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编年》举中国一流史学、文献学专家之力,凡二十八载,第一次全面、详实、系统、深入地对原有的学术史进行历史还原和重建,由此在中国学术、中国学术史、中国学术史研究三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关键环节上作出新的探索,取得新的突破。
该书有如下主要特点:
1.以编年形式全面综合与总结传统中国之历代学术,上起先秦,下迄清末。
2.收录学者四万五千余人,论著四万五千余篇(部),凡二十八载编撰,1000余万言。
3.综合吸取历代史书与各种学术编年之长而加以融通,率先创建一种新的编纂体例。
4.于每卷末编有详细的学者、论著索引,以充分发挥该书的工具书功能。
5.注重收集第一手文献材料,同时也博采当代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尽可能地参考港台学者出版的同类或相关的书籍,力求详而不芜,全而有要。
九卷十二册,精装。历时28载编撰,1000余万言,汉语学术界集成之作!迄今为止汉语学术界首次以编年形式对中国历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系统梳理的集大成之作。率先创建一种新的编纂体例包括六大板块: 1.学术背景2.学术活动3.学术成果4.学者生卒5.编者按语6.外国学术
梅新林,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兼任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学遗产》、浙江省社联副主席等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著有《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红楼梦哲学精神》等8部学术著作,主编《江南文化世家研究丛书》,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与三等奖。
俞樟华,教授。现任浙江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史记研究资料索引和论文专著提要》、《中国文献学》、《王学编年》、《辛亥日志》,主编《中国学术编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桐城派编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研究》中的《浙东学派编年史》。在《文学评论》、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获第二届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三等奖。
(1)先秦卷(陈年福、叶志衡 撰)
(2)汉代卷(宋清秀、包礼祥、曾礼军 撰)
(3)三国两晋卷(王德华 撰)
(4)南北朝卷(林家骊 撰)
(5)隋唐五代卷(陈国灿 撰)
(6)宋代卷(俞樟华 撰)
(7)元代卷(邱江宁 撰)
(8)明代卷(上、下册)(陈玉兰、胡吉省 撰)
(9)清代卷(上、中、下册)(俞樟华、毛策、姚成荣 撰)
康熙三十一年 壬申 1692年
王夫之卒(1619—1692)。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人称船山先生。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清兵南下,在衡山举兵抗清,曾任南明永历王朝行人司行人。后在石船山隐居著书,不剃发。吴三桂于衡州称帝,有以劝进表相嘱者,遂遁走深山,以示拒绝。学问渊博,于六经多有见地,不蹈宋明诸儒旧论。其学别开生面,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著作共77种,主要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思问录》、《姜斋诗话》、《黄书》、《读通鉴论》及《永历实录》、《宋论》等。后人辑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成180卷;同治间重刊,成288卷。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〇、《清史列传》卷六六、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遍》卷四〇三、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第四编、余廷灿《王先生夫之传》(《碑传集》卷一三〇)。王之春编有《船山公年谱》,张西堂编有《船山年表》,刘志盛编有《王夫之著作年表》,刘毓崧编有《王船山先生年谱》。
按:《清史列传》本传曰:“杜门著述,其学深博无涯涘。以汉儒为门户,以宋五子为堂奥,所作《大学衍》、《中庸衍》皆力辟致良知之说,以羽翼朱子。而于《正蒙》一书,尤有神契,精绎而畅衍之,为《正蒙注》九卷,《思问录内外篇》各一卷。以为张子之学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之能易。惟其门人未有,殆庶世之信从者寡,道之诚然者不著,是以不百年而异说兴;又不二百年而邪说炽。因推本阴阳法象之状,往来原反之故,反复辩论,所以归咎上蔡、象山、姚江者甚峻。所著诸经有《易》、《书》、《诗》、《春秋稗疏》,共十四卷,其说《易》不信陈抟之学,亦不信京房之术,于先天诸图及纬书杂说排之甚力,而亦不空谈玄妙附合老、庄之旨。其说《尚书》,诠释经文,多出新意,驳苏轼《传》及蔡《传》之失,大都辞有根据,不同游谈。其说《诗》,辨正名物训诂,以补传笺诸说之遗,不为臆断。《辨叶韵》一篇,持论通明,足解诸家之轇轕。其说《春秋》,考证地理,多可以纠杜《注》之失。国朝经学继起者无虑百十家,然诸家所著有辄为夫之所已言者,如子纠为齐襄公子之说,梁锡玙据为新义;翚不书族,定姒非谥之说,叶酉亦据为新义,皆未见其书也。他著有《周易内外传》、《大象解》、《尚书引义》、《诗广传》、《礼记章句》、《春秋家说》、《世论》、《续左氏传博议》、《四书稗疏》、《训义》、《俟解》、《读四书大全说》、《诸经考异》、《说文广义》、《读通鉴论》、《宋论》、《永历实录》及注释《老》《庄》、《吕览》、《淮南》、《楚辞》、《薑斋诗文集》等书,凡三百余卷,后人汇刊之为《船山遗书》。”邓显鹤《船山遗书目录序》曰:“当是时,海内硕儒,北有容城(孙奇逢),西有盩庢(李颙),东南则有昆山(顾炎武)、余姚(黄宗羲),先生刻苦似二曲(李颙),贞晦过夏峰(孙奇逢),多闻博学,志节皎然,不愧顾、黄两先生。顾诸君子肥遁自甘,声名益炳;虽隐逸之荐、鸿博之征,皆以死拒,而公卿交口,天子动容,其志易白,其书易行。先生窜身瑶洞,绝迹如间,席棘饴荼,声影不出林莽;门人故旧,又无一有气力者为之推挽。殁后遗书散佚,其子敔始为之收辑,推阐上之督学宜兴潘先生,因缘得上史馆立传儒林。而其书仍淹灭不传,后生小子,至不能举其姓名,可哀亦已!”章太炎《船山遗书序》曰:“当清之季卓然而能兴起顽懦以成光复之绩者,独赖而农一家言而已。”谭嗣同《仁学》曰:“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