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伦理思想史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中国伦理文化向何处去,蔡元培建立在倡导思想自由和兼容并包基础上的伦理思想是20世纪中国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蔡元培先生的伦理思想是近代中国道德批判和伦理革命思潮合乎逻辑的思想成就,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时代产物,是一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在救亡与启蒙双重变奏中的心路历程和伦理诉求。
陈剑旄(1963- ),汉族,湖南茶陵人,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伦理思想史、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以及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先后在《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求索》《湖南师范
绪论
第一章 蔡元培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哲学基础
1.1 蔡元培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1.1 蔡元培的生平及其思想演变历程
1.1.2 历史变局与救亡启蒙的伦理路径
1.2 蔡元培伦理思想的文化渊源
1.2.1 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之优良传统
1.2.2 中国近代道德批判和伦理革命的思潮
1.2.3 近代西方自由平等博爱伦理观的输入
1.3 蔡元培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1.3.1 二元论的世界观
1.3.2 兼容并包的价值取向
1.3.3 中西哲学的融通
第二章 蔡元培有关伦理学研究对象、目的与方法的思想
2.1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绪论
第一章 蔡元培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哲学基础
1.1 蔡元培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1.1 蔡元培的生平及其思想演变历程
1.1.2 历史变局与救亡启蒙的伦理路径
1.2 蔡元培伦理思想的文化渊源
1.2.1 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之优良传统
1.2.2 中国近代道德批判和伦理革命的思潮
1.2.3 近代西方自由平等博爱伦理观的输入
1.3 蔡元培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1.3.1 二元论的世界观
1.3.2 兼容并包的价值取向
1.3.3 中西哲学的融通
第二章 蔡元培有关伦理学研究对象、目的与方法的思想
2.1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2.1.1 伦理学的定义与界说
2.1.2 道德的性质和类型
2.2 伦理学的研究目的
2.2.1 道德哲学之属于小己者
2.2.2 道德哲学之属于社会者
2.2.3 道德哲学之属于人道主义者
2.3 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2.3.1 研究方法之一——演绎法
2.3.2 研究方法之一——归纳法
2.3.3 演绎法与归纳法之关系
第三章 蔡元培道德原则及主要道德规范的思想
3.1 群体主义
3.1.1 群者,所以谋各人公共之利益也
3.1.2 舍己为群之理由
3.1.3 尽力于公益与爱护公物
3.2 人道主义
3.2.1 人道主义是近代伦理思想之主流
3.2.2 人道主义原则及其道德进步性
3.2.3 自由平等博爱是一切道德之根源
3.3 劳工神圣
3.3.1 平民主义必将战胜武断主义
3.3.2 正确认识与评价劳工的价值
3.3.3 “劳工神圣”的道德进步性
3.4 主要的道德规范
3.4.1 责己重而责人轻
3.4.2 勿畏强而侮弱
3.4.3 戒失信、戒狎侮、戒毁谤、戒骂詈
第四章 蔡元培个体道德品质与个体道德行为的思想
4.1 个体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4.1.1 个体道德内涵
4.1.2 个体道德义务
4.1.3 个体道德良心
4.2 个体道德品质
4.2.1 仁、智、勇
4.2.2 勤勉、信义、慎言与恭俭
……
第五章 蔡元培家庭道德、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的思想
第六章 蔡元部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与理想人格的思想
第七章 蔡元培有关中国伦理学史的系统思想
第八章 蔡元培伦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附录 蔡元培著译要目简编
后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