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序
这本书的内容是华北传统农村生活,时代是电力进入乡村之前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小村落成为一件标本,可以照见农业社会的生活风貌,生产劳作方式,人们的心态与认知,以及社群人际关系。
这是一部传统农耕岁月和计划经济时代的村庄生活史。在拥挤、便利、快节奏、高反差的现代都市中,偶然回望那淹没在时光之河里的村落,难免会让人怀念: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淳朴如世外桃源的人际关系。当然,这也像感伤的刻舟求剑,估计少有人真的追求回到那种生活。
但记忆仍有价值。
现代社会里仍然有农业,但变成了用工业方式经营,比如,使用化石能源和电能的机械,使用各种化工肥料、农药,甚至有信息技术和大资本、金融业的参与。这种农业属于现代产业,占用的人力很少,而非全民性的传统生活方式。
现代都市人会有怀旧消费,比如汉服的复兴。如果不了解传统农业生活,理解古典文化难免有隔阂。比如,当陶渊明挂冠归隐,种豆南山下,为何极尽劳苦?又为何写下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杜甫到旧友家中做客,夜雨剪春韭,伴着暗夜挑灯的幽深春寒,雾雨菜园又飘散着何种令人心醉的气息?农耕的节令时序,倒映着唐诗宋词里的深秋帘幕,小院梧桐,春雨杏花;以及水墨画中的江舟渔父,林下樵叟。对于自然物候的吟咏玩味,是中华古典文化中的超越性审美,联结着人与天地万物,和西方创世宗教的某些心理功能类似。
我曾是个历史学者,在翻读竖排正体的史书时,经常有个疑问:如果失去农耕生活经验,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先祖?比如,和煦春景杂花满山的另一面,会有青黄不接的现实焦虑;细雨飘雪增添了生活乐趣,同时影响春播秋收,温饱生存;想想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李白的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古典士大夫阶层的雅致文化,家国情怀,也是在这种农耕社会背景下生长出的物质优越感,以及道义价值观。
从这种意义上看,没有电的田园生活,古老的男耕女织、耕读传家,是不是也可以变成沉浸式旅游体验,情境扮演真人秀,或者人文、社会学科的实践学分?
如果离开传统的汉文化圈,关于农业社会的认知也很重要。
当我作为一个背包客游走边远的山林、牧区,和各族农牧民房东都容易沟通,随时能到陌生人家里吃、住,体验他们的生活,变成新朋友。这可能是城市生长的人后天不易补的课程,这里既涉及认知层面,也涉及情感层面。我写的这类游记网文,时有读者评论有人类学旨趣。其实我从未想过做人类学研究,只是少年农村生活的经历,让我无师自通就能进入田野生活而已。
在南亚一些边远地区,我见过做帮扶项目的西方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有爱心和体能,但与当地老乡很难沟通、共情。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精英,也生长在农村,他们进城求学、工作的历程和本国城市化进程基本同步。作为有类似生命历程的中国人,我觉得跟他们沟通很轻松,互相都能学习到很多,语言的隔阂倒是在其次。
由此看来,刚刚告别农耕传统、进入工业时代的中国人,和同属第三世界的人群交往时,可能比西方人更便于设身处地理解他们,我们知道何时需要先解决温饱,到哪个阶段可以再关注身体三高的危害。当然,如果人性缺少规则制约,这种了解也可以导向负面效果全球化环境里的底层互害欺诈。世界南北两极分化,中国可能正处在中间沟通者的位置上。我曾问过写作《枢纽》的施展教授,他思考的出发点是什么?他说,是关注全球发展问题,中国在西方列强和亚非落后国家之间的枢纽作用。这也启发了我从新的角度去想问题。
我的五零后父辈亲历的生活,在七零后的我看来,已属遥不可及的历史。这部书稿的写作时间在21世纪初,距离此时出版,已近二十年。现在回想,这部书稿写作时的中国,机遇良多,规范尚少,经济增速高,类似野蛮生长期。后来我游历南亚时的感观,有些很接近21世纪初中国的风貌,父亲写作这个书稿时的场景也犹在眼前,时而和我见到的南亚城乡画面重叠。
如兰亭序所言,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所幸留下记忆,可待川原陵谷矣。
李硕
2024年5月 于成都
李力。1954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蠡县。1967年春,小学毕业,到生产队参加劳动。1970年7月,到村初中班学习。1971年5月,到公社高中班学习。1973年1月,毕业后回村当大队电工。1976年3月,到蠡县印刷厂当电工,合同制。1978年8月,回村,到生产队参加劳动。1980年秋,参加全国统一招考公社经营管理员,被录取。到本县留史公社工作。历任经营管理员、镇武装部副部长、部长、镇党委副书记。1984年至1989年,在职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党政干部基础科毕业。1994年7月,调本县东口乡任党委书记。1996年1月,调林堡乡任党委书记。2002年2月,调蠡县水利局任局长。2006年4月,退居二线,在知乎、豆瓣等内容平台撰写文章,与网友分享旧日见闻。
代 序
引 子
卷一 生活志
吃的变迁/民 居/山 药/四季美食/洗 澡/穿 衣/睡 觉
卷二 民俗志
男婚女嫁/走亲戚/拜 年/丧葬事/串街小贩/杀 猪/赶年集
卷三 田园志
开工第一天/人拉马车/春耕播种/间 苗/浇 地/打麦场/拾柴火/拾山药/植 树/脱坯烧窑/打机井/种 蒜/逮 鱼/养 鸡/车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