的情,让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数学,因为喜欢数学而喜欢学习。
2.经验对接的主体课堂/15
吴老师在课堂上总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说儿童能懂的话,简单明了,而且话语生动、亲切,很适合学生,更能激发学生主体的深度参与,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27
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会如此激动、兴奋,会妙语连珠、思维活跃?吴老师善于制造思维矛盾,随着课堂的深入,认知矛盾在师生的交流、探索、辩论、合作中不知不觉地化解了,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4.机智敏锐的灵动课堂/49
一节课中哪些生成性问题是资源,可以整合利用?哪些具有引发讨论的价值,需要放大?……吴老师总是能机智地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把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
5.纵横联通的简洁课堂/63
吴老师以哲学视角审视数学教学,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连成知识链,构建成知识网,形成脉络清晰的、立体的知识模块,在不断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让学生获得认识事物的普遍方法。
6.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81
只有做才能获得真知,学生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吴老师善于创设以数学思维为核心的脑力活动和动手操作活动有机结合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 提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及概括的能力。
7.追本溯源的寻根课堂/95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告诉学生真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求真理。吴老师常说: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更要带着学生追本溯源去寻根。让学生看到知识背后的知识,还有知识背后的思考。
8.充满魅力的生活课堂/113
吴老师认为教师应该改进教学设计,为学生架设 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只有当数学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孩子们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9.真诚交流的对话课堂/129
吴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真诚对话,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内,在轻松的氛围中,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才能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感受成长的快乐,这种境界是课堂教学的至高追求。
10.着眼未来的发展课堂/143
吴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带着自身特有的潜力来到人世,带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智慧走进学校,因此,我们教育者要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千方百计地启迪他们的智慧,帮他们开启潜能的大门。
附录1:《搭配》教学实录/ 155
附录2:《重叠问题》教学实录/ 171
后记/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