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我国凝聚思想共识为研究主题,以当前复杂的思想现实为研究切入点,以凝聚思想共识的理论基础与实现策略研究为落脚点,着眼我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深入研究我国凝聚思想共识的理论基础,全面分析我国凝聚思想共识的现实境遇,重点探索我国凝聚思想共识的实现路径和实现保障,以期在多样多变的思想观念中找到最大公约数,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聚合最大思想合力,汇聚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
本书适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者,以及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的工作人员阅读使用。
武雅君,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访问学者。现任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意识形态教育。荣获第23届“天津青年五四奖章”、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天津高校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课组一等奖、天津市第三届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武一等奖、天津市第四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比武一等奖、天津市“新时代青年学者论坛”(2023)优秀论文等荣誉。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课题2项,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天津日报》等发表论文10余篇。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现有学术研究成果的总体评价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二章 凝聚思想共识相关概念的内涵阐释
第一节 思想共识的概念解析
一、共识与思想共识
二、思想共识的形成
三、思想共识的特征
第二节 凝聚思想共识的含义、本质及目标
一、凝聚思想共识的含义
二、凝聚思想共识的本质
三、凝聚思想共识的目标
第三节 凝聚思想共识的演进及经验
一、凝聚思想共识的演进
二、凝聚思想共识的性质
三、凝聚思想共识的经验
第三章 我国凝聚思想共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论
二、思想和利益的关系理论
三、人的本质理论
四、历史合力理论
第二节 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第一次飞跃的成果:毛泽东思想
二、第二次飞跃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新时代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三节 理论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关于凝聚思想共识的智慧
一、和而不同的思想
二、家国同构的思想
三、以民为本的思想
第四节 理论借鉴:西方社会关于凝聚思想共识的主要观点
一、社会契约论
二、交往理性观
三、重叠共识论
第四章 我国凝聚思想共识的现实境遇
第一节 凝聚思想共识面临的机遇
一、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三、中国梦的愿景号召
四、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凝聚思想共识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二、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三、社会现代化带来的挑战
第三节 凝聚思想共识的现状分析
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影响了经济共识的凝聚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薄弱环节影响了政治共识的凝聚
三、文化领域价值观念的冲突影响了文化共识的凝聚
四、社会领域矛盾的复杂多变影响了社会共识的凝聚
五、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和危机影响了生态共识的凝聚
第五章 我国凝聚思想共识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坚持凝聚思想共识的思想导向
一、夯实思想理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澄清价值取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保持思想定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四、筑牢文化阵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节 坚守凝聚思想共识的基本原则
一、政治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二、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
三、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四、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
第三节 创新凝聚思想共识的有效方法
一、理论武装
二、思想疏导
三、实践强化
第四节 拓展凝聚思想共识的多维途径
一、宏观层面: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领导体制
二、中观层面: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一体化
三、微观层面:培育具有思想共识意愿的现代公民
第六章 我国凝聚思想共识的实现保障
第一节 强化凝聚思想共识的社会基础
一、经济发展:凝聚思想共识的经济基础
二、政治民主:凝聚思想共识的政治基础
三、文化繁荣:凝聚思想共识的文化基础
四、生态平衡:凝聚思想共识的生态基础
第二节 优化凝聚思想共识的保障条件
一、制度保障: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
二、理念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利益保障:构建合理的利益保障机制
四、法治保障: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五、宣传保障:切实强化宣传思想工作
六、网络保障: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结 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