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经济正面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契机。如何把握大变局中的大趋势、应对大调整中的大挑战、抓住大变革中的大机遇;如何顺应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承担经济转型的历史使命、破解瓶颈制约的现实难题,成为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经济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针对中央高度关注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发展新趋势”两大命题,人民日报发挥理论优势,对世界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解读,对中国经济发展新趋势进行深刻分析。为帮助党政领导干部认识把握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特点,贯彻落实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为帮助大众读者正确认识中国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深刻理解“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意义,现将有关理论著述编辑成《大变局:中国经济发展新趋势解读》,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大变局:中国经济发展新趋势解读》有助于党政领导干部准确把握中国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新趋势之一 扩大内需:中国经济均衡发展之根本途径
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
扩大内需的根本在于增强创新力
把扩大内需作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动力
妥善处理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略论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扩大内需应有新思路
如何在扩大消费中防止消费主义
中国经济发展新趋势之二 城乡一体化:中国经济统筹发展之关键环节
同步推进&"三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新格局
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努力突破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
城镇化的战略意义与实施路径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抓住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和路径
在&"四个统一&"中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搞好&"四个融合&",统筹城乡发展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积极探索城市发展新思路
中国经济发展新趋势之三 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协调发展之必然选择
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把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注重差异化发展,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深刻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科学选择途径
以新兴产业敲开跨越发展之门
服务经济的发展规律和特征
以产业升级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经济发展新趋势之四 两型社会: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之内在要求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以&"两型社会&"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定不移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研究低碳经济形态,推动可持续发展
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四化两型&"推动绿色发展
捡回另一半农业:科学认识和利用农作物能量
因地制宜,积极建设生态城镇
推进&"五个转变&",实现低碳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新趋势之五 创新驱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之核心战略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科学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着力点
正确把握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的关系
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重视人才不能停留在口号上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
西安高新区:创新引领发展的成功范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十二五&"期间,一系列扩内需政策措施将作出相应的具体调整。充分认识扩内需政策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
第一,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我们从总体上提出扩大内需战略,并不意味着不加区分地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而是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对于投资需求而言,需要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因为我国近些年投资需求过旺,投资率居高不下。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从2003年到2009年我国的投资率一直维持在40%以上的高位上,特别是2009年我国的投资率达到47.5%,创下改革开放以来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点。另外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世界各国的平均投资率维持在25%以下,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投资率几乎是世界平均投资率的2倍。当然我们应当看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还没有完成,基础设施不完善,需要较多投资,投资率适当高一点都是正常的,但是长期过高就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一是高投资在一定意义上会引起高通胀。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与投资之间关系变化趋势来看,虽然不能得出高投资与高通胀是一一对应关系,但往往是高投资过后就会引起高通胀。为防止通货膨胀就需要紧缩投资,紧缩的结果是经济增长率降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就需要刺激投资,又会引起新一轮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二是高投资必然带来产品的过剩,生产资料过剩就需要继续扩大再生产,引起恶性循环,消费资料过剩就需要出口,又会引起贸易摩擦。三是高投资挤占消费基金,引发消费需求不足。
因此,一方面需要降低投资率,适度控制投资;另一方面需要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从城乡投资状况来看,要把投资的区域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因为农村无论是生产性基础设施还是生活性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从生产性基础设施来看,我国不少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与农业稳产高产的需求有很大距离;从生活性基础设施来看,绝大多数农村缺乏上下水设施、道路没有硬化、电力供给不足等。从投资区域来看,要加快从东部发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因为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从投资的行业领域来看,要从以基本建设为主转向民生特别是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从投资主体来看,要把以政府投资为主转向以社会投资为主。
第二,适当控制政府消费。政府消费既是维持政府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又是推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从我国消费需求来看,政府消费呈现提高趋势,而居民消费呈现降低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1978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为1759亿元,政府消费为480亿元,政府和居民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为21.44:78.56;到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为121713亿元,政府消费支出为44413亿元,政府和居民在全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为26.73:73.27。也就是说政府消费比重上升了5个多百分点。政府消费过多挤占了居民消费,同时也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因此,需要适度控制政府消费,建设节约型政府。
第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消费。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平稳的动力之一。目前的问题是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消费率过低。2000年至2008年我国的消费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08年的消费率为48.4%,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的一年,2009年略微提高到48.6%,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从世界各个国家的情况来看,世界平均消费率基本上在79%~80%之间,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低了30个百分点。要增加居民消费需求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具体如下:
一是改善供给结构。从供给量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商品处于供大于求和供求平衡状态,但是供给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直接制约了消费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改善供给结构来带动消费需求。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推动产品技术更新换代来实施。
二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我国物流越来越发达,但是依然存在物流不畅、流通费用过高、流通环节过长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来解决。
三是针对不同收入群体采取不同措施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收人是制约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最重要因素。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收人差距悬殊,从不同的收入群体看,形成了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三大收人群体,与此对应形成了三大消费断层。高收人者有消费能力没有消费愿望、中等收人者有一定消费能力但是缺乏良好预期不敢消费、低收入者有消费愿望没有消费能力。因此,对高收入者要继续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其资本进行投资;同时要为高收入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并引导高收人者健康消费。对于中等收入者而言,一方面需要继续提高其收入,进一步增强消费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以改善预期,让中等收人者敢于消费。对于低收入者而言,需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收入,让其有消费能力。就现实情况而言,为低收入者发放消费券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