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哲学思维。雅斯贝尔斯对哲学的意义、宇宙与生命、历史与当下、人、爱,以及死亡等问题的阐述,使读者置身于终极思考之中,进而理解哲学思维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从哲学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这本书,他为读者指引了一条通往哲学世界的道路,使我们对自己、人生和世界的认识更加清晰。
1.雅斯贝尔斯是一位有着强烈使命感的哲学家,他坚信唯有哲学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使人类摆脱生存的虚无感和对死亡的恐惧。
2.本书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观点精辟,兼具知识性与普及性。
3.本书使读者沉浸在对终极问题的思考中,既是一次探索未知领域的思想漂流,又是一场提升能量密度的知识盛宴。
尝试跳出自己的影子
这本书既不是一本大部头,也不是一碗心灵鸡汤,而是写给每个人的哲学思维课。大部头意在对宏伟哲学体系的全面展开,虽然适合学术著作,但其体量往往让读者望而却步;心灵鸡汤试图用温暖灵动的话语拨开心中的阴霾,却无法触及深层次思考。本书所谓的哲学思维课,不是一种逻辑思维的练习,引用雅思贝尔斯在德文原著中的话来说:哲学思维课就是尝试跳出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影子指的是固化了的思维。跳出自己的影子意味着沉思自己在思索之路上的种种偏见、盲从和半途而废。其中尝试二字,暗示这是一种容易失败,并且永远在路上的状态。
本书以短句和口语化为主要特色,因其来源于雅思贝尔斯应德国的电台和电视台邀请所做的两次讲座。雅思贝尔斯在讲座中避免使用复杂的哲学概念和探讨过于深奥的主题,而是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将自己多年的哲学思考娓娓道来。因此,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不会感受到作者是以掌握真理的哲人的姿态向读者输出哲学知识,更不会感受到作者是以阅历丰富的过来人的姿态向读者灌输心灵鸡汤。相反,雅思贝尔斯在本书中更像是一个与读者在思想之路上偶遇的同行者,他仅以同行者的身份同读者聊聊自己哲学的思考历程,而不会向读者许诺可以获得任何终极的答案。
那么,他的哲学思维课是如何展开的呢?
一方面,找到一个支点。哲学家常常被误解为避世超脱之人,他们试图寻找一个独立于当下此在的阿基米德点,并期待获得一种超越性,由此便以真理拥有者的姿态臧否尘世的一切。但在雅思贝尔斯看来,只有当我们同时与世界交织在一起时,我们才具有真正的超越性。不出世的思考无法做到独立,不入世的独立只能使思考空洞。尝试跳出自己的影子并不意味着与影子的彻底告别。
另一方面,独处与对话。作者在书中会涉及一些哲学史知识,但本书的旨趣在于学习哲学思维,而非罗列哲学史知识。独处与对话是作者给出的两种学习哲学的方式。在与世界的交织中保持独立,意味着哲学思维的训练既要求独处,也要求对话。在独处中,深入自己的历史,与自己对话,从而看见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影子;尝试跳出自己的影子在此意味着能看见自己的影子。在对话中,真正重要的是倾听别人和对一切可能性保持开放态度;尝试跳出自己的影子在此意味着尽可能与别人交换影子。
本书中的有些语句与思考,因时代与文化的差异,可能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理解。但本书所要呈现的是哲学精神的表达。所以,雅思贝尔斯的哲学思维课所提供的,绝不是用绝对的光亮彻底消灭影子,而只是用一盏光亮微弱的灯,让影子不在绝对的黑暗中隐没。
在此,我要感谢出版社的信任和支持,让我完成了人生第一本译著,同时感谢我的学生周孙梨协助校对了部分译稿。由于译者能力有限,译文不免有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这本小书关注哲学。
卡尔·雅斯贝尔斯,20世纪重要哲学家、存在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曾担任海德堡大学、巴塞尔大学教授。他在认识论、精神病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皆有重要贡献,并提出了轴心时代的概念。他主张哲学应当为人的自由而呼吁, 应当注重人的生存, 并以此作为一切现实的核心。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汉娜·阿伦特、伽达默尔、保罗·利科等思想家。著有《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悲剧的超越》《伟大的哲学家》《生存哲学》等。
译者序
上篇 哲学家眼中的哲学是什么样子的
第1 讲 哲学是什么
第2 讲 哲学的本原
第3 讲 哲学与世界
第4 讲 哲学的生活方式
第5 讲 哲学的历史
第6 讲 如何学习哲学
下篇 对宇宙、生命、爱与死亡的思考
第7 讲 宇宙与生命
第8 讲 历史与当下
第9 讲 根本知识
第10 讲 统摄
第11 讲 无条件的要求
第12 讲 人
第13 讲 爱
第14 讲 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