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第二版)大夏书系 (一本汇集刘可钦、华应龙、夏青峰等众多名师教学体悟和经典课例的书!为小学数学老师提升教学艺术提供有益镜鉴)
定 价:32 元
丛书名:大夏书系
- 作者:雷玲 主编
- 出版时间:2014/3/1
- ISBN:9787567500242
-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623.502
- 页码:221
- 纸张:印 次:1
- 版次:1
- 开本:16开
《中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第二版)》汇集了国内中学数学界一线名师的最新课例及名家点评,全书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这些名家的名课堂,深入剖析了他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艺术。通过课堂实录的方式展现课堂全貌的同时,通过专家的梳理和评析,为读者开辟出一条专业成长的路径。
你想了解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是怎么教数学的吗?你想了解他们是怎么一步步成长为特级教师的吗?……本书将为你展示任勇、夏炎、童嘉森、丁益祥、赵公明、刘爱学、吕维智等7位著名特级教师成长的历程,可以为你的专业成长提供有益的启示。
雷玲网名红袖子(教育在线、西祠胡同等网站),曾在大学任教,《现代教育报》副总编辑,资深教育记者,40余次获教育部新闻奖、北京市新闻奖、全国教育教辅奖等奖项。
雷玲编著、主编、策划了30余本中小学教师专业用书。其中,编著的《优秀教师的8种心理素质》《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谁来办好每一所学校——9位名校长的办学智慧》,主编的《听名师讲课》《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好课是这样磨成的》《名师教学机智例谈》《特级教师的特别建议》《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等书,受到广大教师朋友的欢迎。
1.任勇:用“学习方法”开启学生智慧
画外音
他不满足于当一个教书匠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借题发挥
之二:探索,从最基本的问题开始
之三:“变”的魅力
经典课例
“四等分圆面积”教学反思
观点
我的课堂教学理念
解读
任勇的育人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
讲述 1.任勇:用“学习方法”开启学生智慧
画外音
他不满足于当一个教书匠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借题发挥
之二:探索,从最基本的问题开始
之三:“变”的魅力
经典课例
“四等分圆面积”教学反思
观点
我的课堂教学理念
解读
任勇的育人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
讲述
在用数学中体悟数学
链接
“四化”学数学
2.夏炎:融德育与数学文化于课堂
画外音
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以史为镜识数学
之二:以史为仓道数学
之三:以史为鉴学数学
之四:以史为源讲数学
经典课例
关注人文精神,体验科学发现——谈“数学归纳法”的教学设计
解读
与问题同行
讲述
做托起明天太阳的人
3.童嘉森:为学生学习数学搭桥
画外音
这样的教师是一座“桥”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教会学生找到解题的钥匙
之二:联旧引新,讲新带旧
之三:教会学生简便解题
经典课例
两点间距离公式——数学阅读教学反思
观点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教师要有几招
解读
从自我发展谈青年教师的成长
4.丁益祥:构建民主开放的数学课堂
画外音
要做好教师,先做好人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鼓励提问,民主开放,培养创造能力
之二:联想类比,以旧引新,培养探索能力
之三:归纳猜想,科学证明,培养发现能力
之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习能力
经典课例
曲线的参数方程(第一节)
观点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十大关系的处理
解读
落实课程标准把握教学尺度
讲述
满腔热血育桃李不懈追求谋发展
5.赵公明:为学生搭建“成功阶梯”
画外音
行走在神奇的教育世界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备”学生的妙招
之二:“开心辞典”式的课堂
之三:从“错题集” 、“学习障碍本”到“成功阶梯”
经典课例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
观点
赵公明教育教学观点
解读
解读赵公明
6.刘爱学:数学要“品”、“做”、“悟”
画外音
数学的欣赏者、研究者、思想者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让枯燥的数学走进生活
之二:启发学生树立“动”“静”数学观
之三:教学生“做”数学
经典课例
“数学作文”教学反思
观点
高考数学复习要把握“五要五不要”
解读
构建“品?做?悟”数学教学理念
7. 吕维智:数学即高级游戏
画外音
数学育人乐在其中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之二:指导学生记“合作学习循环日记”
之三:面批作业,拔高评价
经典课例
“平移”教学反思
解读
吕维智:修炼数学精神
我的课堂教学理念
任勇
“教需有法,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这是教育工作者已经达成的共识。但在现实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采用由教师讲定义、推公式、讲例题,再由学生解题、教师评判的教学模式。这势必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主动发展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树立新的教法观,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不断提高数学素质。在这一方面,我有以下实践。
主体参与
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教师应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自主行动。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它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进他们的主见,使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发展。
分层优化
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通过多种渠道,如指导预习和复习、适当提问、分层次完成作业、同学帮助、教师辅导等,让他们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只有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所需的服务,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良好的期望,才能提高各类学生的数学素质。
“成片开发”
数学概念、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解题等,常常是可以“成片开发”的。我在教学中,以单元结构教学法为主,辅以其他教学方法,整体推进。注重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揭示其本质属性,让学生整体把握数学知识。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考虑一题多解,让问题由点构成线;引导学生一题多变,让问题由线构成面;引导学生一题多用,让问题由面构成体。这样,学生就可以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数学问题。
过程教学
现代数学教学有一条原则叫“过程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和经历整节课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充分挖掘解题的思维价值。其特征是“自主性+思维性”。比如以下课例:
游戏引入:①全班学生每人任意写下一个真分数;②分子、分母分别加上一个正数;③新分数与原分数大小关系怎样?
学生的结论: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加上一个正数后其值增大。
引出问题:已知a、b、m∈R+,且aab。
一题多解的教学价值:师生共同探索了分析法、综合法、求差比较法、求商比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函数法、增量法、定比分点法、斜率法1、斜率法2和三角法等12种证法。学生在探索后几种证法时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证时,全班学生先是惊愕,继而笑声四起,他们明白了问题巧解的奥妙与真谛。
一题多变的教学价值:师生共同探索“变式”,层层深入,共变出八个新的命题。“真过瘾!”这是学生们用换元法(有的用增量法)证得“猜想”成立时发出的感叹。
一题多用的教学价值:利用本题的结论,“借题发挥”,可解决多个数学问题,其中包括1998年高考最后一题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学生得知他们无意中解决了高考中有一定难度的试题时,先是惊得目瞪口呆,继而发出会心的微笑。他们感觉到了自身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方法渗透
数学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方法。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因为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只有注意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分析,才能把数学讲活、讲深,才能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具有“活性”的数学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一名学生要想取得优良的学习效果,单靠教师教得好、教得得法是不行的,他自身还必须学得好、学得得法。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大多研究教,很少研究学。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也就失去了针对性,减弱了实效性。
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从1987年起,坚持每年为高中(或初中)起始年级开设“学习指导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法指导,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我还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学习指导渗透,让“学习指导”像无声细雨时时滋润学生的心田。这里仅就数学学习指导的全程渗透问题作简要论述。
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制订计划之中。让学生明确制订数学学习计划的好处,要求学生养成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并具体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课前预习之中。要求学生养成坚持预习的习惯,教给学生预习数学的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
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课堂学习之中。渗透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渗透训练数学能力的方法,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具体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
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课后复习之中。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及时复习巩固知识,教给学生课后复习的方法,检查学生复习的效果。
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独立作业之中。指导学生科学完成作业的方法,在批改作业中指导学生学习,在讲评作业中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学习总结之中。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对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对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对自己考试的成败进行总结。
将学习指导渗透于学生课外学习之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课外阅读,如何参加数学竞赛,如何参加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等。
问题解决
把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现代数学教学的又一条原则。我在教学中,注意设置问题情境,让数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提供给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的机会,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数学素质。