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是全球信息产业和通信产业的大趋势,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机遇。作者先后以工程师、管理人员、行业研究人员的身份经历了ICT产业的沉浮,力图通过《云端革命:全球ICT生态链下的中国突围》探讨在全球ICT产业融合与演进的过程中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云端革命:全球ICT生态链下的中国突围》从“云、管、端”的整体架构理解ICT产业,提出了“云、管、端”的杠杆效应,云和端是杠杆的两端,管道是支点,云的低成本处理能力和管道无所不在的支撑能力将共同撬起各类端的数万亿美元级的市场空间;并通过信息产业垂直整合的生态结构与自然界生物竞争能量输送结构的对比,重点分析了ICT产业的技术趋势、市场前景和竞争格局,在业内首度提出了全球ICT生态链的金字塔原理和产业投资地图。
《云端革命:全球ICT生态链下的中国突围》观点鲜明,数据翔实,启发性强,适合从事ICT产业经营、投资、市场分析、政策研究等方向的人员参考,也值得每位关注我国ICT产业发展趋势的人士一读。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国金证券研究所通信行业研究小组历时8个月倾力著作。(2)作者担任工程师、管理人员、行业研究人员的丰富职业经历保证了本书的专业性、全面性和深刻性。(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教授作序,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市场与产业室主任史炜在内的多名行业专家重点推荐。(4)首度提出了“云、管、端”的杠杆效应,并将信息产业垂直整合的生态结构和自然界生物竞争能量输送结构进行对比,论述了考察ICT产业格局的金字塔原理和产业投资地图。(1)国金证券研究所通信行业研究小组历时8个月倾力著作。(2)作者担任工程师、管理人员、行业研究人员的丰富职业经历保证了本书的专业性、全面性和深刻性。(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教授作序,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市场与产业室主任史炜在内的多名行业专家重点推荐。(4)首度提出了“云、管、端”的杠杆效应,并将信息产业垂直整合的生态结构和自然界生物竞争能量输送结构进行对比,论述了考察ICT产业格局的金字塔原理和产业投资地图。
陈运红,生于1974年5月,2000年3月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先后担任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通信工程师、贝尔三星移动通信公司区域技术总监、杰盛线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监。2007年10月至今任职于国金证券研究所,现任国金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2008—2010年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通信组第四名。2010年获水晶球最佳分析师通信组第一名,2010年获第一届金牛分析师TMT第三名,2012年获第一届第一财经最佳分析师通信组第四名等荣誉。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chenyh74@126.com
微博地址:www.weibo.com/chenyuhong74
云端革命―――全球ICT生态链下的中国突围
第一节 内忧外患之下的中国经济转型之路
一、下一个十年:中国制造的新图景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工业化这个缔造了过去30年中国经济奇迹的最大驱动力正面临着转型压力。从图1畅1可见,目前中国的工业化率已经超过了40%,重工业化率已经超过了70%。根据钱纳里(HollisB畅Chenery)的工业阶段理论和霍夫曼系数的理论经验,这两个比例都表明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重工业化进程已基本接近尾声。工业部门单纯依靠规模扩张继续发展的空间已经较为有限,主要表现在:目前我国工业面临着潜在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严重、资源与人力成本上升等制约因素,单纯依靠资本和低廉劳动力投入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同时,科技兴国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毫无疑问,中国经济需要新的图景。
图1畅1 1990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化率
让我们把视角转向海外。如图1畅2所示,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工业化率达到40%的顶峰之后,整体工业化率逐步走低。同样地,美国工业化率在20世纪50年代接近35%的水平后也一路走低。无论东西方国家、无论何种文化背景和经济形态,无论何种体制,35%~40%似乎是一个大型经济体工业化过程的“毕业线”:第二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净产出中达到这一比例后,快速工业化即
第一章 总 论
告一段落,随后经济走向服务业和消费主导的模式。毫无例外,中国目前也处在工业化过程的拐点。从日美的经验来看,一旦工业化率的拐点出现,那么制造业结构中纺织、钢铁等传统工业的比重就会逐步下滑,而信息设备等新兴工业的比重将不断上升,制造业结构自身的优化升级和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中的“二下三上”(即第二产业占比下降,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它们将一起构成这个国家未来十年重要的经济景观。考虑到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现实、庞大人口的就业需求,以及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仍将在中国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那么制造业本身结构的升级转型何去何从,这不但是每一个中国经济和产业观察者的命题,也是我们整部书的开始。
图1畅2 中日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对比(数据来源:CEIC)
二、外需低迷:欧美经济结构转向创新可为他山之石
人民币汇率和国外经济紧缩带来的外需低迷是中国经济难以继续依赖出口实现增长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国经济的动力必须转向内需和创新等新的源泉。
云端革命―――全球ICT生态链下的中国突围
1畅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将逐步放缓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回落、贸易顺差减少,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将逐步放缓,2012年初甚至出现了资金流出中国的现象。如图1畅3所示,人民币汇率在这一期间甚至曾经数次跌停,这也是近年来首次出现的现象。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和趋势随之被打破。
图1畅3 2010年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数据来源:Bloomberg)
事实上,维持一个中期稳定的人民币汇率符合中国和世界的利益,人民币的过度升值和过度贬值都不符合中国的利益。由于当前人民币与外汇的货币交易市场发育仍然很不充分,同时中国企业在外汇市场对冲汇率波动风险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也不够充分,所以大幅波动的汇率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成本与运营。因此,当前中国政府对于人民币汇率保持足够的干涉力度符合中国的利益。
在当前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好处还在于稳定市场预期,防止资金突然大规模流出中国造成“系统性骤停”,从而避免对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冲击。
2畅过度信用和过度消费的模式不可持续
纵观近三十年,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全球化进程、欧美需求拉动出口密不可分。欧美需求、中国生产,欧美借贷、中国储蓄,这一模式把中国锻造成一流的出口机器,也拉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迅猛增长。然而时移世易,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迫使全球经济进入“再平衡”阶段。尽管从表面上看,美国和欧洲经济目前低迷的状态各有不同,但在更深层次上却有共同的根源。这就是在危机发生之前两个全球最主要的经济体都积累起巨大的、与竞争力不相匹配的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